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流行病学课件及实习材料及答案

最新流行病学课件及实习材料及答案


3.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⑷多重对照: 用上述2种或2种以上的型式同时作非暴
露组,以减少只用一种对照所带来的偏性。
4.样本含量
❖公式法
N Z 2 P 1 P Z P 1 P 0 P 1 2 1 P 1 P 01 P 02
P :暴露组、对照组发病率的平均值
P1:暴露组预期发病率 P0:对照组预期发病率
历史性队列研究
Historical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要点:
➢ 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 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组
➢ 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
优点
➢ 短期内完成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 时间顺序仍是由因到果; ➢ 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职业人群及特殊暴露人群常需在该人群之外去寻 找非暴露组,故名外对照。
如以放射科医生为研究射线致病作用的暴露对象时, 可选择不接触射线或接触射线极少的五官科医生为外 对照。
其优点是观察随访时可免受暴露组的影响,缺点是 需费力去另外选择一个人群进行随访。
3.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⑵人群对照:
这可看作不设对照,它实际上并未与暴露组 平行地设立一个对照组,而是利用了整个地区的 现成发病或死亡的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1434 21485
61
21448 21509
发病率 (%) 42.00
0.24
RR=42.00%/0.24%=175
McBride WG(1963)Med Australia,12:689
前瞻性队列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要点:
➢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concurrent) ➢ 根据研究对象现在暴露分组 ➢ 需要随访(follow-up) ➢ 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
4.用途
⑴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 影响,但它同时也可观察某种暴露因素对人群 健康的多方面影响。
⑵描述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包括疾病的易感 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到结局的全过程。
(二)设计与实施
1.确定研究目的 2.暴露人群的选择 3.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4.样本含量 5.资料的收集
2.暴露人群的选择
⑴职业暴露人群:常为队列研究的首选对象。在 某些职业中常存在特殊暴露因素,在职业人群中 引发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高于一般人群,便于 证实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如选择染料厂工人 来研究联苯胺的致癌作用。
⑵特殊暴露人群:如选择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 接受过放射线治疗的病人,以研究射线与白血病 的关系。
流行病学课件及实习材料 及答案
病例对 照研究
暴露
横断面研究
暴露 结局
结局
暴露
结局
队列研究
3种研究设计类型的时间方向示意图
母亲孕期服用反应停与儿童肢体缺陷的历史性队列研究
分组
怀孕后8周内服用 反应停史者
孕早期无服用 反应停史者 合计
肢体缺陷 儿童数
10
无肢体缺 陷儿童数14 Nhomakorabea合计 24
51
5.资料的收集
⑴基础资料的收集 ⑵随访
⑴基础资料的收集
➢ ①查阅记录或档案:如医院的病历、工厂工作档案等;
➢ ②调查询问:调查研究对象或其他能够提供信息的人,了 解对象的暴露史和疾病史,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已知 p0=0.007,RR=2.5,α=0.05,β=0.1,计算样 本量。
根据上述条件 Zα=1.96, Zβ=1.282 ,q0=0.993 p1=p0×RR=0.0175,q1=0.9825
代入公式得 N=2310
考虑到失访,实际上每组需扩大10%,即2541人。
❖查表法
条件 已知α、 β 、p0、 RR
3.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⑶内对照:
先选择一组人群,将其中暴露于所研究因 素的对象作为暴露组,其余即为非暴露组。就 是说在选定的研究对象内部就形成了对照组, 而不需另外设立对照组。
其优点是比较省事,且可以准确无误地反映 该研究对象的发病率情况。当某项暴露定量地 分成若干层次,则可以最低层次的人群为非暴 露组。例如饮用水中的氟、血清胆固醇含量等。
2.暴露人群的选择
⑶一般人群:即某地区的全体人群,选择其中暴露 于所研究因素的人做暴露组。研究的因素和疾病往 往在一般人群中比较常见,如人们生活环境中所存 在的因素。美国富莱明汉地区的心脏病研究就属于 这种情况。
⑷有组织的团体:这是一般人群的特殊形式,如医 学会会员,或机关、团体和学校的成员。选择这种 人群主要是利用他们的组织系统便于有效地收集追 访资料,而且他们的职业和经历往往是相同的,可 使非暴露组与暴露组增加可比性。如在英国医师会 员中选择吸烟和不吸烟的人群研究吸烟的危害。
优点
➢ 时间顺序增强病因推断可信度; ➢ 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 ➢ 能获得发病率。
缺点
➢所需样本量大,花费大,时间长; ➢执行难度较大。
应用条件
➢ 已有明确的假设需验证; ➢ 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一般不低于5‰; ➢ 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 ➢ 可靠的测量手段; ➢ 足够的观察人群和暴露情况; ➢ 能完成随访的人群; ➢ 足够的人、财、物力。
缺点
➢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内容上未必符合要求; ➢需要足够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有关研究对象的暴露和 结局的历史记录或档案材料。
双向性队列研究
Mixed (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要点: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 ➢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 ➢需要随访; ➢结局可能已出现。
3.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设立非暴露是为了比较,没有比较就看不出 暴露的作用,故其重要性不亚于暴露组。
非暴露组的基本要求是有较高的可比性,即对 照人群除未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暴露因素)外, 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或人群的特征(年龄、性别、 民族、职业等)都应尽可能地与暴露组相同。
3.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⑴外对照:
1.确定研究目的(队列研究工作是否开展)
⑴是否有明确的假设供检验,检验的因素是否已找准。 ⑵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高低,低于5‰不适宜。 ⑶是否规定了明确的暴露因素,暴露资料能否完整获得。 ⑷是否规定了明确的结局变量,有无简便可行手段获得结局材料。 ⑸有无足够的研究人群。 ⑹随访人、财、物有无保证,随访依从性如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