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病人护理PPT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麻醉恢复室病人护理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C 目录 ONTENT
01
概念
历史
02
03
管理
护理
04
PACU 的概念
麻醉恢复室
PACU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 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的单位。
Steward苏醒评分
清醒程度
完全苏醒
2分
对刺激有反应 1分
对刺激无反应 0分
呼吸道通畅程度
可按医生吩咐咳嗽
2分
不用支持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1分
呼吸道需要予以支持
0分
肢体活动度
肢体能有意识的活动 2分
肢体无意识活动
1分
肢体无活动
0分
评分在4分以上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
PACU出室标准
(一)全身麻醉 •Steward评分>4分 •拔出气管导管后观察1小时,生命体征平稳 •凡术后在PACU应用过镇静镇痛药者,用药后至少观察1小时 •如病情不稳定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仍需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 疗者,应在呼吸支持或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哪些病人能进入麻醉恢复室呢
?
PACU入室标准
1、全身麻醉手术后的病人
2、椎管内麻醉平面在T6以上,或术中病情不稳定的病 人
3、术后生命体征(呼吸、循环、体温等)不平稳者, 内环境严重紊乱
PACU病人的监测
有创血压的监测
是一种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
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一种无创性可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的方法
体温监测
对人体基础温度进行测量
心电图的监测
及时有效地监测恢复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 率失常和心肌缺血
脑电深度监测
以脑电来判断镇静水平和监测麻醉深度的方法
血气分析监测
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失衡和缺氧
气管拔管指征
• 意识、肌力:恢复正常,能完成指令动作 • 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气道通畅 • 反射恢复 • 循环稳定 • 体温、皮肤黏膜颜色正常
PACU的作用
01
减少患者在手术室的 停留时间
03
提高手术室的利 用率和工作效率
02
加快外科手术的进度
04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送回 病房,减轻了外科病房 的护理压力
PACU的设置
●在手术室内或紧靠手术室, 并与其同 一建筑平面 ●呈开放式,有利于观察病人 ●PACU的床位与手术室比例: 1:1.5~2 ●PACU的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每 张床位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
PACU的配置
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肌松监测机、脑电深度监测机、除颤仪等 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各种规格的插头等 紧急抢救车,包括气管切开包,插管用物等 常用药物
PACU的管理
◆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坚守岗位,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保 持室内的清洁、整齐,做到物归原处。 ◆恢复室的一切物品和贵重仪器均不能随意外借,如遇特殊情况下 外借时,应登记签名,并催促从速归还,归还时认真检查有无损坏, 附件是否齐全。 ◆禁止一切闲人进入恢复室,室内不停留家属、陪伴,不得在室内 会客或高声喧哗,严禁在病人床旁闲谈,工作时间内不准打私人电 话。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除特殊抢救情况外, 不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须经二人核对。
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 剂量,麻醉中遇见的问 题,液体平衡情况,预 测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施手术及术中遇见的 问题,术后应注意观察 的问题
小结:
1,入恢复室的标准? 2,拔管的指征?
谢谢大家
PACU 的发展历史
PACU的历史
1862年英国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立起早 期的PACU
20世纪30年代美国部分医 院设立了PACU ,并在 1949年把PACU作为现代 外科治疗的一部分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PACU在发达国家普遍开 展
我国PACU的设立开始 于20世纪50年代末
PACU 的管理与护理
(二)椎管内麻醉 •生命体征平稳 •麻醉平面在T6以下 •距最后一次麻醉用药超过1小时 •若术中辅助应用过镇静、镇痛药者,在PACU至少应观察30分钟
PACU 病人转出
拔管后
未拔管
符合全身麻醉病人出室标准
具备资质的麻醉医生和恢复 室护士共同护送
特殊病人
椎管内 麻醉病人
如需转送ICU,备呼吸皮囊、 氧气枕或简易呼吸机、监护 仪及必要的血管活性药物, 具备资质的麻醉医生,手术 医生和恢复室护士共同护送
恢复室送返病人交接流程
提前15分钟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 病人准备,联系电梯
已拔管病人
手术要求带管病人
危重病人
恢复室护士护送
手术医生 麻醉医生+恢复室护士护送
与病房或ICU交接
交接内容
一般 情况
麻醉前 状态
麻醉 情况
手术 情况
姓名、年龄、床号、住 院号等相关资料
现病史、既往史、过敏 史,心肺功能、药物治 疗、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确认无高平面阻滞情况
以上病人转出前, 均需恢复室医师签字确认
转运期间注意事项
1、转运途中麻醉医师位于病人头侧,密切观察病人呼吸、皮肤粘膜色泽及意识状 态等,及时处理
2、注意保护病人,适当给予约束,避免跌落或磕碰,保护好各种通路 3、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病人的安全和隐私 4、送病房或ICU后,应详细交接病人术中情况和注意事项,并填写相应交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