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一、名词解析1、帝国大学:1806年由拿破仑创立,是法国掌管教育行政的最高权利机构,首脑为总监,设若干总督学,附设评议会为审议机构。

下分27个大学区。

帝国大学、大学区的成员,以至于大学和中学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有严格的任命制度,都由总监任命,总监由拿破仑本人任命。

这种制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点。

拿破仑于1802年、1806年、1808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家教育体制,由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掌管全国教育行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它的监督之下。

帝国大学的各级长官和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法国沿用很久,成为法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特点。

按照帝国大学的规定,法国是以大学区为单位设立大学的,全国分为27个大学区,基本上每个大学区有一所大学,国家任命的大学区总长同时就是该区大学的校长。

2、七艺:大学的文科包括七门课程:辩证法、修辞法、文法、天文、音乐、算术、几何,世称“七艺”。

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 的原则,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

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

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

3、快乐之家:著名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创设盂都亚学校,并称其为“快乐之家”。

快乐之家”设于孟都亚郊外湖滨宫,自然环境优美,校舍整洁舒适,学生可以在这良好的环境里过着愉快的学习生活。

“快乐之家”的学生多为贵族富豪子弟,只有少数家庭贫苦但颇具天才的儿童。

学生们六七岁入学,20岁毕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程度约15年左右。

学生全部住宿,不受家庭干扰。

维多利诺既重视德育和体育,又重视智育和美育,孟都亚学校充分体现了其办学、教学的特点。

“维多里诺办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国家官吏、教会领袖和兴办工商业的企业家。

4、“产婆术”:是柏拉图创造的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相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5、“导生制”:英国牧师贝尔(A.Bell)差不多与兰卡斯特同时也在英国宣传这种教学方法,故称兰卡斯特——贝尔制。

它在英国盛行近三十年,对后来英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对欧、美其他国家也有影响。

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度(MonitoialSystem),是由教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或年龄较大、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助手,先让他们接受教学内[WT]容,再让他们转教其他学生的一种教学制度。

1798年英国教师兰卡斯特(J.Lancaster)首先采用此法在伦敦附近办学。

6、杜威学校:杜威从事教育活动和著作,主要是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以后开始的。

1896年,他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作为他的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

该校只存在8年。

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7、阿卡德米学园:阿卡德米”学园公元前386年,柏拉图在雅典近郊凯菲索区的阿卡德米体育场开办了一所学校,他一边教学,一边著作,做了一名教师。

他在阿卡德米的入口处写了“不懂几何学者勿入”的字样,告诉人们,没有几何学的知识休想登上柏拉图的哲学殿堂。

柏拉图主持学园约40载,学园的建立是他生命史上的转折点,在某些方面还是西欧科学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

对于柏拉图来说,这意味着在长期等待之后,已经找到了他一生真正的工作。

柏拉图创办的学校,三艺产生的地方。

8、《世界图解》:识字教材、夸美纽斯,最早的识字教材《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编写的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书。

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该书构思新颖、内容广泛、图文并茂,堪称教材一绝。

9、统觉论: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10、骑士七艺:骑马,射箭,下棋,狩猎,吟诗,投枪、击剑简答题1、怎样看待柏拉图关于“学习就是回忆”的观点?柏拉图从其唯心主义理念论出发,认为认识的对象不是变幻不定、不完全真实的现实世界,而是永恒不易,绝对真实的理念世界,因此,学习不是对现实世界和知觉,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即把灵魂中早已存在的而出世时暂时忘记了的理念知识回忆起来。

在回忆先验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只是一种诱因而不是认识的最初阶段。

柏拉图把超感觉的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当作认识的对象,并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这不仅是唯心的,也是形而上学的。

2、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是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新成就在教育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教育的开端,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巨大进步意义。

它提出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新人目标,扩大了知识范围,探索并运用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束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继大学、城市学校之后,对封建教育和宗教教育的又一次冲击,是教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推动了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改革。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人文主义教育不可避免的还存在不足之处,但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上的成就,不仅是十七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3.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所谓“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并能从事生产劳动,自食其力的人,实际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

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

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

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去看待,“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

卢梭之所以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是他认为,作为人的教育三种来源之一的“自然的教育”,即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性,因而“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和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都必须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只有这样,儿童的开性才能得到完美的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人”。

自然教育还应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卢梭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有着巨大的反封建进步意义。

他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大大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残害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对立的,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卢梭关于教育三个来源之间关系的论述,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但已初步认识到遗传、教育、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4、简述斯宾塞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

斯宾塞在近代教育家中,斯宾塞是以倡导科学教育而著称的,他为争取科学被承认为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努力斗争,力主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均须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协调。

斯宾塞认为,个人生活中有直接保全自己、间接保全自己、抚养子女、社会关系、闲暇娱乐等五个方面的活动;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只有教给科学知识,才能使人为圆满完成各种生活活动作准备。

斯宾塞还从知识的比较价值、训练价值、教育价值等各方面论证了科学知识对训练智力的作用更大,更有教育作用,更有实用价值。

因此,他认为科学在门类繁多的课程体系中应居中心地位,并将众多的科学课程分为五类,要求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有所选择和侧重。

斯宾塞认为,科学教育在方法上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注意既传授知识,又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学上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等原则,鼓动儿童主动学习。

斯宾塞虽然是从资产阶级社会学和资产阶级自然教育论的角度来论述科学教育的,并且还受到孔德的一定影响,但他的科学思想仍有许多合理因素,应予批判吸收。

5、《学制令》的基本内容。

1872年,《学制令》把立即设立师范学校放在仅次于建立小学的重要地位,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每一个府县至少已建立了1-2所师范院校,至于女子学校,文部省设立有一所自己的女子学校,为了在全国推广帝国主义教育,当时日本的师范院校,除了文化教育外还实行强制性的军事训练制度,着重培养师范生具有“顺良”、信誉、威重”三种品德。

6、述评亚里士多德关于七至十四岁儿童的教育的主要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儿童满7岁应入国立学校,但只限男孩,高深的教育对于女子是不适宜的。

这种观点,显然落后于柏拉图了。

按照亚理士多德的说法,七至十四岁是品格教育的阶段,要“净化”非理性灵魂中的不良冲动和欲望。

他认为,道德教育有三个要素——自然(天性)、习惯与理智,其中习惯至为重要,如果儿童习惯于运用理智控制欲望,那么他就能避免从恶、养成善行。

至于如何培养这种心智判断的良好习惯,亚里士多德认为主要应通过音乐教育。

音乐,根据希腊传统,包括诗歌与文学,亚里士多德在这上面添列了绘画,这一主张在学校教育的历史上具有很大意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除了供人娱乐和文化消遣之外,更重要的是“确有陶冶性情的功能”,心智若与美好的音乐达到和谐,就能喜爱崇高的东西,痛恨低贱的东西,因此“我们就一定用它(音乐)来培育青年一代”。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特重音乐,与他的“文雅教育”思想有关,课程被据以分成两类:有用的与文雅的。

前者不高尚、不文雅,服务于事功与实用;后者高尚、文雅、合乎人性,服务于闲暇。

音乐既是娱乐,又能陶冶性情,供理智享受,自然就是一种应受重视的“自由和高贵”的文雅学科。

为了“净化”非理性灵魂,体育也很重要。

亚里士多德赞成的是雅典式训练健美的和谐发展的体育,他认为体育固然要培养勇敢,但勇气必须伴随有“谐调”而“柔和”的“性情”,不应变得“凶残”和“流于粗俗”。

关于体育与音乐的理论,亚里士多德基本上承袭柏拉图。

也反映了当时有文化的雅典人的主张,只是在许多方面作了更加细致的发挥。

此外,儿童还要学习读、写、算,但这些不是这一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例如,为了谋生、处理家事、参与政治生活等等,作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工具来掌握。

总之,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述,这一阶段的教育是以美育(音乐)为重点,智、体各育和谐发展,以完成德育任务。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形成习惯,逐步养成“中庸”、“适度”、“勇敢”等等美德7、中世纪大学的形成有哪些途径?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工商业发达,城市兴起,市民阶级迫切要求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同时,东方拜占廷和阿拉伯文化教育的影响,也有一定关系。

它的产生是一种进步现象。

中世纪大学特别是早期的大学享有较多的自治权利,这不仅表现在学校的内部事务都由教授和学生管理,不受任何上级干预,还表现在各大学都争取了程度不同的特殊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