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第一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本质上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学科 。 A 新兴:
与传统学科如历史学、哲学等相比,兴起比较晚。 B 跨学科:
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法学、政治学 和国际政治等学科的基础 。
与外交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学、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
国际关系史的定义
指的是近(现)代以来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关系 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它以国家(即主权)行为体之间关系的演变为 主要研究对象,
同时也把具有国际性质的非国家(即非主权) 行为体的发展变化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国际关系史定义
❖ 是研究国际社会中各地区、各国家、各国际组织之间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思想、教育、宗 教和民族等领域中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冲突、 相互制约的关系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结果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宗旨与目的
❖ 开设本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自 己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关心时政,开阔视野,活跃 思维; ❖ 外交政策的制定、实施有自己理性的分析和判 断。 ❖ 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增加当代大学生的 历史责任感,从而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担。 以史为鉴可以更好地面向未来。
局的关键。
一、国际体系
❖ 体系: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 “国际体系” : 是“一种独立政治实体(国家)之集合体的政治体系, 这些实体非常频繁地并且依据一些规律性程序进行交 往” 。
国际体系的演变
1.威斯特伐利亚特体系与世界(1648-1815年) 2.维也纳体系与世界(1815—1883年) 3.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与世界(1883-1894年) 4.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1894-1918年)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39) 6.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 7. 世界多极化体系(1991-现在)
4.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1894-1918年)
A 殖民帝国主义兴起; B 英国放弃了恪守已久的 “光辉孤立”; C 德国的“东方政策” ; D 三次帝国主义战争,重新瓜分世界; E 美国的“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和“门户开放”政策; F 欧洲霸权体系开始解体。
起。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当时主要反映的是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 对比 。
2.维也纳体系与世界(1815—1883年)
2.维也纳体系与世界(1815—1883年)
A 维也纳体系是在欧洲反法联盟围剿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帝 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 正统主义、均势、补偿三原则; C 均势的“黄金时期” ; D 1948革命、克里米亚战争和德国的统一最终促使这个体系
的崩溃。
3.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与世界(1883-1894年)
A 德国的统一; B 大陆联盟体系; C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以德国为中心的
大陆联盟体系,孤立和打击法国,避免法、俄两国夹击德 国,巩固和保障德国在欧洲大陆业已取得的霸权地位; D 具体外交战略可以概括为在均势外交原则指导下的联奥、 拉俄、亲英、反法; E 1884-1885年柏林会议; D 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12](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13] Hans Mou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Knopf, Inc., 1978. [14] Karl Deutsch: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aglewood Cliffs, 1978.
导言:国际关系史的学科定位
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国家间关系的相关理论
❖ 国际体系通常包括体系的层次(level)部门(sector)。 ❖ 层次:体系、次体系、单位、次单位和个人(而不象以往的
国际关系史只聚焦于单位层面) ❖ 部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及环境(而不象以往
的国际关系史只注重政治—军事部门)
第一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三 大历史阶段
参考书目:
[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2] 袁明主编: 《国际关系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21世纪国际关系学系列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体系和层次由于互动能力的作用而形成某种结构和模式——即 国际格局 。
(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所引起的交通和通信技 术、商业金融等社会技术的进步)
❖ 确定国际关系格局离不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主要单位——民族 国家。 A)因此民族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最主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行 为体, B)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和大国的兴衰也就成为认识国际关系格
1.威斯特伐利亚特体系与世界(1648-1815年)
威斯特伐利亚特体系与世界(1648-1815年)
A 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 B 肯定了国家的主权原则和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权利,形成了历
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C 促成了一种多元政治格局。 D 18世纪,法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等欧洲五强崛
[5] 朱瀛泉著:《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 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8]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9] (英)爱德华•卡尔著:《二十年危机(1919- 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