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现代建筑的理解

对现代建筑的理解

对现代建筑的理解
摘要:建筑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自我更新和提升的过程,受时代发展和需求背景的影响,能真实地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人文和经济技术状况。

本文对建筑的功能及现代建筑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建筑;发展策略
Abstract: the building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tinuous growth, and constantly update and improve process, by the time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effect, can reflect the local society at that time, the humanities an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fun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discussed.
Key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急剧增长,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逐渐被淘汰,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

随之而来的是绿色节能建筑。

其目的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是未来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建筑节能减排也是各个国家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建筑的功能
1.1功能首先表现为要满足使用要求,任何空间必须从大小、形式、质量等方面满足一定的用途,使人能够在其中实现行为。

功能是在设计中考虑人的行为的具体体现。

对不同的建筑类型考虑功能的程度也不同,任何有使用需求的设计行为,设计作品必须满足一定的功能,要符合使用者实际的需求,一栋建筑中的各个房间也因功能要求不同而有差别。

1.2由于建筑物在功能上要满足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如何使人们能在建筑物内外,以及建筑物内各个空间中顺畅地流动,是建筑功能的基本考虑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一幢建筑的主体部分空间组合形式和房间位置的安排,基本上都是根据该建筑的主要使用者的行动路线决定的。

按照合理的动线组织的空间关系是符合人的行为及活动的,它能将建筑物内部以及建筑物内外的所有的空间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便于使用的空间,最终的目标是要建造不但可用而且好用的建筑与
城市环境。

动线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导人流方向,使人感受空间的转换。

动线合理是功能合理的一方面。

要设计合理的动线。

必须把握行为的规律,设计中要考虑大多数人行为的倾向性,使行进的路线容易形成重复的轨迹,有效地引导人的活动,从而表现出动线的特征。

为了创造合理的动线,一个建筑必须功能分区明确、交通路线清晰。

一般情况下,一幢建筑物的各个房间的性质和功能总会有一定的联系,在组织空间时要全面地考虑各房间之间的功能联系,按照功能联系组合房间,必须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联系特点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组合形式。

交通通常是进入建筑的路径以及建筑内部各房间的联系部分,在功能分区合理的基础上,清晰的交通要具有良好的导向性,避免人流交叉,避免设计造成的人流混乱。

1.3 建筑的功能问题还要与基地环境的配合与组织。

建筑所处的环境不同,做出来的设计是不同的,水边与山边的设计绝不相同。

建筑是人工的环境,人工环境存在的基础是它与自然环境以及与其他人工环境的高度统一,浑然一体。

故宫之所以引人瞩目,单体建筑的技术是一方面,建筑群体所创造的辉煌气势更有影响力。

针对不同的建筑要考虑朝向、风向及日照等因素,充分利用地段的有利因素,同时化解不利因素,形成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任何建筑只有当它与环境融合在一起,并和周围建筑共同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时,才能充分地显示出它的价值和表现力,建筑的功能组织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2.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策略
2.1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建筑业是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的产业,所以我们要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建筑模式,加强发展绿色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倡导城市紧凑型空间发展模式以及循环经济的理念。

全民参与挖掘发现绿色建筑的潜力,可以很好的处理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保之间的关系。

2.2建筑创作的现代性表达是通过对传统建筑符号的创新,在深入剖析当今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特征的前提下,针对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提出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新的建筑创作原则与手段。

建筑的表达方式是伴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表达手段不断更新。

处于具体的地理区位环境中,有着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背景,这就要求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在建筑创作实践中,这种深层次的联系也对设计者的创作思路产生了约束作用,并且这种作用贯穿于整个建筑创作过程。

要求建筑创作遵循场所文化特征,以恰当的、与地域及时代相一致的建筑形式,实现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特征。

建筑创作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离不开在建筑创作中整合文化的因子,并予以表达,不加以文化表达、缺乏内涵的建筑,不能与所处的地域环境形成整体,形不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更不可能被城市文化所包容和接纳建筑是不断发展,更新的,是城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身处城市之中,应更多的考虑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2.3绿色建筑应侧重于环境保护方面
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用机械空调改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但是它们的污染性以及高能耗,使得我们人类付出了经济和能源以及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

为了克服它的弊端,绿色建筑的设计按照人体的舒适要求以及环境气候等条件来设计。

他注重地方性气候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绿色建筑改变设计观念,依靠高科技节能技术,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和开发出新的能源,来实现能源使用上的自给自足的效果。

其实,我们对于环境舒适以及健康的要求,往往不需要空调也能够得到满足,最主要的是大自然,它是主要的供给者。

它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面使用,因为绿色建筑中,气候包含的各个因素是当做资源来考虑的。

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充分利用是考虑地方性气候特点的设计本质。

我们将他的原理和未来的科技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各种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一定会构成丰富的绿色建筑前景。

2.4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太阳能的利用:设计太阳能住宅。

光热转换是人类直接采集太阳光能量的方法。

转换装置,基本上分为平板式集热器和聚光式集热器两类。

因此可以利用阳光直接射在黑色粗糙表面上变热设计出太阳能住宅,另外还可以利用反射镜或透镜聚光产生热原理,在屋顶上装上薄铁皮制成的集热板上,当集热板被晒热,光变成了热。

当空气从集热板下面流过,就可以把热量带走。

需要时可通过风道,送到房间里取暖。

太阳能住宅的另一优点是光电转换。

就是通过光电器材,将太阳能直接变为电能。

最通常的光电器材是硅电池。

其原理是硅晶材料在光的照射下释放电子,这就是光电效应。

在计算器、收音机、汽车上都能用这种硅太阳能电池。

风能的利用:风能是一种清洁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通过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后,用于发电、提水、致冷和致热等。

2.5综合核算建筑的效益以及成本,适应地方的经济状况,正确引导市场的发展需求,注重经济性。

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尊重地方的民族习惯,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等,遵循建筑理念,设计出同时具有时代气息以及地域风格的绿色建筑,注重其地域性。

3.结束语:
设计作品时我们常常追求创新与变化,但是任何创新和变化的前提是必须满足它的功能要求。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建筑随着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将成为我们运用高科技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的建筑。

随着经济环境,健康等诸多因素的迫切要求,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呼吁更多的设计师投入到绿色建筑设计中,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绿色建筑。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

我国是人口大国,能源消耗大国,因此加大绿色建筑的研究,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还
是能源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建筑设计和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中国建筑承包公司.中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建科[2005]199号.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4]吴良镛.建筑的文化品位[J].建筑与文化,2005(12):8-9.
[5]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