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管理实施细则

设备管理实施细则

设备管理实施细则1.目的为规范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预检预修、状态监测、设备故障、事故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管理,使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提高设备保障能力,满足生产及产品质量要求,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工艺设备、测试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和各类辅助设备的管理。

3.职责3.1 生产分管领导负责组织设备管理工作的实施,审定年度、月份设备维修计划,审查车间设备更新改造方案。

3.2设备部负责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督促设备使用部门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3.3 设备使用部门负责组织设备施工员、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按本制度要求开展各项设备管理活动。

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执行公司的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和各类设备操作程序,督促和检查操作人员做好各种设备记录,并负责组织实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日常故障检修、计划性检修、运行状态监控检查,并做好各种记录。

3.4 设备操作人员负责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做好相关记录。

4. 管理内容4.1 设备的使用4.1.1操作人员在上机操作前,必须经过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操作、维护、保养的理论及操作等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操作使用设备。

4.1.2严格按照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及设备说明书正确操作及维修,严格按照“三好”、“四会”、“五项纪律”要求使用设备(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五项纪律:(1)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使用设备;(2)经常保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3)遵守交接班制度;(4)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检查,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4.2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检查4.2.1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操作人员每班班后进行(设备日保标准详见附件1),设备运行中必须细心操作,作好设备的状态监控,工作结束后停机断电。

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组织对设备操作人员的日常保养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填写《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处以责任人30元罚款。

4.2.2 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日常操作维护的综合管理,积极开展全员维修,做实班组设备综合管理,并作好记录。

4.3 设备周保养及检查4.3.1在周末或节假日前操作人员必须对设备进行周保养。

4.3.2根据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进行设备周保养(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具体设备周保标详见附件2:4.3.3设备周保养完成后,设备部对设备保养情况组织检查,填写《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检查记录》。

对于周保养不合格责任人处以50元罚款,班组长30元罚款,部门负责人20元罚款;关键设备、特殊设备周保养不合格,处以责任人100元罚款,班组长50元罚款,部门负责人30元罚款。

4.3.4未按要求组织检查,处以设备部负责人100元罚款,无故不参加人员处以50元罚款。

4.4设备一、二级保养4.4.1设备使用部门根据设备运行状态,汇总编报每月设备的一、二级保养计划,交设备部,分管领导审定后组织实施。

4.4.2一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自行完成,并填写《设备一、二级保养记录》,保养后由部门设备维修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确认。

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为主操作人员辅助完成,由设备部组织检查验收,维修工填写《设备一、二级保养记录》。

对于未按要求进行保养或保养不合格者处以50罚款,并责令其直至保养合格为止。

4.4.3当月保养结束后,部门负责人将保养记录汇总后报设备部备查。

4.5 设备完好率及考核4.5.1设备完好率计算公式:设备完好率=(设备完好台数/设备总台数)×100%4.5.2设备完好率由设备使用部门按月统计,每月5日前报设备部审核备案。

4.5.3设备完好率低于目标值,对相关责任人处以100元以上罚款。

4.6设备大修、项修、故障维修、计划维修过程控制4.6.1设备大修、项修过程控制1)对设备各项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磨损严重的设备应进行大修;对设备的某项技术指标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局部精度降低的设备应进行项修。

2)设备的大修、项修计划,由设备部于每年末汇总,并组织讨论,报公司审批后实施。

3)设备部负责按计划组织设备的大修、项修。

4)因故不能按计划要求进行大修、项修的设备,设备部必须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报分管领导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延期执行。

5)计划外的设备大修、项修,设备使用部门必须提前十天向设备部提出书面申请,分管领导审定、总经理批准后,由设备部组织修理。

7)设备大修、项修的要求(1)设备修理前准备:设备部对修理设备提出修理的主要技术要求,并编制修理工艺以指导修理工进行修理,准备修理所需备品备件及原辅材料,准备修理所需专用工具、夹具、检具等。

(2)修理计划实施:修理人员必须按工艺要求进行修理,并将修理内容认真记录于《设备修理要求及记录单》中的修理主要内容和要求一栏。

(3)竣工验收:设备修理完工后,由设备部组织相关操作工、维修工、技术员会同进行试车,对有精度、质量要求的需进行精度、质量检验并记录检测结果。

(4)设备修理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主修技术员填写《设备修理要求及记录单》、《设备修理缺损件明细表》、《设备修理完工通知单》、《试车及精度检验记录》等,并作为考核计划完成的依据。

4.6.2设备故障修理(抢修)过程控制1)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精度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所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称为事后维修,亦称为故障维修。

2)由于生产中设备发生故障后会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也会给修理工作造成被动和困难,因此应可能避免抢修。

3)对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后修理,要求在发生故障后,相关修理工、技术员应尽快赶到事发现场,查明原因,快速制定修理方案并组织实施,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

4)为尽量降低修理停机对生产的影响,必要时允许采取临时性修理措施,但所用措施短期内不能对设备本身或安全造成危害。

5)设备修理完工后填写《设备维修记录》,对所修理设备名称、问题、原因类别、修理措施、措施类别及验证结论、检修时间、检修负责人栏目内容进行认真记录。

6)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每天对《设备维修记录》进行检查签认,对设备修理原因为A (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保养差)、B(机电工检修质量差,使用工具或方法不当)或措施类别为A(应急措施)、B(临时措施)的,应在管理人员确认意见栏内填写考核意见或整改意见并督促工作落实完成。

7)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每天对《设备维修记录》进行检查签字,设备分管领导不定期对《设备维修记录》进行监督检查。

4.6.3设备计划性维修过程控制1)设备计划性维修是指针对设备日常点检、巡检和定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计划地安排进行的设备局部性修理工作。

2)计划安排:设备使用部门根据设备运行状态,技术性能,对短期内无法进行,或进行工作会造成设备较长时间停机影响生产,而短期内不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修理工作,合理估算维修工作量,提出预修理计划,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进行的修理。

并提前编制修理计划。

3)技术准备:对列入计划性修理工作的项目,相关设备人员应提前准备各种修理所需备品备件及相关技术资料,必要时需制定修理工艺、技术方案。

4)维修过程:相关修理人员按预定计划修理方案实施修理工作,修理要重视修理质量,对修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映给部门负责人,确保修理计划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5)修后检验:修理完工后,应对所修理的设备进行试车,以验证修理结果,维修人员对所修理计划项目进行签字确认。

6)对因修理工作质量造成设备停机或反复修理的,按车间相关制度对修理人员进行处罚。

4.6.4未按上述程序开展工作或维修质量不到位,处罚相关责任人50~100元。

4.7设备点检过程控制4.7.1目的:促进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加强设备针对性检修或预防维修,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减少突发性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4.7.2维修和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点检,在检查工作上实行责任区域负责制。

4.7.3设备使用部门针对不同种类设备的使用要求及特点,制定设备点检技术要求或标准。

4.7.4设备点检人员工作内容:(1)责任区设备保养情况;(2)责任区设备状态;(3)责任区设备的备品备件情况;(4)填写点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

4.7.5每天对各自责任内的设备进行点检,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认真记录或向相关人员反映。

4.7.6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每周不少于两次对设备点检的工作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对未点检者,每次扣罚30元。

4.7.7分管领导不定期对设备点检人员及各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8关键设备、特殊设备的管理4.8.1 按照工艺规定,关键设备、特殊设备每天必须填写《设备日常工作点检表》。

4.8.2关键设备每天必须填写《设备运行记录》。

4.8.3对未按要求点检或填写运行记录的,每次处罚30元。

4.8.4设备部配合设备使部门用开展特殊设备的定期检定工作。

4.9设备操作规程4.9.1设备操作规程统一由设备部组织编入《岗位作业指导书》。

4.9.2设备使用部门督促检查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岗位作业指导书》使用设备,发现违章操作及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同时向有关人员反映。

4.9.3对违反设备操作规定的人员处以30元罚款,对发现的设备安全隐患纳入安全整改计划进行整改。

4.10设备的润滑管理4.10.1按照设备润滑管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贯彻和执行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三过滤”(入库过滤、发放过滤、加油过滤),按照设备润滑图表及设备润滑指导卡要求,维修人员应检查设备润滑状态,设备管理人员应解决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完善润滑装置,不断改善润滑状况,杜绝因润滑不良而引起的设备故障。

4.10.2 设备管理人员制定设备润滑图表、润滑指导卡、设备换油周期、油液、油脂品牌。

指导督促操作人员、维修工正确润滑,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4.10.3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液压系统的液压油应定期进行分析检查,保证系统油品的污染度、油中含水量在正常要求范围内。

4.10.4对由于不按润滑要求进行润滑的,或润滑记录不认真,对责任人处以30~50元罚款;因润滑不良造成设备故障的,对责任人处以100~500元罚款,导致设备事故的按相关制度考核。

4.11 设备的事故管理4.11.1设备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持现场,设备使用部门应在第一时间报设备部处理。

4.11.2设备使用部门配合设备部作好事故现场调查分析,写出设备事故发生情况的书面报告,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

4.11.3 执行公司处理意见,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4.12 设备备品备件管理4.12.1备件的技术管理:设备使用部门负责绘制完善设备自制备件图纸资料及外购件的技术参数、规格、型号,备品备件最低储备定额,设备易损件周期,并交综合管理部存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