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百岁“剃头匠”的传奇人生
作者:赵婧姝金叶铁瑾
来源:《百姓生活》2015年第02期
剪刀、推子、剃刀,用这些工具,靖奎年轻时曾经为梅兰芳、傅作义等社会名流理发,他一辈子更是给无数普通百姓理过头发。
从17岁开始当学徒,到90多岁了还在理发收学徒,并本色出演了电影《剃头匠》,理发这个活,他一直干了80多年。
2014年10月31日,101岁
的老人靖奎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位百岁“剃头匠”,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
17岁做学徒,出师后开店成红人
上世纪30年代初,17岁的靖奎从老家北京顺义农村进城学习理发。
由于已经过了可以做学徒的年龄,他便把自己的身份证改小了4岁,开始了他3年7个月的学徒生涯。
出师后没几年,靖奎就有了自己的小生意。
他在清华大学和地安门开了两家理发店,雇了十几个学徒。
地安门店下层做生意,上层就是他和家人住的地方。
“他这人爱交朋友,30多岁的时候人生正当年,他可是地安门一带的红人。
”靖奎的儿子靖长山今年已经65岁,提起去世父亲的当年,他红了眼圈,话语中蕴含着自豪。
“他爱玩儿,当年挣了钱还出去打牌,没少享福。
”大女儿靖秀芬说。
靖奎的顾客有梅兰芳、尚小云这样的艺术大师,也有傅作义、马占山这样的高级官员,他们都请靖奎上门服务。
当然,他的顾客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北京市民,这里面就包括什刹海畔“爆肚张”的第三代传人张耀兴。
直到90多岁,靖奎仍给张耀兴剃头。
回忆起这位老剃头匠,张耀兴的儿子张子安说:“靖老爷子能那么出名,还是因为大伙儿都认他这份儿手艺,剃惯了。
而且他也爱聊天儿,估计和梅兰芳就聊戏剧,和傅作义就聊政治,大家都喜欢用他。
”
“文革”被打成“小资本家”,年过七旬还骑车登门为老主顾理发
解放后,到了公私合营的年代,靖奎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生意,拒绝了合营。
然而,这份买卖依然在“文革”期间被迫停止。
由于曾经雇过学徒,被打成“小资本家”的靖奎从京城返回顺义老家。
靖奎的几个儿女跟着母亲,靠母亲在合营理发店的收入维持生计。
“当时父亲回老家的时候我才上3年级,10多年以后回来,我也是大人了。
”大女儿靖秀芬说。
靖秀芬记得,1976年唐山地震后,他们从地安门搬到了现在位于景山西街高卧胡同的家中。
父亲回来重操旧业,虽然不再开理发店,但开始骑着自行车出去给街坊们剃头。
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