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物的进化课题: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生命起源不同观点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收集、查找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培养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2.关注生命起源的科学报道,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生命奥妙的艰辛。
3、引导学生真正地认识到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教学重点: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难点:关注生命起源不同种观点。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问题1、(展示地球图片)当我们凝视这个美丽而神秘的星球,我们充满着太多的感激与感慨,这是因为她承载了万物生灵在这里繁衍生息,她的博大与厚重。
我们人类尊称她为地球母亲。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我们知道400多万年前,还没有人类,我们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还在莽莽的森林里风餐露宿,与兽共舞。
那么几亿年前乃至几十亿年前,地球的生物又是怎么呢?地球上生命的进化和起源问题,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争论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早的生物是怎样的?在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要讨论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进化的原因等自然科学课题。
本节是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合作探究:1、议一议:你收集到哪些有关生命起源的传说或假说?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不攻自破。
大家认同的是生物进化学说(化学进化学说)这个学说认为:原始地球上的无机小分子在当时地球条件下,经过极其复杂而漫长的化学变化过程,逐渐演变成的。
现在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过时间隧道来到46亿年前原始地球。
想象那种巨变与沧桑。
看资料一,闭上眼睛想象原始地球的环境,有位名人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老师旁白。
当时天空中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参杂着各种隆隆的巨响-----思考问题:1、原始大气的成分? 2、原始大气和现在大气最大的差异?没有氧,[课堂讨论]推测判断二:化学进化论学说学习结论: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
然而,目前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到多分子体系再到原始生命的进化过程,人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证据。
许多科学家认为从科学实验来找到能够作为“化学进化学说”的证据,难度很大;在这种现状下,促使科学家另辟新径,寻找新的途径来探索生命的起源。
推测判断三:宇宙起源学说(宇生说)三、交流展示分析陨石成分,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P50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判断:分析每个实验是否成立以及其逻辑关系的严密性。
同学们,通过分析陨石的成分,大家可以作出什么推测?拓展延伸,联系实践: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还有哪些重要成就? 1965年用氨基酸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1981年又用简单的有机物合了核酸。
小结: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1、神创论。
2、化学进化学说。
3、宇生说。
4、自然发生论。
5、其他四、归纳小结:1、掌握了用科学推测方法研究和学习生命起源的问题,同时要有确凿的证据,严密的逻辑和丰富的想象。
2、学习了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的过程,3、了解了各种不同学说的观点。
五、当堂训练:一、必做题1、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盘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不断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气在 .....、......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3、原始生命起源于.......物质。
二、选做题4、原始的地球大气与现在的空气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别,那时的大气成分主要是 A A 水蒸气、氨、甲烷等 B 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C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D 水蒸气、氧气、氮气等5、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陆地上D、大气层中板书设计: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不攻自破2、推测判断二:化学进化论学说3、推测判断三:宇宙起源学说(宇生说教学反思: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与技能: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过程与方法:复习巩固各类型的动物、植物的主要特征,根据各类型生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尝试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从中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技能。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教学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难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问题1、课件播放:(牛羊在草地上吃草、小鸟在树上歌唱、青蛙在稻田里鸣叫,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图片。
问: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些什么?现在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演变来的?在这几十亿年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各种生物的进化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二、合作探究:1、议一议: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几十亿年的全过程,要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只有靠对各种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留下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来认识。
看课本p57..58面思考:通过阅读这则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是生物进化史中的一幅幅真实的图画和可靠的文字。
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并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生物的比较,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直接的证据。
(课件出示各种生物化石。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真实的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那么化石的地层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分析交流,再小结:结构越简单、分类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结构越复杂、分类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
三、交流展示2、分析,你能说出资料中的几类动物的进化顺序吗?你怎样得出这个进化顺序的?学生交流后教师课件出示。
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指名进行全班交流,同时教师课件出示:始祖鸟化石和始祖鸟复原图及始祖鸟身体特征的简单介绍。
再出示始祖鸟与爬行动物和鸟类的比较。
3、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组成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别的统计表,强调: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想一想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4、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研究生物进化主要方法——比较法。
生物进化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基础上的,涉及许多研究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比较法。
四、归纳小结:1、始祖鸟是________ 和_______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证明了生物进化历程,能从一种向另一种进化。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3、什么是比较法?比较法的作用是什么?、五、当堂训练:一、必做题1、生物进化的许多环节还缺少化石证据。
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可能是——有的化石人类还未发现;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地壳或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化石的毁灭等等。
2、课本p61面第1、2题二、选做题3、什么是比较法?比较法的作用是什么?合作探究:1、议一议: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在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那么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1、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认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阅读p59..61面的生物进化树并填空。
2、生物进化的规律:(1)观察生物进化树上的动植物的进化历程,想一想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三、交流展示看课本p59..61面,小组讨论发言,教师纠正。
1、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3、科学家们在研究一些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往往根据已有的证据提出某种假说,然后进一步搜集证据证明他们的假说。
当然,找到的证据,有的支持假说,有的却不支持假说4、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因为任何生物都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进化的历程是漫长的,而且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在由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异,并经自然选择将这种变异保存和遗传下来。
从进化的角度看,鸡这一物种形成时,鸡和鸡蛋同时形成。
从基因水平看,鸡和鸡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也是无所谓先后的。
四、归纳小结:1、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2、生物进化的规律3、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4、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五、当堂训练:一、必做题1、简叙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物进化的规律?2、课本p61面第3题二、选做题3、课本p61面第4题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主要是比较法1、化石的概念:2、化石与地层的关系:3、化石的作用:二、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教学反思: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4知识与技能:1.模拟保护色形成的过程,说明生物进化的原因;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物进化的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收集、查找资料的能力。
积极参与的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研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难点: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问题1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录像认识了勇敢的总鳍鱼祖先是如何从水生生活艰难地登陆的。
1938年人们在南非又捕获了这种曾被认为已经灭绝的鱼类。
那么我们能否通过对这种鱼的研究,重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吗?很多进化现象由于需要历经漫长的时间而没有办法被人类观察到,可是也有些进化现象在比较短的时间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