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西格玛 黑带I阶段考试

六西格玛 黑带I阶段考试

本钢第四期六西格玛黑带I阶段测试题
一, 选择题(从所给的选项A,B,C,D中选取最佳答案,每题2分)
1.以下哪一个不是DOE的目的?
A.筛选输入变量
B.筛选输出变量
C.优化输出变量
D.确定输入变量的设定范围
2.某个DOE包括3个因子,分别为2,2,3个水平, 复制4次,则跑完全因子实验至少
需跑多少次实验?
A.24
B.48
C.72
D.144
3.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中,温度因子实际值的低水平为l40度,高水平时为180度,编码值
为-0.1时,对应的温度实际值为:
A. 142
B. 144
C. 156
D. 158
4.根据下图,以下哪一个描述正确?
A.交互作用的效应为0
B.温度的主效应为2
C.压力的主效应为-18
D.交互作用的效应为-29
5.DOE时在Minitab中有4种评估因子显著项的方法,以下哪个并非这4种方法之一?
A.正态概率图Normal probability plot
B.排列图Pareto plot
C.残差图Residual plot
D.利用假设检验的P值
6.哪个是全因子实验设计的主要优势?
A.要求较少的实验次数
B.可用于多于两个水平
C.可用于多于两个因子
D.效应不发生混杂
7.为了使DOE更可靠和有效,一般采用的方法中,不包括:
A.重复和复制
B.随机化
C.区块化
D.数据正态化
8.残差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A.残差的正态检验
B.残差符合±3σ原理,没有超过控制界限的点
C.残差是均值为0的对称分布
D.残差与拟合值没有任何关联
9.与全因子实验相比,部分因子实验的主要风险来自于
A.研究的因子数量减少了
B.实验次数减少了
C.忽略了部分或全部交互作用
D.不适合序贯实验
10.饱和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实现所有可能的实验组合,不遗漏
B.任何情况下,实验次数越小越好,节约成本
C.因子数量太多时,先筛选主效果显著的因子
D.找出所有因子的主效应的交互作用
11.部分因子实验的分辨率,下述描述正确的是
A.设计的分辨率越高,实验数据的误差越小
B.描述交互作用的效果被忽略的程度
C.只妨碍对交互作用的认识,不对影响主效应的认识
D.只要存在交互作用,就不能采用低分辨率设计
12.与OFAT相比,那个不是因子实验设计的优点
A.因子排列的正交性
B.发现交互作用
C.找到因子的最佳的组合配置
D.实验容易实施
13.加中心点的2水平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
A.使2水平设计变成3水平设计
B.在因子的两个水平之间,因子可能有弯曲的变化
C.探测因子对响应变量的非线性影响是否显著
D.通过增加实验次数,加大样本量,使统计置信度增加
14.关于区块化设计,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区块本身作为实验因子加入到实验设计之中,因此会增加实验次数
B.可能降低设计的分辨率
C.把噪声因子的影响分离出来
D.把两个班次作为区块是解决横跨班次做实验的好方法
15.某六西格玛项目团队正在设计试验,试验输出为反应率,该问题有3个因子,分别为温
度、压力和加料速度,均为可控的连续变量,且可能温度与压力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有的团队成员提出,两个不同的班次也可能对反应率会有影响,希望增加一个班次因子,但是有人提出班次不能够随机化,而且我们并不关心班次对于反应率的具体影响。

根据
这一情况,你认为应安排成哪一种试验:
A.带区组的23全因子试验,将不同班次作为区组
B.24全因子试验
C.将班次作为因子,进行24-1部分因子试验
D.不带区组的23全因子试验
16.因子实验设计的缩减模型中,被缩减项目的依据为
A.因子的主效应或交互作用的P值小于你愿意承担的第一类错误
B.先缩减高次交互作用,再缩减低次交互作用,最后缩减主效应
C.如果两个因子主效应不显著,则模型中不包含这两个因子
D.只要二元交互作用显著,就不能缩减相应的因子
17.关于EVOP(调优运算)中的,不采用的实验技巧为
A.重复,即重复一个实验组合
B.复制,即把整个实验重复
C.加中心点
D.随机化
18.关于EVOP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在线操作
B.对因子进行小的变化,以达到对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最小
C.利用复制,增加样本量,以探测小的变化
D.在实验中可能产生大量的不良品,但也不可避免,这是EVOP的特点之一
19.在全因子试验设计中,考查3个因子:温度(Temp)、时间(Time)和压力(press),响应变
量是化学反应的最终产量SSS。

在进行对于全模型进行的分析中,看到其输出结果
A. 时间(Time)的回归系数1.0725比温度(Temp)的回归系数-0.8775的绝对值要大,因而,时间比温度对于产量的影响要大。

B. 时间与温度量纲单位不同,变化范围也不同, 因而时间(Temp)的回归系数与温度(Temp)的回归系数间无法直接比较大小,故而,不能断定时间比温度哪个对于产量的影响大。

C. 时间(Time)的P-value是0.007,温度(Temp)P-value是0.003,前者的P-value较大,因而,时间比温度对于产量的影响要大。

D. 上述结果都不对。

20.某工程师拟对两因子的问题进行23全因子试验设计。

他拟合的模型为
y=b0十b1x1+b2x2+b12x1x2
后来有人提醒他需要增加几个中心点的试验,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曲性。

于是他又补做了三次中心点的试验,然后重新拟合模型。

我们可以推断,重新拟合的模型:
A .参数估计b 0、b 1、b 2、b 12均不变
B .参数估计b 0不变,但b 1、b 2、b 12均可能有变化
C .参数估计b 0可能有变化,但b 1、b 2、b 12不变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 如果过程没有稳定,DOE 之前先稳定过程
2. 部分因子实验的损失在于某些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消失了
3. 因子实验中,概率图上的异常点表示相关项是显著的
4. 随机化的目的是要把干扰因子的影响最小化
5. 通过OFAT (一次只改变一个因子)可了解各因子之间交互作用
问题6-9基于下面3个图,请判断描述的对错
图一 图二 图三
6. 在主效应里(图一),2个因子与输出可能有负相关关系。

7. 在交互作用图(图二)里,无法确认是否有交互作用
8. 在交互作用图(图三)里,表明实验条件下的交互作用非常强 9. 在主效应图里(图一)里,并不能确认因子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
10. 表示至少进行8次实验,并且二元交互作用与主效应混淆在一起了
142−Ⅳ11. 饱和设计只是致力于估算主效果,并假定所有的交互作用都是不显著的。

12. 一个RIII 部分因子设计组合,其折叠设计至少创建出一个RIV 设计
13. 对于饱和设计,判断因子是否显著的依据是P 值的大小 14. 正交设计的含义是“均衡分散,整齐可比”
15.
在部分因子实验中,“生成元(Generator )”的含义是,其位置被一个新的因子所取代
16. 2
52−的设计矩阵的结构与3
2的设计矩阵结构相同
17. 如果交互作用显著,其对应因子的主效应一定显著
18. 整个实验的复制可以增加实验的分辨率,如从分辨率Ⅲ增加到Ⅳ
19. 区块(Block )设计是把区块作为实验的一个因子加以考虑,使3
2的设计变成4
2设

20. 中心点设计事实上增加了因子的水平
三, 计算题,(其中1、2题5分,3题10分)
1、一工程师要了解三个输入变量温度,某化学品的浓度, 和加热时间对产品强度的影响。

温度水平选择在60C和90C;浓度为25%和45%;时间为30分和50分. 请你为他设计一个全因子实验计划. (请用实际数值而非代码表示。

不借助软件).
2、根据下面实验结果, 请分别计算因子A,B,C的主效果(Mean effect), 和AB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请写出计算公式。

A B C M/C_Life
-1-1-122
1-1-132
-11-135
11-155
-1-1144
1-1140
-11160
11139
3、一工希望提高产出率,影响产出率的因子主要有温度(220,240)和压力(30,40)。

所进行的实验结果如下。

请计算产出率最快上升的路线(非编码的温度和压力数值,至少3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