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检测(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
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解析:选A。
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膜外的Na+通过Na+通道被动运输进入细胞,故选A。
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解析:选C。
在神经纤维膜上有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
当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时会使钠离子通道开放,于是膜外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造成了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现象(a~c段)。
但在很短的时期内钠离子通道又重新关闭,钾离子通道随即开放,钾离子又很快流出膜外(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的状态(c~e段)。
故C项正确。
3.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C。
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传出神经。
4.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解析:选C。
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主要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神经中枢的调节下完成的条件反射,其反射弧中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参与,形成多个突触,兴奋在多个中间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使它们先后兴奋,故C正确。
在此过程中,小脑主要起调节躯体平衡的作用。
5.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解析:选B。
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发育着的种子提供生长素;舌尖触到蔗糖,蔗糖刺激了舌尖处的味觉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入到味觉中枢形成了甜的感觉;雪松树冠呈塔形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血糖平衡的维持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有关,故B正确。
6.植物甲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
为探究生长素对A.低浓度生长素促进花粉管的伸长B.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花粉管的伸长C.在该植物开花时用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可提高结实率D.生长素在促进花粉管的伸长时与赤霉素有协同作用解析:选ABC。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花粉管伸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花粉管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说明低浓度生长素促进花粉管的伸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花粉管的伸长,因此在该植物开花时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可提高结实率。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同种植株的枝条情况也会不一样,比如幼芽的数量等都会影响生长素的产生,所以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应该不相同。
④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并不受重力影响,所以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也可以进行极性运输。
8.下面左侧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A.弯向B侧、弯向B侧、弯向A侧B.弯向B侧、弯向B侧、弯向B侧C.弯向A侧、弯向A侧、弯向A侧D.弯向A侧,直立生长、弯向A侧解析:选C。
通过左侧的处理,使B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多于A,右侧的几种处理中,无论是旋转还是单侧光,都不影响这种分布特点,所以胚芽鞘总是向A侧弯曲。
9.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多选)()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不存在反馈调节解析:选BD。
①为体液调节,②为神经—体液调节,③为神经调节。
①和②的调节都与激素的分泌有关,速度较慢,③神经调节的传递迅速,故A项正确;③神经调节过程中,释放的神经递质先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再被突触后膜接受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故B 项错误;体温调节既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也需要激素调节,可能涉及图中三种传递方式,故C项正确;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需要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激素调节为反馈调节,故D项错误。
10.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解析:选B。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可以抑制下丘脑(a)和垂体(b)的分泌活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线粒体或叶绿体中也有DNA,也可以发生转录、翻译过程;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11. 农田中的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
如图所示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效果。
据此可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还是果园,理由是()A.果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B.果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C.农田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D.农田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解析:选D。
图中曲线表示不同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高浓度生长素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但可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
果园中的果树是双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单子叶植物,农田中农作物是单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双子叶植物。
所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浓度较高时既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又可促进作物生长。
1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增大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解析:选BD。
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
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内的K+外流,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神经递质通过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借助突触完成的。
13.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
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解析:选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不存在递质传递,故A错;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其他感觉可以存在,说明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有些通路可以被麻醉剂阻断,故B正确,C错;但是麻醉剂一般不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故D错误。
14.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方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可能为唾液腺细胞B.b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C.甲状腺激素的传递方式如乙图所示D.神经递质的传递方式如甲图所示解析:选B。
唾液腺细胞分泌的唾液不进入血管中。
b能与信号分子结合,说明b具有识别作用,属于糖蛋白。
甲状腺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与甲图对应。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物质,与乙图对应。
15.如图为神经纤维上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选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双向传导,刺激C点电流向B、D方向传递,由于BC=CD,因此B、D点会同时兴奋,当电流计连接到BD时,电流计不能偏转。
而AB或AD之间,两点不同时兴奋,所以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6.如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①所示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细胞质中一定含线粒体等细胞器B.②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C.②处兴奋传递方向为自下而上D.如果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蛋白质等物质摄入过少,则会使①和②等结构过少,脑重量过轻,造成智力缺陷解析:选C。
图①是一个神经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所以含有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细胞器。
图②是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由①细胞轴突所包含的前膜向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传递,方向为自上而下。
若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会使构成细胞结构的物质缺少,影响神经细胞发育,进而影响智力。
17.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最终为图中的组织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能引起③和④的减少解析:选C。
C选项考查反射弧的组成,效应器为图中的内分泌腺。
若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甲状腺激素增加可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④减少,即反馈调节。
18.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刺激a处,b处要比c处先产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解析: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