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小架太极拳歌诀陈式小架太极拳歌诀一、金刚捣捶先左后右不为奇,一动一静是围棋。
围到山穷水尽处,突然一捶判雄雌。
二、懒扎衣世人不识懒扎衣,伸者为阳屈者阴。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跟基。
三、合式(六封四闭)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碾。
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合封中闭。
四、单鞭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亘西东。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五、第二金刚捣捶第二金刚左转身,周身辗转手足齐。
上接单鞭非无故,下开白鹤格外雄。
六、白鹤亮翅闲来无事看白鹤,右翅舒展又一波。
能会此身转移法,神机变化在其中。
七、搂膝拗步两手平分两足开,右前左后护胸怀。
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一齐来。
八、初收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徐徐引进人莫晓,不收不见放中巧。
九、上三步(前堂拗步)说放就放连上步,如猫扑鼠步法精。
上纵下行两手缠,下接斜行在前堂。
十、斜行拗步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搂膝往后行。
眼随右手中指走,搂膝斜行意理同。
十一、再收初收原接搂膝后,再收紧与斜行凑。
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
十二、上三步(前堂拗步)再上三步把敌追,猛虎下山腹中枵。
一转周身向前堂,遂搦捶头掩右手。
十三、掩手捶忽然有敌自左来,右拳随即向左开。
劝君有力休使尽,剩下余力扫千军。
十四、第三金刚捣捶金刚三捣方称奇,两手循环转如轮。
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阴阳在此身。
十五、披身捶两捶披身势最雄,右拳直往小腹奔。
两手分开皆倒转,一捶击中便伤人。
十六、背折靠右拳落在神庭上,左拳岔住左腰间。
眼神注定左足尖,背折一靠更无偏。
十七、青龙出水顶精领起身法正,裆间撑合半月圆。
右手撤回又一拳,此为太极变中拳。
十八、肘底看捶肘底看捶叶底花,好似仙桃垂肘下。
果能识得拳中趣,三十六宫都是春。
十九、倒卷肱左顾右盼倒卷肱,两手更迭转无声。
退中寓进阴阳变,首莫仰来腿莫颠。
二十、第二白鹤亮翅又展白鹤右翅开,虚擎两手护胸怀。
沉肘压肩蛾眉肖,一点灵机在心裁。
二十一、第二搂膝拗步搂膝拗步今又来,扣合周身护官骸。
两手护膝前后心,四面八方任人侵。
二十二、闪通背前人留下闪通背,右掌劈下大转身。
肩臂何由号闪通,督至长强是正中。
二十三、第二掩手捶举足前进向左催,拳力如风又如雷。
问尔缘何进一步?要为下势伏胚胎。
二十四、第二懒扎衣一主一宾全在心,周身一齐合住劲。
有心无心中间寻,用心太过也为错。
二十五、第二合式(六封四闭)人说此势犹嫌嫩,我谓敛形着最老。
右掌向里指朝天,左掌亦收近乳边。
二十六、第二单鞭中气行于手足中,不刚不柔自雍容。
下接云手是去路,八体*关紧记在心。
*顶裆心眼.耳手足腰二十七、云手两手转环在左右,两足横行步法奇。
来回运气恒不已,足随手运转如神。
二十八、高探马上下手足各相随,后往前转莫迟迟。
只分身法转不转,击搏各有各新奇。
二十九、右擦脚先将左脚往右横,上抬右足面展平。
右手从左先绕转,上打下踢两相迎。
三十、左擦脚右脚踢罢横着落,再飞左脚左手迎。
扣合全身自有力,不偏不倚是英雄。
三十一、左蹬跟踢罢左脚左转身,左脚提起向左蹬。
左右齐舒列两边,身法端庄正无偏。
三十二、上三步此次三步又不同,手脚缠法最要紧。
上下相随一气通,大开大合步法灵。
三十三、击地捶放开左脚往前贪,左拳护在神庭上。
右拳下击真要命,然后转身欲飞天。
三十四、二起脚中气提来臂力刚,连环二起上飞扬。
顶精领起往上升,翻身腾空如飞龙。
三十五、护心捶(兽头式)瞪眼搦拳像最凶,机关灵敏内藏胸。
左足虚点先蓄势,何人识此大英雄。
三十六、踢一脚欲扬先抑养太和,左脚提起往上扬。
若遇英雄初到此,一脚踢倒万重山。
三十七、蹬一跟收回左脚右转身,再将右脚向右蹬。
蹬跟须用后跟力,翻身掩手照胸击。
三十八、第三掩手捶右足转落左足前,再将左足迈向前。
右拳须用膊上力,一击人都乱马蹄。
三十九、小擒打后脚跟随左足前,左脚抬起再往前。
左手提起似遮架,右手一掌直攻坚。
四十、抱头推山转身抱首往前进,双手推入巨涛间。
此身有力须合并,更得留心脊背间。
四十一、第三合式(六封四闭)要想此势合得好,内外三合最紧要。
外若空虚智谋高,半虚半实谁能料。
四十二、第三单鞭若有人兮称刚强,声东击西计最良。
岂知太极元气转,为用全鞭孰敢当。
四十三、前招眼顾左手是前招,上领下打把客邀。
前面有敌前招应,留有余地防后招。
四十四、后招左脚后撤右脚边,随之右脚再往前。
前虚后实身灵敏,右手一掌直攻坚。
四十五、野马分鬃一人独入万人中,野马分鬃入敌群。
两手旋转用穿靠,左右连环破敌欺。
四十六、第三懒扎衣近身屈肘用努力,去远何能不展肱。
况兼敌人来无定,运化全在一心中。
四十七、第四合式(六封四闭)棚履挤按须认真,两手合在胸当中。
人说此中多妙术,浩然一气运天真。
四十八、第四单鞭第四单鞭象坎离,闲拉无事不为奇。
弓弦一卸屈必张,一缕中气随势扬。
四十九、玉女穿梭天上玉女弄金梭,一来一往织绫罗。
谁知太极拳中象,免走鸟飞拟如何。
五十、第四懒扎衣破围全赖懒扎衣,屡次分疏识者稀。
即擒即纵缠丝精,须于此内会天机。
五十一、第五合式(六封四闭)身法端庄正无偏,浩然元气贯中间。
左脚点地虚中实,右脚平踏两膝屈。
五十二、第五单鞭左足从容向左方,转用单鞭一命亡。
果能识得真主宰,人生何处不阴阳。
五十三、第二云手两手往来运一周,上下气机不停留。
自古太极皆如此,何须身外妄营求。
五十四、摆脚跌岔右脚一摆已难猜,又为两翼落尘埃,不是肩肘能破敌,一足蹬倒凤凰台。
五十五、金鸡独立耸身直上手擎天,左手下垂似碧莲。
金鸡宛然同独立,不防右膝暗中悬。
五十六、朝天蹬右足落下左足悬,上伸左掌蹬朝天。
英才若会其中意,仿效金鸡一脉传。
五十七、第二倒卷肱朝天蹬下倒卷肱,左手先回快如风。
左手转毕右手转,退行真是大英雄。
五十八、第三白鹤亮翅第三白鹤羽毛丰,左旋向右术最工。
此中含蓄无限意,又是引人落到空。
五十九、第三搂膝拗步搂膝拗步至第三,回应前伏兴中酣。
四面八方皆有备,功成始悟不空谈。
六十、第二闪通背再将右手御前敌,身后敌人复搂腰,岂知我腰忽弯下,臀骨上挑敌难逃。
六十一、第四掩手捶一声霹雳出尘埃,万物群惊百里雷。
右手自下往左击,如同天上响惊雷。
六十二、第五懒扎衣独伸右手似见龙,左手盘回左面封。
自有太和元气宰,一阴一阴护前胸。
六十三、第六合式(六封四闭)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
六封似闭谁能喻,唯有达人只自知。
六十四、第六单鞭六次来复运转奇,一点灵气从心起。
此气行于手足中,不刚不柔自雍容。
六十五、第三云手一来一往手再运,旋转与前不差分。
双手循环如转轮,两手领足并步行。
六十六、第二高探马八尺以上马号龙,吴山独立第一峰。
只为欲乘千里疾,高探超奢马服封。
**伯益之后超奢封为马服君六十七、十字脚两面交手较短长,上下四旁皆可防。
山穷水尽疑无路,右脚一扫破铜墙。
六十八、指裆捶左肱右足扫三军,转身右手捣黄龙。
能入虎穴取虎子,敢教英雄不英雄。
六十八九、白猿献果白猿献果礼非轻,右拳直取敌中胸。
上击下打原无样,只此一击定乾坤。
七十、第七合式(六封四闭)自古世事各不同,打拳岂有一样行。
近身屈肘用努力,右肩侧靠左脚跟。
七十一、第七单鞭第七单鞭旨归宗,长蛇一字势若重。
若问此中真消息,须寻脊背骨节中七十二、铺地锦未被人推身落地,如何下体落尘埃。
下惊上取君须记,颔下得珠逞其才。
七十三、上步七星起身上步七星捶。
妙手无处不浑然。
任他四围皆是敌,此身一动悉颠连。
七十四、退步跨虎右手上擎山岭压,左肱下跨虎身牢。
一虚一实足相异,转身一动服儿曹。
七十五、双摆莲右手上托倒转躬,先卸右肱让英雄。
转身两手往左击,右脚横扫夺天工。
七十六、单头炮开合刚柔顺自然,一扬一抑理循环。
当头一炮人难御,动静形消太极拳。
七十七、第四金刚捣捶外保君王内保身,全凭太极真精神。
此中甘苦都阅遍,不愧当今绝妙人。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身法:“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手法:“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步法:“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
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从胯向下内缠(逆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贪,伸缩自如,大步不超过一腿长,小步不小于一竖脚。
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
眼法:“神送前手头忌晃动”。
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
劲法:“裆贵开圆,莫扭莫涮”。
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
立圆多、平圆少。
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
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
所以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整圆多、弧线少。
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地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