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研究杨思东(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要]基于企业自身能力,可将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分为谋生型、成长型和创新型。
通过对三种类型企业的内在特征和外部环境研究表明:依次选择工艺升级、功能升级或链条升级,产品升级或链条升级。
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径,都应充分考虑升级时机的选择、升级成本的控制、信息平台的支持等因素。
[关键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研究[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10-24[作者简介]杨思东(1976-),江苏如皋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一、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HumPhrey和schmit(2000)认为有四种升级方式,即制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跨产业升级(inter-sectorsup-grading);Riggs认为(1998)从OEM初级生产到OEM深化生产,以工艺和产品创新方式来提升附加值是一条最切实可行的企业升级路径。
林汉川(2002)提出中小企业转型的路径包括:(1)发展核心专长;(2)重视管理创新;(3)加入国际网络;(4)形成产品群聚效果;(5)推动企业再造工程;(6)鼓励内部创新;(7)强化产品与工艺创新;(8)有效率地投入研究与开发;(9)发展信息科技产业;(10)培育企业家人才;李烨(2004)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转型的四种主流路径:重组式转型、再造式转型、革新式转型、再生式转型;王吉发(2006)结合企业外生成长理论和内生成长理论,提出了企业内生型转型(管理模式转型、产品与市场转型、业务过程转型)和企业外生型转型(行业转型);单东(2009)分析了企业重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管理体制等三条路径;贺俊(2011)指出企业转型有多重路径选择:行业转型、区位转型、市场转型、技术转型、管理转型和治理转型。
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既受到企业自身能力的限制,也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选择路径时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寻找一条比较容易达成既定目标的路径。
本文基于企业自身能力将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分为:谋生型中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1.谋生型中小企业其特征为:企业经营状况一般;适应环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一般;没有进行创新的动力。
该类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中占较大比例。
企业的经营者基于自身经验或特定机会进入到某个产业领域,对该产业比较熟悉但没有推进产业升级的愿望。
限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因而依附于大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和服务。
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工艺升级路径既然企业已经成功的切入一条全球价值链,主导该价值链的跨国公司出于提升链条整体效能的考虑一定会积极的推动该企业进行工艺能力的提升,而且还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这种支持既包括技术支持也包括管理支持。
在如此强有力的推动下,创新能力和愿望都不强烈的谋生型企业可以很容易实现工艺升级。
2.成长型中小企业其特征为: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适应环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较强;有进行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的动力。
该类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中占有一定比例。
企业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改善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会,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企业经营者有能力也有愿望进行各方面的创新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企业通常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
转型升级路径:应选择功能升级或链条升级路径成长型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势头良好,自身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所切入的全球价值链可能采取的治理模式只能是市场型或均衡型,主导企业不会限制成长型企业升级的路径和方向。
因此可以选择的路径比较多,参考“微笑曲线”理论结论,身处薄利制造环节的企业应该选择向利润丰厚的上游设计环节或是下游市场和品牌环节进行转型升级,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分成和投资回报。
这种升级路径就是通常所讲的“功能升级”。
由于双方是合作关系,成长型企业也可以选择通过参与更高增加值的链条来实现链条升级。
3.创新型中小企业其特征是:企业处于快速发展中;通过科技手段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为企业发展的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09期)商业经济SHANGYEJINGJINo.11,2012TotalNo.409[文章编号]1009-6043(2012)11-0093-0293--(上接第69页)能手。
这些方面的认识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就应该灌输给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这就是“精业”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从学习阶段到成为一个真正的饭店职业人中间要经历很长时间。
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学生可能会无法理解这条道路上发生的各种问题,无法坚持下去。
如果在培养阶段就能在各方面注重学生职业性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眼光以及职业精神,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下来,成为优秀的饭店职业人,补充到现代饭店服务管理者的队伍中,从而进一步带动我国饭店行业内涵的提升。
[参考文献][1]魏小安,乐志明.中国饭店发展创新之路[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04[2]莫海燕.项目教学中“软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6(11)[3]许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科技促进发展,2007(4)[4]程新友.酒店管理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责任编辑:王凤娟]动力。
该类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中为数不多。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较强的技术开发和转化能力,通过推出新产品进行竞争。
这类企业一般不会与大企业合作。
转型升级路径:应选择产品升级或链条升级路径创新型企业以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持有自有品牌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或合作。
因为规模较小所以自己承担了设计环节、制造环节和销售环节的全部任务,因此它的升级应该坚持产品升级或链条升级路径,从整体上完成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升级。
三、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升级时机的选择从宏观上来看,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是宏观经济的探底回升期。
这个时期,资产价格普遍较低,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相对较小。
从微观上看,单个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是企业的高速发展期。
这个时期,企业发展自信心强,资金充裕,发展机遇较好,项目较多,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条件较为充分(吴家曦,2009)[16]。
2.升级成本的控制转型升级的第一个限制因素就是升级成本,成本过高就会导致巨大的转型升级风险。
中小企业本身的融资能力又不强,因此就更要加强升级成本的控制。
选择不同的升级路径的成本数量不同,但成本结构基本相同。
升级成本大致包括设备升级成本、新技术引入成本、人员培训成本和升级风险成本。
企业要利用财会控制和管理手段来对升级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成本进行控制。
3.信息平台的支持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了解市场和技术信息,也需要与产业集群或价值链内其他企业进行沟通协调。
信息平台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对于信息的需求,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和能力无法独立完成信息平台的建设。
政府可以在经济信息委员会委内部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并且与各研究机构(技术和行业)联合更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满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信息引导需要。
[参考文献][1]唐辉亮,施永.企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J].宜春学院学报,2011(5)[2]GaryGereffi.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odityChains[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9[3]HumphreyJ,SchmitzH.ChainGovernanceandUpgrad-ing:LinkingIndustrialClusterandGlobalValueChainRe-searchIDSWorkingpaper120Brighton:InstitueofDe-velopmentStudies.2000[4]Poon.BeyondtheGlobalProductionNetworks:ACaseofFurtherUpgradingofTaiwan’sInformationTechnologyIn-dustry[J].TechnologyandGlobalization,2004[5]林汉川.重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2(3)[6]李烨,李传昭.透析西方企业转型模式的变迁及其启示[J].管理现代化,2004(3)[7]王吉发,冯晋,李汉铃.企业转型的内涵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1)[8]单东.金融危机条件下浙江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J].特区经济,2009(4)[9]贺俊,徐全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多重含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8[10]顾元勋,刘鹏,肖忠东.企业管理转型的集成框架与行动策略[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10)[11]RouseMarietta.EnterpriseTransformation[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06(7)[12]陈朝晖.企业战略转型基本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理论,2005(30)[13]Prahalad,Oosterveld.TransformingInternalGovernance:TheChallengeforMultinationals[J].SloanManagementReview.1999[14]乌家培.管理转型与转型管理[J].学术研究,2006(5)[15]郑英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管理转型问题研究[M].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16]吴家曦,李华燊.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9(8)[17]辜胜阻,杨威.“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战略思考[J].江海学刊,2011[责任编辑:刘玉梅]!!!!!!!!!!!!!!!!!!!!!!!!!!!!!!!!!!!!!!!!!!!!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11期SHANGYEJINGJINo.11,20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