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题型归纳总结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题型归纳总结

【答案】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 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 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 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2016年海南)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 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 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建立个人学习账号,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 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 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用有记录 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 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2015年浙江文综政治卷40)祠堂是崇宗祭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 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 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 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 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 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 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乡村治理。去年,该村 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 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答案】(1)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 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 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 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 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 挥。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 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 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 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不知从 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 长期依赖进口。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 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 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 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 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 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 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 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 化的作用。(12分)
微信红包是一把双刃剑。最近,辽宁一学校的老师就把微信 红包用“歪”了。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辽宁铁岭一老师把 成绩表发到了家长微信群里,并留言要求家长发红包,凡是不 及格的少“1分”发一块钱,红包标上“惩罚”二字。 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关键不在于手段如何跟上时 代,而在于是否具备适应性和可及性。“新技术+教育”有可 能出现像慕课这样的共享教育典范,也可能出现像“惩罚红 包”这样的尴尬尝试。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教育改 革和教育创新在内的任何教与学、学与思、思与辨的活动 都要做到精细、有序、科学。改革不能随意,创新不能任性, 尝试不能走偏,这样才能让老师、学生与家长在共同获得知 识教育的同时,收获品格教育,“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也不会沦为一句空话。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谈 谈如何实现教育创新。
B
(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 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 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运用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建 立“智慧学习平台”的文化意义。(8分)
(2)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为改进学习方法 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2分)​智慧学习平台为全民学习提供 了优质教育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条件;(2分)有利于人们实现 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终身学习;(2分)有利于提升国 民素质,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分)
归纳总结:文化生活中教育的作用 文化与生活:文化的特点;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播的途径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建设学习型社会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0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 制度保障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 中国梦宣传 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教育--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归纳总结:文化生活中科技的作用
文化与生活: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大众传媒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012高考海南卷18)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 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 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 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 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顺应社会历史的 变迁,因时而变。我们要把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 社会发展结合起来。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已有教育理论、实践 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创新。③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 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收集、选择、 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发展教 育时要正确利用先进科技手段。④教育是人类特 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 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要实现教育创新,需要教育 工作者正确认识教育的意义。
文化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纲: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探究:自己整理传统文化(认识) 1.是什么 2.为什么类 3.如何对待类
结合五三高考题: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 问原因或启示类 答案要点(出现频率多,顺序不分先后) 1.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3.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发掘当代价值,丰富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相对稳定性) 4.依靠科技,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民族特色 5.利用大众传媒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影响力 6.立足社会实践,不断创新(文化创新的措施) 7.喜闻乐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等等

B
(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1).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 《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 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 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 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
8(2013年高考全国卷Ⅱ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 化遗产。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 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 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 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 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 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 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 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 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8分) 【答案】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3 分)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 了文化的交流;(3)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 因素。(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