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0.30
2
0.14
0.28
0.42
3
0.18
1.80
0.54
解析实战中 [分析与论证] 考 分析记录的实验数据,小华同学得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
电流相等;玲玲同学得出:并联电路总电流有时等于各支路 电流之和,有时不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解析实战中 考
[评估] (1)小华同学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其主要原因是_他__选__用___
转,其示数应为__0_._1_A___。
解析走进重
培优点一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电荷之间有力的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和电荷之间的距离
高 有关,定量地探究电荷之间力的大小是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
但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结论描述时所运
用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基本定量关系,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也经
全品大讲堂
物理 九年级全一册(上) 新课标(RJ)
第 十
电流和电路

章末复习

-
章末复习
整合归纳 实战中考
走进重高
解整 核心框架
析合 归 纳
电流和电路
电荷 电路
摩擦起电的实质:相互摩擦的 不同物质间电荷发生了转移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力F与Q1成正比,故选图线b。
解析走进 (4)将第5次实验的数据代入公式得:F=
重 高
=1.08×10-3 N。
=9×109 N·m2/C2×
(5)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当甲带正电荷,乙带负电
荷时,甲对乙有向左的吸引力,乙要保持静止,则需受到丙对它的吸引力,
故丙带正电。因为甲、乙、丙都静止,故甲对乙向左的吸引力和丙对乙向
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I1/A
I2/A
I/A
1
0.16
0.16
0.32
2
0.20
0.20
0.40
3
0.22
0.22
0.44
解析实战中
(2)玲玲同学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检查电路无 误后,开始实验,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I1/A
I2/A
I/A
1
0.10
0.20

并通过导气管连接压力开关S1,压力开关S2置于坐垫内,压力 开关受到压力时闭合,不受压力 时断开,驾驶员坐在座椅上,当手 握方向盘正常驾驶时灯亮、电铃不 响;当双手脱离方向盘时,灯亮、 电铃响。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 图15-Z-3中的电路。
解实
析战 [解析]由题意可知,当两个开关均闭合时,灯亮,电铃不响;当只闭合开
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
线两端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解析实战中 考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由“节点法”知,A、B、C其实是同一点, 这点连接在电源负极上,D、E、F其实也是同一个点,这点连
接在电源正极上,也就是说灯L1、L2、L3连接在公共点A、F之
解析实战中 [解析]由于甲、乙两个小球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 考 律可知,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都带正电或都带负电。
解析实战中
考点二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中考命题主要针对已给电路,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考 辨别出其连接方式,一般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定义法: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电路;用电
右的吸引力大小相等,乙对甲的吸引力与丙对甲的排斥力大小相等,故
得到
将r1∶r2=1∶2代入上式得4Q甲=Q丙=9Q乙,故
Q甲∶Q乙∶Q丙= Q丙∶ Q丙∶ Q丙=9∶4∶36。
解析走进重
培优点二 电路设计——开关的串联与并联 掌握物理知识并能灵活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既是学
高 习物理的基本要求,又是物理考试的基本内容,也是培养创新
解走 析进重 [解析]( 1 ) 将表格中任意一组数据代入库仑定律的公式F=
高 可以求得k = =
9×109 N·m2/C2。
(2)根据公式F=
可知,在两个电荷带电量一定时,两电荷间的距
离越小,作用力越大,故若要增大作用力,需减小距离。
(3)根据公式F=
可得,在Q2的电荷量、两个电荷间的距离不变时,
导体与绝缘体:导体容易 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电流
解整 核心框架
析合

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电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串联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一条通路 分类
并联电路:元件并列连接,多条通路
判断串、并联电路的方法:节点法、电流流向法等
解整 析合 归 纳
电流
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4 2×10-8 2×10-8
0.1
36×10-5
5 4×10-8 3×10-8
0.1
____________
解析走进 (1)由库仑定律可知,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F,
重 高
跟它们所带的电荷量Q1、Q2和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可用
式子表示为F=
,根据题目有关信息可知本式中k=
__9_×_1_0_9_N__·_m_2_/C__2 _(数值加单位)。
极,造成电源短路,故D选项正确。
解析实战中
考点三 电路图的设计 中考命题中,电路图的设计问题是近年的频繁考点之一,
考 主要是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设计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电路图。解题思路如下:
题意
判断局部 的连接
各局部相互影响 各局部互不影响
串联 并联
接通 电源
整体
解析实战 例3 [常州中考] 常州汪芷瑶同学的专利《双手驾驶提醒装置》, 中 可在汽车驾驶员双手脱离方向盘时发出警报,方向盘包裹气囊
中 考
关S2时,灯亮,电铃响。说明开关S1闭合时,电铃短路;当开关S1断开时,
电铃接入电路。所以开关S2、灯泡L、电铃串联连接,开关S1并联在电铃的
两端。
解析实战中 [答案]如图15-Z-4所示

解析实战中 考
考点四 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及其应用 本类型题目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和并联是
解实
析战 [解析]当断开Sl、S2,闭合S3时,R1与R2顺次连接,是串联的,故A选项正
中 考
确。当断开S3,闭合S1、S2时,R1与R2并列连接,是并联的,故B选项正确。
当断开S1,闭合S2、S3时,只有R1连入电路,R2短路,故C选项错误。只
要同时闭合Sl、S3,电流就会从电源正极流出,通过S1、S3直接流入电源负
的是小量程(0~0.6 A),但按大量程(0~3 A)读取的示数。(3)为了使
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普遍性,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进行多次测量
得出实验结论。
解析实战 例5 [揭阳中考]如图15-Z-6所示为某电路的一部分,闭合开关,
中 考
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0.4 A、0.3 A;若电流表A3正常偏
常用到,所以这部分内容也会出现在中考试题中,目的是考查
对科学探究方法和基本定量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进一步
学习物理的能力。
解析走进重 高
典例1 (初高中衔接题)归纳式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 在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一规律后,
小明同学很想知道,两个电荷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关系与什么
最基本的电路连接形式,任何复杂的电路都是由其组合而成的,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学好电学的基础。
解析实战中 例4 [江西中考]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小华和玲玲同学想 考 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猜想与假设] (1)小华同学猜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2)玲玲同学猜想: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 之和。
_了__两__个__规__格__相__同__的__灯__泡____ 。
(2)玲玲同学的实验记录表格中,_第__3_次__实__验__中__I_2__读数错 误,原因是__读__错__了__量__程__ 。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一
条即可):_应__该__选_用__不__同__规__格__的__灯__泡_再__进__行__多__次__实__验__得_出__结__论__ 。
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单位:安培(A)
使用规则
测量工具——电流表
读数:看清量程与分度值再读数
串、并联电路 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I=I1=I2=……=In
并联电路:I=I1+I2+……+In
解整 知识纵横
析合
归 两种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纳 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质,依据这两个知识点可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种类。
解析实战中 例1 [郴州中考]如图15-Z-1所示,甲、乙是两个用绝缘丝线悬 考 挂的轻质小球,让乙靠近甲球后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则甲、
乙两球可能的带电情况为( A ) A.甲、乙两球都带负电 B.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D.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
解析走进重 高
(5)如图乙所示,将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放在光滑的 绝缘水平面上,若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负电荷,丙球应该
带___正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才能使三球均保持
静止;此时若r1∶r2=1∶2,则甲、乙、丙三球所带电荷量之 比Q甲∶Q乙∶Q丙=__9_∶__4_∶__3_6__。
解析实战中
[解析] (1)在连接实验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断开。由小华同学的实验 数据可知,他每次实验中两支路电流都相等,他所选用的小灯泡规格是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