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的深度,知识的广度,能力的高度

思想的深度,知识的广度,能力的高度

思想的深度,知识的广度,能力的高度
2012-01-05 14:12:54|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
思想的深度,知识的广度,能力的高度
西流河一中吴中华
经过学校多次开会宣传,本学期由省教育厅发起,在全省范围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于十月份在我校拉开了序幕,进入了实施阶段。

“课内比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宣传、讲课、小结阶段。

作为学校中年老师,我既参加了教学练兵的讲课,也参加了教学比武阶段的讲课。

这次讲课又让自己经历了一次历练,收获了一些心得。

一、挖掘资源,准备充分。

在教学练兵中,我讲的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朱自清写的《背影》,这是一篇写父子亲情的散文;在教学比武中,我讲的课文是:第三单元第十一课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这是一篇介绍中国石拱桥知识的事物说明文。

为了上好课,我每次都认真的钻研教材,教案,教师教学用书,真正把课文的教学目标熟练地掌握在自己的心中。

还要搞清楚课文的内容、结构、作者的写作思想、情感,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学时的切
入点,如何导入,如何设置问题,以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哪些问题我都进行了预设。

甚至还上网查找同类文章教学的课件。

这样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再去给学生上课,一则心中有数一些了,二则能很好的掌控课堂。

除此以外,我还在下课的间隙时间里和同学们一起聊天,从而了解他们的一些思想特点,从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一些信息,好在课堂上随时作为引用的材料。

根据我收集到的资源和材料,我分别把这两课制作成了可以教学的课件,这样就已经为说课和讲课作好了准备。

二、说课精练,注重过程。

在说课阶段,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第一、说教材。

主要是说说这一篇课文在本册书中所占的地位和在这个单元中讲这一课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至于教学的目标、重难点、突破点等,那也是在说课的范围之内的了。

第二、说教法。

也就是我在讲这一课时的构想,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个过程要说得详细点。

第三、说学情。

学生学这篇课文的基础、学生个人情感、经历等,老师都要事先了解一些,正所谓“知己知彼”吧!这样上起课来会更游刃有余一些。

第四、说学法。

即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哪些方法。

课说完了以后,老师们分别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再进一步的进行完善,这样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讲课了。

三、学生为主,精讲多练。

上课并不是如自己想象的那样了,有些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和问题,作为老师都要灵活处理,稍有处理失当,那自然是可能打击了某位学生的积极性了。

我在讲《中国石拱桥》的时候,因为事先没有学习说明文的知识,结果在讲授说明文知识的过程中耽误了一些时间,以致于后面接二连三的教学环节都受到了影响。

学生在学习了说明文知识以后,也不能一下子就学会运用了,这样整个课堂不仅显得有点乱而且学生思维也难以打开。

自然是老师为主的讲了,效果当然不会好起来了。

最终也没能完成教学任务。

学校罗校长问我的教学设计怎么安排的时候,我说还有一个要求学生动手写的过程没有完成。

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知,教师必须少讲,而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善听评课,努力改进。

每一次教学后,作为讲课的主体,我们必须反思这节课的得与失,从而为上好常规课总结经验。

当然,善听其他老师的评课也是很重要的。

如在讲完《背影》后,李劲鹏老师提出要注重字形的教学,可不可以比较一下“狼藉”的“藉”和“籍贯”的“籍”的区别呢?这样在比较中让
学生对“藉”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付文华老师委婉的提出了我讲课时的拖沓毛病;汪开军老师说这节课作为一节常规课是比较好的,意思是说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何和平老师说问题设置是不是过多了一些呢?罗校长说这节课感觉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了,太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了。

这些建议和忠告都提得非常的忠肯。

我想对我今后的教学会有帮助的。

经过练兵和比武过程的锻炼,我想每一名老师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的吧!我的收获是要想达到一个真正教书育人高度的老师,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知识扩大到一定的宽度,把自己的思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一定的水平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