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章 绪论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章 绪论答案

第一章绪论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3.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
4.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二.单项选择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为接近的)
三.多选题
四.B型题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其组成成分正常及功能正常条件下,可执行三种免疫功能即:1)免疫防御: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有害物的侵害。

但如反应过高可导致超敏反应的发生,过低可能发生免疫缺陷。

2)免疫稳定:可使机体免疫功能维持平衡;如消除体内出现的变性、死亡和衰老的细胞等;执行免疫功能时对自己免疫耐受、对非己物清除。

当异常时出现自身免疫病或超敏反应。

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清除各种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如果免疫监视功能失调,易发生肿瘤、或者导致病毒持续性感染。

上述说明免疫系统是否完整、能否正常发挥功能,是决定人个体生存主要因素;免疫在正常条件下对人有利,某些异常对人体则有害。

2.简述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征
(1)先天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

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称非特异性免疫;先天获得;可遗传;在抗原进入的0-96小时起作用。

构成人体的第1和第2道防线。

(2)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

其主要特征:具有特异性;免疫耐受性;免疫记忆性;后天获得;在感染或抗原进入96个小时后起作用。

是人体第3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六.病例分析题(10分)
答:1.根据病人的实验和临床检查,初步的印象是HI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2分)
2.病因
(1)病人发热、感染性肺炎(肺孢子菌肺炎)、淋巴结肿大、严重机会性感染说明该患者因HIV而使其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所致。

(2分)
(2)患卡波西肉瘤是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2分)
(3)合并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稳定功能失去,发生自身免疫病。

(2分)
3.通过对该患者所患疾病的认识说明了免疫系统对人在自然界生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是否完整、能否正常发挥功能,是决定人个体生存主要因素。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