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互作用(终版)
糖皮质激素 降糖作用下降
催眠药
左旋多巴
咖啡因
阻碍催眠
抗精神病药 抗震颤麻痹作用减弱
60
内
1节 2节 3节 4节
容
提要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效学方面药物的相互作用 疾病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55
内
1节 2节 3节 4节
容
提要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效学方面药物的相互作用 疾病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56
3节 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药效学相互作用二种情形:
(一)协同,又称增效: A(1)+B(1)>2
(二)拮抗,即降效:A(1)+B(1)<1
(以上各项设A和B的本身效应为1)
54
(三)肾小管重吸收
• 相互影响: 尿液pH对药物重吸收的影响: 酸性尿:酸性药物解离度↓ 重吸收↑ 排出↓ 碱性药物解离度↑ 重吸收↓ 排出↑ 碱性尿:酸性药物排出↑ 碱性药物排出↓
临床意义:(血液pH为7.4左右) 碳酸氢钠碱化尿液(pH=8),解救酸性药物中毒; 氯化铵(尿液pH=5)则用于增加有机碱类的排泄。
21
举 例
注射用灯盏花素 规格:50mg PH: 6.3~8.3
溶媒如何选择?
22
常用溶媒的pH值
品 名 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pH范围 3.2~5.5 3.5~5.5 4.5~7.0 备注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 灭菌注射用水
4.5~7.5
48
自身代谢酶的抑制
1、酪胺
MAO(肠壁或肝脏)
灭活
(奶酪,红葡萄酒)
MAOI
酪胺堆积 NA大量释放
高血压危象
2、普鲁卡因(全麻) 琥珀胆碱(肌松)
竞争胆碱酯酶 (灭活)
呼吸 抑制
49
临床常用MAOI:
1、抗菌药:异烟肼、呋喃唑酮、酮康唑、 灰黄霉素 2、降压药:优降宁 3、抗抑郁药:苯乙肼、溴法罗明、托洛沙 酮、异唑肼(闷可乐)、苯环丙胺、吗氯 贝胺、司立吉兰 4、治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 5、抗癌药:甲基苄肼。
1节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外观表现: 混浊、沉淀、变色或产气 微观变化: 分解、取代、聚合等现象
17
1节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引起药物配伍变化的理化因素:
pH值的改变 溶解度的改变 其他
18
pH值的改变
可能加速分解而失效,或者发生沉淀。
1、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
(过酸与过碱)
2、20%磺胺嘧啶钠(PH9.5-11.0) +
B药血药浓度升高,血压异常 升高 A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B 的代谢受阻,效应增强,有危 险性
47
细胞色素P450酶
P450酶的同工酶18个家族中 涉及药物代谢的CYP主要为CYP1、CYP2、 CYP3 3个家族中7种重要的亚型 与心血管药物代谢关系密切的有 CYP3A4(55%)、CYP1A2、CYP2C9 (15%)、CYP2C19(15%)、CYP2D6 (20%) 5种,占代谢总量的95%
(一)竞争蛋白结合部位 (二)改变组织分布量
35
二、影响药物的分布
(一)竞争蛋白结合部位
游离型药物
结合型药物的特性:
血浆蛋白
1 不呈现药理活性
2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3 不被肝脏代谢灭活 4 不被肾排泄
结合型药物
36
竞争蛋白结合部位(药物drug)
竞争 D1 + D2 + P → D1-P + D2-P
5
提
联合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要
6
联合用药
定义 临床联合用药的意义
7
联合用药定义
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8
联合用药
临床联合用药意义: 1、 提高药物疗效; 2 、减少药物的某些不良反应;
3 、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体耐药 性的
产生,可缩短疗程,从而提高药物的效 果。
57
(一) 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
作用类型: 1、二种药物对同一系统、器官、细胞或酶作用 (1)非特异性CNS抑制作用:乙醇 特异性CNS抑制药:巴比妥类、苯二氮 卓类、镇吐药、抗抑郁药等 → 少量饮酒可 致昏睡 (2)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冬眠合剂),推 注过快, →呼吸抑制。 (3)NSAID+华法林, → 胃出血
27
(一)对消化液pH的影响
表 pH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
药物吸收主要形式: 被动扩散 影响因素: 脂溶性越高、 解离度越小, 越易吸收。
pH
性质
脂溶性
酸性药物 碱性药物
酸性 解离度
↓ ↑
↑ ↓
↑ ↓
↓ ↑
碱性 解离度
脂溶性
28
(一)pH的影响
制酸剂、 H2受体阻滞剂、
质子泵抑制剂等,
均可减少酸性药物吸收
46
肝药酶抑制剂与效应改变
酶抑药物 (A药) 氯霉素 西咪替丁 环丙沙星 红霉素 联用药物 (B药) 华法林等 D860 茶碱 环孢素A 相互作用及后果 B药代谢受阻,可引起出血 B药血药浓度↑低血糖休克 B药血药浓度升高,节省用药 剂量,也可出现不良反应。
呋喃唑酮
别嘌醇
麻黄碱,间羟 胺 巯嘌呤,硫唑 嘌呤
50
四、影响药物的排泄
• 药物在肾脏的转运可分解为: (一)肾小球滤过
(二)肾小管分泌(排泌)
(三)肾小管重吸收 肾小管主动重吸收 肾小管被动重吸收(主要形式)
51
(二) 、肾小管分泌
二类分泌载体:
酸性药物载体 碱性药物载体
相互作用: 1、丙磺舒+青霉素:后者以90%原型通 过肾小管分泌,丙磺舒竞争性占据酸性 转运载体,阻碍青霉素的分泌,使青霉 素在体内发挥持久疗效
52
相互作用:
2、呋塞米阻碍尿酸分泌,致体内尿酸 堆积,产生痛风,典型ADR ASP妨碍MTX的排泄,加大后者毒性
3、双香豆素与保泰松抑制氯磺丙脲的 排泄,加强后者的降糖作用
53
(三)肾小管重吸收
• 肾小管重吸分被动和主动,以被动为主。肾 小管上皮为类脂质屏障。 相互影响: 影响被动重吸收(被动扩散)的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大,易重吸收 药物的解离度小,易重吸收
3节 药效学方面药物的相互作用
4节 疾病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15
1节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定义:
指在患者用药之前(即药物未进入人体以
前)药物相互间发生的化学或物理性相互作
用,使药性发生变化。即一般所称的化学配
伍禁忌或物理配伍禁忌,称作物理化学性相
互作用。
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
16
甲苯磺丁 水杨酸盐,保泰松, 脲 磺胺药
华法林
低血糖
水杨酸盐,氯贝丁酯, 出血 水合氯醛 甲氨蝶蛉 水杨酸盐,磺胺药 肝毒性,粒细胞 缺乏症 硫喷妥钠 磺胺类 麻醉延长 胆红素 磺胺类 新生儿核黄疸
39
注:仅在两个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合用时,才会发生并具有临床意义
(二)改变组织分布量
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肝
9
联合用药
利用协同作用,联合用药: 氢氯噻嗪联合 ---比索洛尔 ---厄贝沙坦 ----缬沙坦 ---替米沙坦 ---贝那普利 ----氯沙坦 阿莫西林联合克拉维酸钾
10
提
联合用药
要
药物相互作用
11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的二种结果: 加强:疗效提高 毒性也可加大 减弱:毒性减轻 疗效也可降低
苯巴比妥
CTX(环磷酰 胺)
B药为前体药,代谢为醛磷 酰胺而产生作用,细胞毒性
44
三、影响生物转化过程
肝药酶抑制 (酶抑作用enzyme inhibition)
有些药物具有抑制药物代谢酶活性的 作用,可使其它药物的代谢受阻,消除减 慢,血药浓度高于正常,药效增强,同时 也有引发中毒的危险
45
酶抑效应药物 氯霉素、西咪替丁、别嘌醇、环丙沙星、 地尔硫卓、酮康唑、普萘洛尔、维拉帕米、异 烟肼、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类、保泰松、 胺碘酮、丙戊酯、红霉素、甲硝唑、咪康唑、 哌醋甲酯、磺吡酮
10%GS(PH3.5-5.5)
19
溶解度的改变
亲水与疏水药物的混合、水溶性
与脂溶性药物的混合或助溶剂加水稀
释,都可破坏药物的溶解状态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50%乙醇溶液)
20
其
他
1、氨基酸溶液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2、肝素 ----鱼精蛋白 3、葡萄糖溶液中不得加入:氨茶碱、氢化可 的松、卡那霉素、华法林、新生霉素、可溶 的磺胺药 4、氨苄西林滴注时间4h内;甲氨西林滴注不 超8h 5、生理盐水中不能加入两性霉素B 6、林格氏液中不能加入促皮质激素、NA、间 羟胺
58
(一) 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
作用类型:
2 改变体液电解质平衡
呋塞米+洋地黄,低钾致严重毒性反应 呋塞米+胺碘酮,心室节律紊乱 补达秀+ACEI or ARB,致高血钾症
59
(二)药物效应的拮抗作用
受影响药物 抗凝药 影响药物 维生素K 相互作用结果 抗凝作用下降 妨碍溃疡愈合
甘珀酸(生胃酮) 螺内酯 降糖药
29
(二)离子的作用
含多价阳离子药物 1 含Ca2+、Mg2+、Al3+ 抗酸药物 2 Fe2+制剂 3 补钙制品 4 Bi3+
氟喹诺酮类
四环素类
形成络合物或鳌合物
30
(三)胃肠运动的影响
影响因素:胃排空、肠蠕动速率 药物效应: 1 胃肠动力药→减少药物吸收 例: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比利 2 抗胆碱药→增加药物吸收 例:丙胺太林 old,匹维溴铵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