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相融,妙趣横生
——小古文《荷》教学设计片段一、教学背景
二年级的孩子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朦胧中慢慢学会想象与说话,用板画的方式无疑是契合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
再之,二年级的孩子刚接触小古文但并不陌生,但在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的基础上了解小古文,对孩子们来说连读带猜也大致理解意思。
所以随图背诵效果甚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合作板画,学生在形象中理解小古文《荷》的句意。
2、通过引导想象创写,感受小古文的简洁,背诵小古文《荷》。
三、教学方法
师生板画、吟诵。
四、教学过程:板画荷花、吟诵。
(一)展示国画《出水芙蓉》。
绘画荷花的人不少,而最著名的要数南宋吴炳的这一副《出水芙蓉》,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家仔细看看这画,画了荷的哪些部位呢?(荷花、荷叶、荷梗)。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衬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
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2、默读,圈出文中描写荷的哪些部位?
(二)小组合作找“荷”的特点
1、师生合作板画。
(1)齐读文中描写荷花的句子,理解“或红或白”。
教师相机板画两朵荷花。
我们常把粉嫩粉嫩的花儿比作什么?引导自创小古文:美若女子。
(2)各小组成员齐声朗读一篇小古文,找出对应的句子说出荷梗、荷叶、茎的特点。
(指名说,上台板画)
①梗:直立。
感觉这荷花的腰挺得特别直。
请一位小朋友来画“荷梗直立”。
②叶:形圆。
引导想象荷叶像什么呢?
预设:盘玉盘、绿伞......那我们给它加一句:形如绿伞、形如玉盘......相机评价:我们都是古文家。
(3)茎:横:平躺。
(师画)
(4)曰:长的很像“日”。
曰常见的两个意思:说与叫做。
(举例:子曰:温故而知新)
讲解小知识:茎在秋季时候膨胀形成果实莲藕。
2、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小古文《荷》描写时候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描写。
并且抓住了各部分特点:荷花的颜色、荷梗的姿态、荷叶的形状等等。
确实别有用心。
4、看图吟诵。
(背诵)
五、教学总结
读画相融,将语言、观察、思维融为一体。
巧妙给予小古文以生命力。
让学生学会想而后思、思而后通。
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古文,并在过程渗透想象与诵读,无疑是为孩子们增强不少学习背诵小古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