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鲁迅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鲁迅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鲁迅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强制剥夺农民土地并迫使其成为雇佣劳动者的资本原始积累,这一过程典型地体现在A. 西班牙B. 葡萄牙C. 英国D. 意大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圈地运动。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一过程典型地体现在英国的圈地运动。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暴力把土地上的劳动者赶走,迫使他们成为雇佣劳动者,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也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下列属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是A. 开设工厂B.投资银行C. 手工工场D. 采用黑奴【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C项正确;开设工厂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的觉形式,开设银行是投资,采用黑奴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3.1558—1603年英国处于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之下,当时英国的国家政治体制被定义为A. 封建等级制B. 等级君主制C. 君主专制D. 君主立宪制【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国家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C项正确;封建等级是8—11世纪时期的英国国家政体,等级君主制是12—15世纪,16世纪英国的君主专制政体逐步建立,1689年开始,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4.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不包括A.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B. 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C. 造船、航海技术发达D. 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追求货币和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动力,不是客观条件,D项错误,符合题意,其它ABC三项均为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不符合题意。

5. 关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史学界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或评价。

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立场和观点的是A. 发现了“新大陆”B. 开辟了“新航路”C. 找到了“无主地”D. 证实了“地圆学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对欧洲殖民主义者而言,美洲是美洲是““无主无主””土地,他们最先土地,他们最先“发现了”美洲,自然成为这块所谓美洲,自然成为这块所谓新土地的主人,故C项正确;AB项是全球史观;D项从地理学方面。

所以答案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评价6.“人类将自己智慧与才华创造的一切,都看作是上帝的恩赐”,这种观念最初受到冲击,主要始于A. 新航路开辟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D. 启蒙运动【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权,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故选B 。

新航路开辟主要的影响体现在经济层面上,使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排除A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时间要晚于文艺复兴,不符合题目中“始于”的设定,排除CD 。

【点睛】首先由材料“人类将自己智慧与才华创造的一切,都看作是上帝的恩赐”可知,该事件首先是西方人文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次再结合题目中“始于”的限定条件即可作出判断。

7.最初产生于15-16世纪德国的历史现象是 A. 民族国家形成 B. 文艺复兴 C. 手工工场出现 D. 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开展的宗教改革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故D符合题意;15-16世纪西欧出现了民族国家,A 错误;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B 错误;15-16世纪西欧手工工场出现,C 错误。

8.“推翻了专制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剥夺了国王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的是 A. 英国光荣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中国辛亥革命 【答案】A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国王,削弱了国王的权力,推动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但保留了国王作为国家的最高象征,因此A 选项正确。

B 选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前后都没有国王;C 选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专制国王,并未使国王继续存在;D 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并未使君主继续存在。

故正确答案为A 选项。

9.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A. 孟德斯鸠B. 狄德罗C. 洛克D. 伏尔泰【答案】A【解析】【分析】美国是按照“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构本国的政治框架的,此学说来自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故A正确。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0.北美佛吉尼亚的海斯曾发问:“我们以什么身份进行交涉?如果我们向法国宫廷提供贸易,当我们承认(英国)居民时,他们会款待我们比利物浦更好吗?”这表明海斯最关心的问题是A. 法国的贸易援助B. 英国的居民身份C. 北美的民族独立D. 英国的贸易竞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海斯质疑北美与欧洲国家交涉的“身份”等,说明其最关心的是北美的民族独立问题,C项正确;海斯的问题与法国援助无关,英国居民身份与“北美”不是最关键的问题,与英国的贸易竞争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不是关系到全局的核心问题,ABD三项错误。

11.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更是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制C. 废除君主立宪制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3月”美国制宪会议前,华盛顿等美国政要希望对松散的邦联体制进行变革,D项正确;当时联邦政府和三权分立体制还没有建立,美国历史上没有实行过君主制度,ABC三项错误。

12. 马克思曾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这段话反映了马克思观察社会变迁的视角是A. 环境变化B. 技术革新C. 民众感受D. 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详解】“蒸汽大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材料显然是从技术革新角度阐述社会变迁,B 正确。

环境变化、民众感受和观念更新不符合材料主旨,B、C和D项错误。

13.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论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A. 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B.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 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D. 新型工厂制产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型工厂产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各种破产农民和其他人口纷纷集中到工厂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由此造成了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的现象,故选D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并不是导致人口集中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劳动力的集中,而不是对资本的吸引,故排除C项。

14.《每周评论》在某译文按语中写道:“这个宣言……,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的联合,是表示新时代的文书。

”该则按语介绍的是A. 《独立宣言》B. 《人权宣言》C. 《共产党宣言》D. 《解放宣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等人创立《每周评论》介绍的相关“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的联合”的文件是《共产党宣言》,C项正确;美国的《独立宣言》、《解放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不符合“劳工联合”,不是《每周评价》宣传的主要内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5.如图是某论文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研究的时代是A. 18世纪初期B. 18世纪中期C. 19世纪中期D. 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论文提纲中“世界殖民”和“世界市场”等“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D项正确;其它ABC三项中提到的时间,均不是世界市场等最后形成的时期,排除。

16.“逃脱了被征服的命运”、“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是A. 中国B. 日本C. 德国D. 俄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世界上“唯一”“逃脱了被征服的命运”,“以平等条件”进入“世界市场”的是日本,B项符合题意;中国的19世纪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A项不符合题意;德国和俄国在近代属于列强行列,没有被侵略和殖民的历史,CD两项错误。

17.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也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其中在20世纪初期的最主要特征是A. 实行竞争和自由放任政策B. 生产和资本集中化C.以国家力量干预社会经济D. 重商主义政策【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经济运行模式是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A项正确;生产和资本集中是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国家生产关系的特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是20世纪中期的西方经济模式,重商主义是16到19世纪的经济政策,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8.当西欧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俄国仍然非常落后,是欧洲人心中的野蛮之地,开始改变这一面貌的是A.彼得一世B. 亚历山大一世C. 亚历山大二世D. 尼古拉一世【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西欧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致力改革俄国落后面貌的是彼得一世,A项符合题意;19世纪早期的亚历山大一世和19世纪中期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尼古拉一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亚历山大二世,都不符题意主旨,BCD三项错误。

19.“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等美国企业家辈出于A.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B.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C.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D.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垄断资本家,他们出现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因此D选项正确。

他们都是某一行业处于垄断地位的资本家,出现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不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其他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选项。

20.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迟到者”转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先行官”的是A. 法国B. 日本C. 德国D. 俄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和美国属于资本主义强国中的后起之秀,发展资本主义的时间较之英国要晚,但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故C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