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7
•
6.1 工程的实施
•
6.2 VTS的维护
•
6.3 VTS的安全管理
•
6.4 土建工程
•六、主要设备及材料(清单)
•第1章 主要设备
•
1.1 主要设备和材料清单
•第2章 技术要求
•
2.1 系统设备技术性能要求
•1、主要设备和材料清单举例
序号
设备名称
1
1.1Biblioteka 雷达天线1.2雷达天线
1.3
雷达收发机
1.4
•§7.5 雷达子系统设计
•一、子系统功能
• 根据调查资料、系统总体功能、分区范围及条件 等,确定各雷达站的主要用途和功能。
•二、站址选择
•1、内容 • 1)确定雷达站的地点; • 2)确定雷达天线的架设高度。
•2、选址方法:
•1)在满足分区探测范围要求的前提下,相邻各分区 间应形成一定的重叠覆盖,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 硬件和软件要求
• 系统设计要求
• 系统结构要求
•
软件要求
•
• 3)系统性能要求 • 系统总体性能(使用性能)要求 • 各子系统和设备性能(技术性能)要求
•
•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七、工程概算
•第1章 投资概算
•
1.1 概算依据
•
1.2 概算说明
•
1.3 工程总投资
•第2章 效益评估
•八、附图和附件
•2、船舶标志的宽度
•a’
•航道中心
•a
•
•
•b
•b’
•R •a’=K[a+rmincos(-)] •b’=K[R• mincos(-)+b] +rminsin(-)
•3、单向航道
•rb
•B
•b’/2
•B/2 •B/2
•b’/2
•航道中心线
•rb
•B B+2(b’/2+ rb)
•四、 雷达发射功率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7
•三、引航可行性
•取决的因素: • 雷达的分辨力、定位精度和航道条件以及雷 达站的位置。
•基本条件: • 能有效地将被引航船舶和航路标志、相邻船 、对遇船区别开。
•1、浮标扩展所占据的航道宽度 •min:雷达方位分辨力; rmin:雷达距离分辨力
•L:浮标回波标志所占的航道宽度 •min:雷达方位分辨力; rmin:雷达距离分辨力
•2、信息形式与系统构成方案 •1)信息形式和内容; •2)构成方案。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7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7
•2、工程设计 • 1)总体设计; • 2)VTS中心和各子系统设计; • 3)土建工程设计; • 4)全部工程分期建设工艺流程设计; • 5)投资概算。
•3、工程施工 • 1)土建施工; • 2)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和系统验收; • 3)管理制度和法规的研究制定; • 4)人员培训。
•三、VTS电子系统工程建设应依据的原则和主 要文件
•四、系统组成
•1、雷达子系统; •2、VHF通信子系统; •3、雷达数据处理子系统; •4、信息传输子系统; •5、船舶数据管理子系统; •6、环境子系统;
•7、VHF-DF子系统; •8、AIS子系统; •9、工业电视子系统; •10、电源子系统; •11、信息广播子系统等。
•五、站址选择
•内容:VTS中心站址、雷达站站址和中继站站址的 选择。
•1、原则 • 1)实用型; • 2)整体性; • 3)可靠性; • 4)先进性。
•2、主要文件 • 1)IMO的《VTS指南》和《SOLAS公约》; • 2)IEC的《航海导航设备标准》; • 4)ITU的《无线电规则》; • 5)CCIR的有关建议和报告; • 6)国家行业标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技术 规范》(JTJ/T351-96); • 7)IALA的V-128建议案《VTS设备使用和技术 性能要求》 • 8)有关的国际和国家标准和规定等。
•5)通信系统; •6)货物种类和吞吐量; •7)年客运量和发展规划; •8)现有船舶交管机构和人员、设备及交通法规 情况。
•3、交通情况 •1)船舶交通历史情况
• 方法:历史交通纪录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 。
•2)船舶交通实态调查
•观测内容: •1)通航船舶数; •2)通航船舶种类; •3)船舶交通量; •4)船舶交通量与水文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 •5)通航船舶分布。
•
4.2 系统集成和信息交换设计原则
•
4.3 运行流程设计
•第5章 场地工艺与土建工程设计
•
5.1 设计概况
•
5.2 平面功能设计
•
5.3 立面造型
•
5.4 内部交通组织
•
5.5 建筑防火设计
•
5.6 结构设计方面
•
5.7 周围环境要求
•
5.8 供电及照明
•
5.9 防雷与接地要求
•第6章 工程实施与运行管理
维修终端
2
2.1
VHF天线
2.2
VHF收发机
2.3
VHF中央控制器
2.4
VHF操作面板
4
4.1
雷达视频处理器
4.2 雷达目标录取跟踪器
主要技术指标
18ft裂缝天线 12ft裂缝天线 X波段,25KW 17in、LCD
25W
≥800目标
单 位
A站 B
雷达子系统
套
1
套1
台 22
台 11
VHF子系统
套
台
套
•站址选择应依据的原则: •1)有利于系统总方案的实现和系统总功能、技术指标 的满足,并能兼顾近期的需要和长远的规划;
•2)便于实现对水域(或分区)船舶交通管理的要求; •3)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的作用; •4)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小,同时,能避开附近可能 存在的电磁干扰; •5)水、电、物资等供应能得到保证,交通及工作人员 工作和生活较为方便; •6)具有实际施工的可能性,在保证系统目的和目标可 能实现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投资。
•§7.2 VTS工程前期研究
•(工程可行性研究)
•一、交通调查 •二、必要性分析论证 •三、可行性分析论证 • 方案设计 • 投资概算 • 可行性分析
•一、交通调查
• 1、交通环境 •1)水域状态; •2)自然条件。
•2、港口现状与发展 •1)港区和泊位; •2)锚地; •3)航道; •4)助航设施;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7
2020/12/17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7
第七章 VTS电子系统工程设计基础
§7.1 概述
•一 、 工 程 建 设 应 依 据 的 指 导 思 想•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远近兼顾,标本兼治,狠
抓基础,强化管理。
•二、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及内容
•1、前期研究 • 1) 对水域交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 2)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建设必要性论证; • 3) 对具体技术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
•§7.3 VTS总体方案设计论证
•一、系统建设目的
•1、一般目的 •2、具体水域的要求
•二、系统功能
•1、数据搜集; •2、数据评估; •3、信息服务; •4、航行协助服务; •5、交通组织服务; •6、支持联合行动。
•三、系统布局(空间)
• 根据管理水域范围和条件,VTS功能和允许采用的 技术手段,确定分区和建站方案。
•§7.4 工程初步设计
•一、依据
•
1)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
2)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
3)相关工程预算标准。
•二、目的
•在《工可》批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
(设备系统和土建工程),为系统建设、设备配置选
型提供全面的技术依据。
•三、内容:
•1)现状与条件分析; •2)系统总体设计; •3)系统各子系统工艺设计; •4)土建工程设计; •5)工程实施与运行管理方法; •6)工程投资概算。
•3)通信设备 • 由选定的工作频道,确定收发设备的主要技术性 能和工作方式。
•4)与其它子系统的连接
• VHF通信链:
• VHF→微波信息传输设备(或其他方式)→VHF
;
• 有线无线连接:
•
VHF←→交换机←→公众网(或专用网)。
•2、服务区域和接收电平 • 1)由服务区,确定天线架设高度; • 2)由计算的主服务区接收电平,确定发射机功率 、接收机灵敏度和天线增益; • 3)计算系统余量,验证系统衰落储备量是否满足 要求。
•四、《VTS工程初步设计》内容
•1、第1篇 设计说明书 •2、第2篇 主要设备及材料清单 •3、第3篇 工程概算 •4、第4篇 附图和附件
•五、设计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
1.1 项目背景
•
1.2 工作依据和参考资料
•
1.3 设计分工
•
1.4 设计概要
•
1.5 问题与建议
•第2章 现状及设计条件
•5、航运单位的意见和要求
•二、必要性论证
•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以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某 具体水域是否必须建立VTS进行分析论证。
•三、可行性论证
• 通过对具体水域建立VTS的各种技术方案的分析 、计算、比较,最后得出一个符合该水域具体情况的 、效益投资比较高的且工程实施可行的VTS工程建设 方案。
套
台 11 台 11
数量 C D站 E站 11 1 22 2 11 1
22 22
11 1 11 1
合计 VTS中心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