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耳咽管、喉等部位; 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毛细
支气管及肺泡。
[解剖特点]
(一)上呼吸道
1.鼻和鼻窦
婴幼儿时期,鼻和鼻腔短小
后鼻道狭窄,缺少鼻毛
易受感染
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
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 堵塞,引起呼吸困难及吮吸困难。
1.鼻和鼻窦
婴儿极少发生鼻衄,6-7岁后鼻出血才多 见。
肺门包括支气管、血管和几组淋巴结(支 气管淋巴结、支气管分叉部淋巴结和气 管旁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与肺部其他部 位淋巴结相互联系,当肺部各种炎症时, 肺门淋巴结易引起炎症反应。
(三)胸廓与纵隔
小儿胸廓短小,呈圆桶状,肋骨处于水平位, 膈肌位置较高,主要靠膈肌呼吸,易受腹胀 等因素影响。
小儿纵隔相对较成人大,占胸腔的空间较大, 故肺的活动受到一定限制。
新生儿及婴幼儿呼吸道粘膜SIgA水平较低, 人工喂养儿更低。
其他免疫球蛋白如IgG,IgM在生后5-6个 月时亦不足,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 干扰素、补体等数量不足,肺泡巨噬细胞 功能不足。
故婴幼儿期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呼吸类型
婴幼儿呈腹(膈)式呼吸。
7岁以后大多数改变为胸腹式呼吸,少 数9岁以上的女孩可表现为胸式呼吸。
(三)呼吸功能的特点
小儿时期肺活量、潮气量、气体弥散量较 成人小,面气道阻力比成人大,故小儿呼 吸功能差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
[免疫特点]
小儿机体免疫机能尚未健全,IgA不 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无IgA, 生后3个月开始逐渐合成,1岁以后逐 渐增加,12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见到。
3.喉
小儿喉腔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 声带及粘膜柔嫩,富于血管及淋巴组织, 容易发生炎性肿胀,由于喉腔及声门都 狭小,患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吸气性 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
1.气管和支气管
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 纤毛运动能力差。
因此,不仅易感染,而且易引起呼吸道 狭窄与阻塞。
纵隔周围组织柔软而疏松,富于弹性,易引 起纵隔器官的移位。
பைடு நூலகம்生理特点]
(一)呼吸频率和节律
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
婴幼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运 动调节功能较差,迷走神经兴奋占优势, 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间歇呼吸及呼吸 暂停等,尤以新生儿明显。
不同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敷的平均值(次/分)
1.气管和支气管
右侧支气管短粗、 较直,似由气管直 接延伸。
故支气管异物多见 于右侧,引起右侧 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2.肺脏
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 炎症时也易蔓延,感染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
肺不张及坠积性肺炎。 由于肺弹力纤维组织发育差,肺膨胀不够充分,
易发生肺不张和肺气肿。
3.肺门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特点 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 急性肺炎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 发病率居儿科疾病首位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 将呼吸系统分为上、 下呼吸道两个部分。
上呼吸道: 鼻旁窦、鼻腔、咽及
小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 全,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犯眼结膜, 引起结膜炎症。
2.婴幼儿咽和咽鼓管
咽扁桃体
6个月内已发育
1岁后开始增快 4-10岁发育达高峰
咽鼓管
14-15岁后逐渐退化
较宽,短而直,呈水
因此,扁桃体炎多发生在 年长儿,而婴幼儿则较少
平位,故上呼吸道感 染后容易并发中耳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