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与分析

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与分析

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与分析作者:李禄兴杨苏菡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03期摘要:通過调查显示,留学生对汉字学习策略的应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

在不同的汉字学习策略中,其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音义策略、复习策略、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元认知策略。

其中,汉字文化圈学生比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更多使用的是归纳策略和复习策略,较少使用的是笔画策略和字形策略。

关键词:汉字;学习策略;留学生;调查分析汉字学习策略是指汉语学习者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汉字的获得、存贮、内化、提取或使用,而采取的具体的方法、技巧和步骤。

近些年来,汉字学习策略的分类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江新、赵果将汉字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两大类,其中,认知策略又分为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复习策略、应用策略六类;元认知策略又分为监控和计划两类[1]。

何琼则将汉字学习策略划分为:1.形式操练策略(包含字形策略、笔画策略、音义策略);2.功能(意义)操练策略(归纳策略、应用策略、猜字策略);3.母语策略[2]。

在江新、赵果和马明艳[3]的研究基础上,陈译文将汉字学习策略分为字形策略、记忆策略、应用策略、复习策略、归纳策略、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八类[4]。

这些分类虽不尽相同,但都因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而自成体系。

本文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量表的制定参考了江新、赵果的汉字学习策略分类,并通过对研究对象中的部分同学的开放式访谈,对原有分类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修订。

我们将汉字的学习策略分为八类,分别是: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复习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分别对应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量表中的52个项目。

本文试图通过大量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对各类策略的使用情况与有效性进行分析,从而深化对各类汉字学习策略的认识,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一)调查的实施本次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

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汉语长期进修生初中级阶段学生中发放了“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量表”。

受学生数量的限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份,收回问卷56份,最后整理出的有效问卷为30份。

其中,汉字圈留学生问卷12份,非汉字圈留学生问卷18份。

(二)信度检验为确保本量表的信度,笔者运用spss软件分别对整体量表及八类策略各量表的内在结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得出α值如下:整体量表α=0.912,笔画策略量表α=0.811,音义策略量表α=0.610,字形策略量表α=0.781,归纳策略量表α=0.859,复习策略量表α=0.744,应用策略量表α=0.822,母语策略量表α=0.825,元认知策略量表α=0.811。

根据Cronbach alpha系数原理,α系数介于0.00和1.00之间,系数值越高说明量表的内在结构一致性越好,量表调查的结果就越可靠。

从以上总体量表及各大类量表的检验结果来看,其α值都处在较高水平,这说明本量表的内在结构一致性较好,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

(三)调查数据笔者将汉字学习八类策略中的52个项目的使用情况分为五个等级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分别是:1.从不(never),1分;2.很少(seldom),2分;3.有时(sometimes),3分;4.经常(frequently),4分;5.总是(always),5分。

我们将每位被试在各大策略中各小项的分值相加,得出其该类策略的总分值;然后将所有被试该类策略的总分值相加并除以被试数,可得出该类策略的平均分值;再将其除以策略内所包含的项目数,即可得出该类策略下各项目的均值。

通过计算各项目的均值,可以考察各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均值越高,说明使用率越高。

同时,通过计算标准差,可以考察各项目分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离散程度越大。

我们对各大类策略项目均值及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八类策略的赋分情况按分值由高到低为:音义策略>复习策略>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元认知策略。

这说明初中级阶段留学生对各种汉字学习策略的运用存在差异,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音义策略和复习策略,其次是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使用率最低的是元认知策略。

在八类策略中,离散程度最高的是应用策略,其次是笔画策略、音义策略、母语策略、元认知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最低的是复习策略。

离散程度越高,说明各被试在该策略下分值的高低差越大;离散程度越低,则说明分值的高低差越小。

我们对52个项目的均值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通过表2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八类策略中52个项目的使用情况也有较大差异。

从总体来看,使用率最高的五个项目降序排列依次是:VAR2.2、VAR2.1、VAR5.1同VAR5.5、VAR6.1同VAR6.4。

使用率最低的五个项目升序排列依次是:VAR6.3、VAR4.6、VAR1.1、VAR6.11、VAR8.3。

笔画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1.4=VAR1.7>VAR1.6>VAR1.3>VAR1.5>VAR1.2>VAR1.1。

音义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2.2>VAR2.1>VAR2.4>VAR2.3。

字形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3.6>VAR3.2=VAR3.5>VAR3.3>VAR3.7>VAR3.4>VAR3.1。

归纳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4.2>VAR4.1>VAR4.3>VAR4.5=VAR4.7>VAR4.4>VAR4.6。

复习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5.1=VAR5.5>VAR5.2>VAR5.4>VAR5.3。

应用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6.1=VAR6.4>VAR6.2>VAR6.8>VAR6.12>VAR6.7=VAR6.9>VAR6.5=VAR6.6>VAR6.10>V AR6.11>VAR6.3。

母语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7.1>VAR7.2>VAR7.3。

元认知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8.5>VAR8.1>VAR8.2>VAR8.4=VAR8.7>VAR8.6>VAR8.3。

在不同使用等级出现的频率中,“总是”使用率最高的是音义策略,为35%。

“经常”使用率最高的是复习策略,为48.67%。

“有时”使用率最高的是元认知策略,为35.24%。

“很少”使用率最高的是归纳策略,为27.14%。

“从不”使用率最高的是母语策略和应用策略,均为14.44%。

分析各策略使用等级的频率,有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学习者对各策略的使用偏好。

为了进一步研究汉字圈与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差异,我们将汉字圈与非汉字圈留学生的汉字学习策略各项目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具体如表4、表5所示: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汉字圈与非汉字圈留学生在汉字学习策略各项目的使用上均有所差异。

其中,二者均值差异最大的前五项是项目1.3、项目1.4、项目5.4、项目6.3和项目6.11,差值分别是1.33、1.00、0.81、0.81、0.78;二者均值差異最小的六项分别是项目1.5、项目7.1、项目2.1、项目1.1、项目4.7、项目8.3,差值分别是0、0、0.05、0.06、0.06、0.06。

二者均值差异最大的策略是笔画策略,差值是0.37;均值差异最小的策略是元认知策略,差值是0.014。

二、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分析从汉字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来看,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音义策略、复习策略、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元认知策略。

本次调查发现,留学生使用最多的策略是音义策略。

从表3各策略使用频率中也能看出,音义策略的“总是”使用频率在所有策略中是最高的。

McGinnis认为,“机械重复和编造故事是学习者最常用的汉字学习策略”[5],这属于字形策略的范畴。

江新、赵果则认为,最常用的是整体字形策略,其次才是音义策略[6]。

在本次调查中,音义策略和复习策略的分值都略高于字形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音义策略中的“注重汉字的读音”在所有52个项目的得分中仅次于“注重汉字的意义”,为4.0333分。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近十年来留学生更加重视汉字的读音,有意识地避免“洋腔洋调”现象的发生。

此外,“利用意义相近或相似的字来记忆新字”项也有较高得分,说明留学生对意义相近或相似的字较为敏感,可以利用这种相近或相似来强化记忆。

同时,归纳策略中“总结归纳近义字”项的得分情况也能说明这一点。

复习策略仅次于音义策略排在第二位,说明留学生比较注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能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对学过的生字词进行复习甚至拓展。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还可以看出,留学生对汉字的复习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个汉字上,他们还会通过对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句子甚至整篇课文的抄写和朗读,来加深对生字的学习和记忆。

此外,复习策略的离散程度在所有策略中是最低的,这也说明复习策略各个项目都得到了比较高的重视,留学生的复习策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在字形策略中,“反复书写单个汉字”是最常用的策略。

这说明在初中级阶段,留学生对汉字字形的学习和记忆最常用的还是机械重复式的记忆方式。

“反复书写由单个汉字组成的词”也属于机械重复的范畴,同样具有较高的得分。

此外,“注重区分形近字”的得分也比较高,这说明留学生在汉字字形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对相近的字形加以区分。

通过归纳策略中“对形近字进行对比和归纳”项的得分情况,我们还可以看出,部分同学除了可以区分形近字以外,还能对形近字加以有规律地对比或归纳。

这说明形近字在汉字字形的学习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同时,留学生也对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区分较为重视,能够有意识地区分汉字合体字的不同结构,通过对构成汉字的各个部分进行拆分和组合来记忆新字。

从字形策略的离散程度来看,字形策略七个项目的得分差距不大,离散程度相对较小,说明字形策略的每个项目都受到了较高的重视。

就笔画策略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学生普遍认为掌握正确的笔画、笔顺对记忆汉字很有帮助,并且表示在写汉字时会尽量做到按照笔画、笔顺来书写。

毋庸置疑,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观念。

但是与这一观念不相符的是,在学习实践中,留学生对笔画、笔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很多同学并没有去积极地练习各种笔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