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保护
4、生物多样性锐减
• 目前,全世界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有400 余种,鸟类近600种,爬行动物200余种, 鱼类240余种,有1/5物种濒临灭绝危险。
5、淡水短缺
• 淡水占地球表面水的2.5%,而能为人类 直接利用的河流、湖泊、水库的淡水储 存量仅为淡水总量的0.4%。本世纪初以 来,全球淡水消耗旦增加了6倍,目前, 全球有10亿人缺水,28亿人缺少洁净的 饮用水,每年有2500万人因水污染而受 到损害。全世界都面临着淡水短缺的危 机。
1、气候变化
• 气候变化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 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并非指气候 的自然变异。
– 目前,气候变化主要是指全球性的气候变暖状况,这种 变化主要是由于人为向大气大量排放能够吸收和重新放 出红外辐射的温室气体、气溶胶、温室气体前体等,大 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并将红外热能拦截、聚集在大 气低层,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使大气层和地球表面温度 升高。气候变化可造成自然环境和生物区系的变化,并 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类健康和福利产生 重大的有害影响。其对农业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造成 海平面上升,会使许多临海城市及许多国家富饶的三角 洲地区和沿海平原被海水侵蚀、淹没;会使生物带、生 物群落的地理分布发生变化,造成物种变异、减少或消 失等。
第三次高潮----约翰内斯堡世界首脑会议 •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 2002年8月26日-9月5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 – 与会国家192个,会议正式代表是1万7千人, – 会议主要议题是评估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闭
幕以来在改善环境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决 定应以什么样的行动来解决环境和贫困问题。
9、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 目前,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 发展中国家越境转移危险废物,造成严惩 的污染扩散。
20世纪国际环境保护掀起过两次高潮
• 第一次高潮:主要发生在60至70年代的工业 化国家,以“一个地球”为口号,1972年召 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其顶峰标志。
–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 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 言》,并导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设立,大大推 动了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为纪念这次会议,联 合国大会决定以每年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
–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的海滨城市里约热内 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3个国家派 代表团参加大会,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 故此次会议又被称为“地球高峰会议”。会议宗旨 是回顾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后20年来全球环境保护的 历程,敦促各国政府和公众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合 作,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为保护人类生存环 境而共同努力。此次会议通过了 《关于环境与发展 的里约宣言》(又称“地球宪章”)、《21世纪议 程》、《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 件,发出了建立起一种“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口 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成为国际 环境保护的新开端。
6、森林破坏
• 森林减少是全球性现象。从1950年—1975 年,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26亿公顷,80年 代后仍以每年11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
7、荒漠化
• 世界上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变为沙漠、半沙 漠或退化,10亿公顷土地受到风、水侵蚀,有 100多个国家、9亿人口和全世界25%的陆地受 到荒漠化威胁。
– 据科学研究结果,过去100年来地球表面温 度已上升0.3—0.6oC在过去30年中,大气中
因消耗矿物燃料(主要是煤)所产生的二氧 化碳浓度增加了20%以上。目前,全球每年 消耗矿物燃料80亿吨,每年有50亿吨二氧化 碳气体排入大气层,并以10—12%的速度增
加,从而破坏了全球气候系统的稳固性。制
国际环境保护
一、国际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保护
• 国际环境问题也称全球环境问题或地球问题,是 指超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的、区域性的和 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二战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作 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产生了大规模地球环境问 题。这些问题由一国内的严重污染发展到区域性 的大范围污染和生态破坏,甚至演化为全球性的 环境问题,日益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 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
CCTV 20041209 报道
• 安南2003年11月任命的
高级别名人小组本月初
提出了联合国改革报告。
报告将
贫穷、
艾滋病和环境恶化,恐
怖主义,国内冲突,国
家间战争,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以及跨国有组
织犯罪
列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威胁,源自当前,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1、气候变化 • 2、臭氧层破坏(耗损)(辐射) • 3、酸雨污染(燃煤) • 4、生物多样性锐减 • 5、淡水短缺 • 6、森林破坏 • 7、荒漠化 • 8、海洋污染和破坏 • 9、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 科学研究证实,大气中臭氧每减少1%,辐射到地球表 面的对生物有伤害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 率增加4%,还会诱发白内障、呼吸道疾病,损害人的 免疫系统,为拯未能救臭氧层,尽快停止生产和使用 臭氧层耗损物质是最为便捷、经济和有效的办法。
3、酸雨污染(燃煤)
• 酸雨主要是由于矿物燃料消耗过程中产生 的硫、氮的氧化物排入大气所形成。其对 森林、土壤、水体、农作物、建筑物等具 有严重损害。
止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削减二氧 化碳的排放量成为各国的共同任务。
2、臭氧层破坏(耗损)(辐射)
• 臭氧层是距地球表面10—5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 集中地球上的90%的臭氧气体,吸取太阳辐射的 99%以上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的万物生灵,是 地球的的天然“保护伞”。
– 由于人为向大气大量排臭氧层耗损物质,从而导致臭 氧层变薄甚至出现空洞。
• 会议成果:
– 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和《可持续发 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
– 《承诺》是政治宣言,而《执行计划》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更具体(重点集中在水、生物多样性、健康、 农业、能源等几大具体领域)的环境与发展目标,并 设定了相应的时间表。
• 第二次高潮: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世 界范围内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其顶峰 标志是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 荒漠化是造成自60年代以来非洲大饥荒的主要 原因,并给全世界每年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 损失。
• 造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垦 等引起的植被破坏和不适当的农业活动及开矿、 修路等。
8、海洋污染和破坏
• 在全球范围内,海洋污染和海洋资源破坏 越来越严重。全球70%的海洋渔业资源已经 或正在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