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于文卿1于光宇21.南京审计学院工程管理(工程审计)系;2.江苏省姜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
因施工垫资、工程款拖欠等问题导致建筑施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带来“五大危害”。
分析建筑施工企业产生大量应收账款的“六大原因”,提出“七大建议”加强应收帐款管理,祛除拖欠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账款顽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对策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普遍长期居高不下。
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与流动资金的比重甚至在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
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许多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最终形成实际的呆账、坏账,成为影响建筑业经济运行的一大顽症。
因施工垫资、工程款拖欠等问题导致施工企业产生的巨额应收帐款,致使企业资金严重短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对此,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应收帐款管理,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
一、建筑企业过高的应收账款存在“五大危害”1.制约资金周转。
建筑施工企业因为应收工程款无法及时收回。
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从而妨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生产经营。
有的甚至破产或倒闭。
2.形成坏账损失。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应收账款中总有一
部分不能够收回,形成呆账、坏账。
应收账款,特别是拖欠时间较长的应收账款,往往都存在很大的坏账风险。
而且应收账款的数额越大、期限越长,形成的坏账越多,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3.增加经营成本。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因为大量资金被拖欠,造成资金周转困难。
为维持正常经营被迫增加贷款,为此付出高额的利息。
另一方面,为了催要债务,还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
最终都增加了企业经营的成本。
4.造成企业潜亏。
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的应收帐款都记入当期的收入。
如果企业存在大量应收账款,那么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
这就变相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不少单位数额庞大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有的对方企业已经倒闭,仍然不做处理。
这些账款实际已无法收回,造成虚盈实亏的假象。
而这些应收工程款在工程验收开票的时候,就垫付了开票的税金和各种费用,从而扩大了企业资金的流出,增加了企业潜亏。
5.影响社会稳定。
由于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造成企业资金严重紧缺。
不少建筑施工企业长期不能按时、足额的支付职工的工资、福利以及各项保险金,造成职工的基木生活得不到应有的保证,无形之中就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为矛盾、纠纷和群体性来信、来访打下伏笔。
二、施工企业产生大量应收账款的“六大原因”1.建筑施工企业自身行业生产经营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
尽管建筑施工企业普遍与建设单位约定分阶段及时结算。
但在实际操
作中,分阶段进行工程量验收结算,必须现场监理、驻地办、建设单位计划和财务等多个部门的签字确认,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
同时还要扣留部分作为质量保证金。
有时候建设单位还会以各种理由故意拖延。
必然会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先期垫付资金,从而形成一定量的应收工程款。
2.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无法撕破脸皮。
据一份2008年的资料。
全国有13个省份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
而2009年以来,建筑企业和从业人数有增无减。
由于建筑市场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卖方市场”状况,所以建筑企业因为考虑到与建设单位的长期合作,都不敢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建筑企业的普遍感叹“做工程难,要工程款更难”。
3.建筑施工企业垫资承建似乎形成惯例。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承揽业务,除了依靠过硬的技术设备等外,通常采用“垫资承建工程”的方法以提高招投标时的中标率。
不少工程项目在发包时甚至就明确以垫资为前提。
这种同业间的恶性竞争就导致建设单位趁机压级压价,提高垫资比例。
因此造成施工企业的应收帐款的大量增加。
4.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拖欠工程款成风。
在建设单位来看,拖欠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款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方面,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__________建筑施工企业有求于建设发包单位。
另一方面,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也是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
不充分,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制度也不健全,从而就造成了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
建设单位故意拖欠工程款习以为常,即使有钱也不还的现象司空见惯。
5.企业自身应收账款管理措施不够健全。
有的施工企业只重视建筑施工产值,催收应收工程款没有纳入工程项目人员考核体系当中。
施工人员只关心工程量的完成,不关心应收账款的回收。
加之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对账衔接不及时,有的企业忽略了应收账款管理的环节,致使追讨超过时效,让应收款最终成为了死账、坏账。
6.国家宏观调控建设单位真的无力偿还。
近年来,国家为了打压房价,抑制通货膨胀,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包括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贷款等等,造成大量建设项目资金紧张。
建设单位为了转嫁风险,普遍要求施工企业加大垫资额度。
另一方面,发包单位资金周转困难,许多计划中的资金无法到位,造成无力支付工程款。
有的政府部门由于好大喜功,资金还未到位,项目已先上马。
有的在建工程。
因为主政领导调整造成项目搁浅,项目变成半拉子工程,也使施工企业回收投入资金变得遥遥无期。
三、祛除拖欠施工企业工程账款顽症的“七大建议”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是客观必然的。
建筑企业不可能因为担心产生呆账、坏账,而等到建设单位全部付齐工程款后再进行施
工。
只有建立控制不良应收账款的制度保证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收款的风险,保证建筑施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1.政府强化工程招投标的管理。
政府注重完善相关法规,加强招投标管理,杜绝建设资金尚未到位的项目许进入建筑市场进行招投标。
从根本上遏制恶意拖欠、逃避债务现象发生。
2.企业注重招投标源头上防范。
一方面,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充分调查了解建设单位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偿债能力。
主动放弃那些资金不足、信用不佳的工程。
另一方面,签订合同必须要素齐全、具体,并聘请法律顾问参与谈判把关,事前防范经济纠纷的发生。
3.加大应收账款排查催收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定期梳理、分析。
有针对性地采取清欠措施。
对正常滚动的应收账款,要加强联系,利用民工工资等借口适当向建设方施压催收。
对长期拖欠的应收账款,如果只是资金暂时困难,不能一次偿还的,要积极协商签订还款计划,限期还款;如果建设单位故意拖欠的,可以采取司法诉讼、以物抵债,或者申请法院查封等,加快收回资金进程,减少企业损失。
4.健全应收账款基础台账资料。
列明各建设单位各阶段应结算和实收到的工程款,摘要列出每笔收款的日期、发票号码和金额,并明确专人定期与建设单位进行对核签字,确保无误。
5.实行应收账款催收奖罚制度。
完善清收奖罚制度,按工程项目将工程款清收责任分解到人,纳入考核指标,明确奖罚措施,调动
项目经理等相关人员的清收积极性。
6.加强施工过程手续签证制度。
完善资料管理,及时核对、收集工程验收、变更、材料单价等签证资料,专人与建设单位做好分阶段签审结算,保证工程资料完整,确保有据可查。
7.加强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教育。
广泛开展诚实守信意识教育和“重合同,守信用”的典型评选活动,宣扬“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良好风气,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经营者加入“重合同,守信用”的队伍,自觉以诚信经营为荣,以坑蒙拐骗为耻,从而使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参考文献:
吴守东。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初探【J】.财会研究,2010(7)
何红。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的管理分析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7)206经济论丛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