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及对策探析

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及对策探析

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及对策探析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2-000-02摘要随着我国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承揽工程,提高市场占有率,纷纷采用垫资施工,而建设单位的拖延结算,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不断攀升、居高不下。

据统计,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垫资施工、建设单位延迟结算、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虚增产值等导致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重超过了5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20%比重,使得现有施工企业资金周转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竞争力大幅下降,企业盈利能力较差。

因此,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策略,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坏账等风险,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现状;然后详细分析其风险和产生的原因;最后深入探讨了改善应收账款现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收账款建筑施工企业对策建议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分析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提高市场占有率,不得不接受垫资施工、拖延结算、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虚增产值等现象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垫资施工建设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将资金缺口直接转嫁到了施工企业中,导致施工项目应收账款加大,资金周转困难,在此情况下,大多施工企业是以拖欠供货商的材料款或分包款来降低资金支付风险,也有部分施工企业以银行贷款来填补资金缺口,这就容易导致诉讼案件增加,期间费用加大,降低利润空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容易引发财务危机,给企业发展带来风险。

(二)拖延决算当前建筑市场上某些建设单位以拖延工程决算来达到拖欠工程款的目的;施工企业对工程结算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项目未抓紧结算,致使结算不断拖延,工程款不能及时收回。

(三)施工合同中的不平等条款有资料显示施工合同中50%为固定单价合同,20%为固定总价合同,缺乏对市场价格变动风险、变更超出一定幅度范围的调整造价的约定,发承包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对建设单位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违约责任没有处罚条款,仅仅对施工单位约定违约处罚条款。

对签证的变更约定不明,未约定付清工程款时间等等。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虚高的原因分析(一)合同签订中的不合理条款以及拨付工程款不及时施工项目的不规范竞争及法规制度尚不够健全,对施工企业的公平性不够,对建设单位的约束有限,且施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行业竞争加剧,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在承揽施工项目过程中,竞相压低标价,不得不接受不合理条款,如约定:①约定承包人支付保证金施工②约定到达某个形象进度开始付款③形象进度款不足额支付④全额垫资施工等垫资方式条款,承担建设单位资金不落实的损失,造成工程款的大量拖欠,支付比例越来越低,应收账款挂账越来越大。

施工企业为避免停工造成的损失,在建设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付款节点支付工程款时,被迫连续垫付工程资金,赊购材料维持施工继续进行,甚至迫使施工企业的资金垫空,许多施工企业只好靠增加贷款来组织生产,偿还赊购材料款,背负沉重的贷款利息,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举步维艰。

(二)施工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不善1、施工企业对工程结算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对工程结算管理混乱,结算资料不全,保管不善,现场负责人不清楚哪些费用需要签证,签证不规范,无法作为结算和索赔的依据,或者签证的费用表述不明确,签证未对费用做出规定,使得后期补签困难。

以此挂账的应收款回收困难,易造成损失。

2、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清理、回收工作不够重视有的企业尚未认识到巨额应收账款的存在给企业造成的资金利息、效益等方面的隐性损失,没有对清欠工作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资金。

有的企业经营、财务等相关人员频繁变动,致使大量挂帐的应收账款理不清来龙去脉,特别是历史较长的结算款,新接手的人员不了解情况,账目更难以理清,许多应收账款时间一长就成了无头案,过了诉讼时效,根本无法追债,形成坏账。

三、改善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虚高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的工作,降低垫资风险1、施工合同签订的管理建立签订施工合同前的合同会签评审制定,经营部门对建设单位的资信进行调查,包括建设项目的真实性和建设单位的注册情况、项目资金的来源和落实情况、以往的经营业绩和履约能力以及商业信誉等。

财务部门对合同中付款条款、付款比例、单价、付款时间、付款节点、启动资金来源、有无担保等财务风险问题进行评审,详细了解项目资金情况,降低资金支付风险。

法律部门对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违约责任、违约条款等内容进行评审,工程部门对合同中技术、质量、安全等条款内容进行评审,预算部门对合同的造价,洽商变更等部分条款进行评审,预算员要仔细研究合同中结算约定条款,寻找合同中的漏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

最终将各部门提出的问题汇总后,对根据提出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后的合同才可以签批,以保证合同最初风险的控制。

2、施工合同执行中的管理合同签订后,施工合同管理人员要建立合同执行情况台账,将施工合同执行中发生的各类合同按类别分类管理,对每类合同的签订明确审评程序及审批授权权限、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并建立印章使用台账进行控制。

例如:将施工合同执行中签订的合同分为几类:工程施工合同,内部承包协议,分包合同(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等),材料采购,租赁,甲方签认的工作量签认单(成本员套用定额确认收入金额的依据),日常工作联系单也要单独收集整理台账,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延续诉讼时效的证据等,这些都是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体现该项目债权债务的重要资料,是项目结算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应收账款真实可靠的必要依据,同时也是降低坏账损失的重要因素。

3、施工合同执行的收尾工作合同执行完毕的收尾工作不能放松尤其是工程尾款的回收。

合同最终决算金额是正确确定应收账款的重要依据,也是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收款的重要依据,但因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期长,质量保修期也长,尾款的回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项目的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及时关注建设单位的信用及资金状况,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减少坏账,保证盈利水平。

(二)加强施工中的过程管理,保障应收账款挂账真实1、按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收款根据施工合同中签订的付款条款及付款时间节点收取工程款,对未及时付款的要查明原因,采取必要手段催收工程款,减少垫资施工的资金压力。

2、加强施工合同的结算管理完善施工项目资料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工程验收、变更、材料单价、大宗采购合同及不可抗力等签证或证明工程结算资料。

按合同约定时间及时提供给建设单位或其指定的监理单位审核,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批复结算资料,保证应收工程款确认依据的合法有效,降低应收工程款的回收期限,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风险;规范现场签证工作,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性较强,经常改动一些部位,既无设计变更,也没有现场签证,结算时发生补签困难,这就要求及时处理,由于工程建设自身特点,很多工序会被下一道工序覆盖,参加建设的各方都有可能人员变动,因此做好一次一签,一事一签,各方签证代表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熟悉合同条款,实事求是的办理签证,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3、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监督管理和配合制度有条件的设立审计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内部监督管理,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按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做好应收账款的监管工作,财务部门要保持应收账款经手、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性,非重要的意外情况,不要随意更换应收账款负责人,以便于对应收账款实行负责制和第一责任人制。

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帐,无论责任人是否调离岗位或公司,都要追究有关责任,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界定,并作为业绩考评依据。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内部巡检和内部审计,可采用定期发财务询证函的方式与建设单位核对工程收款情况,防范因管理不严或管理漏洞而出现的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

(三)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提高资金回收率1、建立日常清欠制度和奖励机制可将已挂账的应收款项分级管理,设定不同的奖励比例,提高催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将应收款设为四类,正常、可回收、回收有难度、无法回收。

正常的应收账款由财务人员及项目负责人负责催收;可回收类的为项目有明确的收款依据,但因债务时间较长,预计不能全额回收的债务,可按回收款的一定比例给予清欠人员及部门奖励;回收有难度的是已经过了诉讼时效,且应收款项账龄超过一定年限的,回收有一定难度的给予较高比例的奖励;无法回收部分划分的条件是债务人死亡或者建设单位已经失踪、虚增的产值造成的,基本为死账呆账的应收款项,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销账,如有回收款金额可设定最高奖励比例。

奖励机制的设立目的是加快资金回笼,可全员参与,对非清欠部门人员回收工程款的奖励力度要高于专职清收人员,发挥全员清欠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发展。

2、建立专门的清收账款部门进行清欠工作首先要分析清收呆账形成的拖欠原因,针对不同性质的建设单位,分别采取不同的清账方法,对于信用良好,暂时出现资金困难的建设单位,不应过多干扰,而应积极派人沟通;对有偿付能力而故意拖欠的建设单位,采取上门追讨等方式,做好证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通过法律手段清收工程款;对确实无力支付的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双方协商,以物抵债、债权减让等方式清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保证应收账款能及时回收。

3、应加强质检部门的检查和验收工作依照工程质量管理要求,把责任落实到人,使建设单位无理由拒付拖欠的工程款。

如果出现因工程质量问题扯皮、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收回的情况,应积极与建设单位联系,争取尽快解决纠纷,以利于回收工程款。

总之,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和风险防范,是需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工程款拖欠给企业带来的各方面损失,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实行全过程清欠,树立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全员清欠的意识。

也需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间的诚信经营,明确合同关系和经济责任。

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法规确保社会经济运行的公平、公正和规范,以改善施工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来保障工程款的回收和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1]李杰.建设工程价款支付与风险防范.经济与法.2009.6(下).[2]康宏钰.浅析地铁工程应收账款的管理.公用事业财会.2010.03:61-62.[3]黄强林.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2:102-103.[4]李炜.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筑经济.2008.01:161-164.[5]刘桂霞.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1.5:122-1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