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论文

国际金融论文

国际金融论文
XXXX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谈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专业:国际金融年级: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目录
摘要 (1)
一、转换出口观念,增强竞争优势意识 (2)
二、鼓励科技兴贸及扶持出口农林牧副渔产品的政策 (2)
三、促进工业制成品的升级换代 (3)
四、重视科技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3)
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 (4)
六、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4)
七、我国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5)
注释 (6)
参考文献 (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大幅增长的过程中,出口商品结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它离将我国塑造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要求差距还很远,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如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出口工业制成品档次较低、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出口商品结构趋同化现象严重等。

因此,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于实现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再上新台阶至关重要。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对策;技术创新
一、转换出口观念,增强竞争优势意识
传统贸易观念认为,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该在外贸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竞争优势。

劳动密集型产品已趋饱和,国际消费需求结构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结构已向更高层次转换。

此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诸多壁垒的阻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

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出口效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其所得不过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有很多企业在为诺基亚、摩托罗拉、英特尔等跨国巨头贴牌加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片面追求“出口创汇”,使出口企业竞相杀价“肥水流入外人田”,造成我国出口利润率低下,给中央财政造成沉重压力。

因此,我们首先
要转换自己的观念,认清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努力增强商品的竞争优势意识,警防陷入“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和“强调比较优势”的陷阱。

二、鼓励科技兴贸及扶持出口农林牧副渔产品的政策
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用足国家和省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研发资金。

针对目前出口商品结构科技落后局面,设立科技兴贸专项基金,在经营许可方面、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倾斜,并实行重奖措施,对科技兴贸有突出贡献的部门、企业及个人给予重奖,提高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对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农林牧渔产品出口,要积极扶持。

三、促进工业制成品的升级换代
多年来,发达国家一直把一些劳动密集、污染严重、耗原料能源多的产业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本国资本密集的行业进行以自动化、节能、清洁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
平是无法快速跟上这些科技实力强大的国家来进行工业制成品的结构调整的。

但是,我们要想搞好本国商品的升级换代,也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来采取措施:第一,划分工业制成品的层次,建立分市场、分品种的各类加工区,使出口生产企业都能建立以国别出口为目标,来规划对象国需求产品发展,保证实现出口产品的适销对路。

第二,增加生产所需的优质原料、配件以及一些关键设备,提高出口商品生产的工艺水平,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发展新品种填补一些出口产品的空白。

四、重视科技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中,出口的商品不管是农产品、纺织品、玩具还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出口限制,而且涉及面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竞争突出地表现为高科技水平的竞争,由此带来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表现在世界贸易格局上就是各国出口商品结
构的技术、知识密集化。

这表明,传统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已有限,高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

由此可见,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我们必须重视科技力量,认清科技对商品出口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必须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只有这样,中国外贸才能走出一条拥有高附加值出口商品的效益型发展道路,推动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同时加强领导,成立科技兴贸领导小组。

重点指导和研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

政府也要积极鼓励外商引进高新技术和资金,我方密切配合出让经营场所、管理费、市场等,使到外商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
尽管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04年末取消了对中国出口纺织品的配额限制,但是,美欧又在2005年4月实施了针对中国服装业的“特保调查”和“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

面对日益加剧的反倾销调查,我们的企业不能只是抱怨,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树立自己的比较优势。

调整劳动密集型产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以世界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产品的纵深发展,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质量和技术层次同时,跨国公司推行全球化战略,需要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来寻找低生产成
本的区位,这为我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机遇。

这样既能发挥垂直分工中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又能获得水平分工中跨国公司技术外溢、管理经验等的益处。

六、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要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出口支柱产业(农副轻纺等传统产业)、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仪化产业)、出口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出口产业群,使其呈梯度发展态势,并尽快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

与之相适应,逐步形成传统技术、适度技术和高新技术渐进式传导的技术结构,为我国创造新的出口优势和贸易优势提供产业支持和技术支持。

七、我国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产业结构总体现状
我国的产业结构经过长期的调整得到了较大改进 ,但与世界各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产值结构突出地表现为总体水平低下 ,结构严重失衡:第一产业严重滞后 ,第二产业过度超前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而且第二
产业的超前发展 ,是建立在大量消耗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二)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
我国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以进养出当属于这一类型。

以进养出是指利用国外原材料和技术加工生产成品再出口。

在国内生产有潜力,国外销路较好,而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短缺的条件下开展以进养出业务,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挖掘设备、技术潜力,扩大出口商品生产,形成劳动密集型要素组合方式。

(三)应注意的问题
1.结构开放的负效应
国际贸易有可能在没有改善国内产业结构甚至导致国内产业结构恶化的情况下也会带来短期的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是以国内资源的大量低效使用为代价的,最终仍会阻碍经济增长。

2.注意深度开放结构下的国际产业分布与产业转移。

在各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国际分工分业格局,必然是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尖端产业,中等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现代产业,而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传统产业。

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这一产业分布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完
整的产业关联,然而从每一国家来说,其产业结构则是“残缺不全”的,有必要提防国民经济由于国内产业结构“空心化”,造成国民经济内部机制失控;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借助于某种力量(如政府扶植等)发挥潜在要素禀赋优势的产业潜能。

3.我们应根据世界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动态比较利益为着眼点,坚持可持续性、资源效益性和竞争性原则,在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同时,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保持传统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创造新的优势,促进结构升级。

4.优化资源配置就要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建立主导产业群,实现经济规模化。

必须运用财政金融的“整合力”,促进企业广泛开展分工与协作,使企业从“各自为阵”、“封闭全能型”向“市场牵动型”、“产业拉动型”、“群体联动型”转化,推动产业优化组合。

5.应以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跨越式成长。

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强化第三产业的开放,发挥我国劳动力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国际间长短期资本的输出入管理,鼓励
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6.把技术化作为发挥后发优势的战略目标,促进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按传统的方式建立起的低技术含量的经济成长方式,会因能源和物资等的匮乏,非但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反而扩大了差距。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增值性,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才能加速产业结构的成长。

注释
[1] 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比重高,物化劳动消耗比重低的产品。

衡量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标准是劳动与资本或劳动投入与生产量的
比率。

其特点是:技术操作要求较低,单位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重较大。

参考文献
[1] 王翔,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才能在的问题及其对策[M].2007.
[2] 魏浩,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变与优化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
[3] 范昌子,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产业发展及贸易模式关联机制探析[M].2007.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