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2020年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前道德阶段(自我中心)
年龄
2-5岁
权威阶段 (他律、道德实在论)
5-8岁
可逆性阶段 (自律、道德相对论)
9-11岁
公正阶段
11岁以后
道德特点
规则无约束力
1.规则不可变 2.极端、非好即坏 3.重行为结果
1.规则可变 2.重行为动机
公正、平等
平等
公正
巩固练习
1.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
A.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
B.三水平六阶段
三水平
前习俗 (9岁以下)
习俗水平 (9-16岁)
后习俗 (16岁以后)
六阶段
惩罚与服从 相对功利(朴素利己) 寻求认可(好孩子)
维护秩序 社会契约 普遍原则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阶 段 1 : 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三、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冯忠良)
阶段
关键词
含义
依从 从众、服从 表面上接受规范,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
特点 盲目性、被动性、不 稳定性
偶像认同、 在思想、情感、态度、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 具有一定的自觉性、
认同
价值认同 响。是立自觉遵守态度的开端,
主动性和稳定性
信奉 价值体系
反对
偷药将给家庭带来麻烦, 丧失荣誉。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习俗水平(9——16岁) 阶 段 4 :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儿童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 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赞成
如果不这么做,就要为妻 子的死负责。
反对
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 的话,社会就会变得混乱。
c
数量第一质量次
b 鼓励新奇与不同 d 鼓励修改在最后
(三)创造性的培养
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 开设创造性的课程,进行思维训练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5)分合法 (6)联想技术
巩固练习
1.老师让小王在一分钟内可能多的列举粉笔的用途,这是考察创造性的( )特征。
社会现象
个体现象
区别
完整体系 社会制约
局部反映 社会与个人的制约
社会学、伦理学
心理学、教育学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4、品德的心理结构
01
道德认识(核心)
02
道德情感
03
道德意志
04
道德行为
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伦理的道德情感
巩固练习
1.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道德情感。
赞成
可以偷药,因为他先提出 了请求。
反对
不能偷,偷东西被人抓住 会坐牢,会受到惩罚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阶 段 2 : 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 合自己的利益。
赞成
他妻子需要这种药,他要 和妻子共同生活,谁让药 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都 不行。
小说定价给好角色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 一、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 • 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三、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
1、问题及其种类
问题
三个基本成分: ----给定的条件 ----要达到的目标
问题的种类 (1)有结构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
----限制或障碍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
反对
不论情况多么紧急,总不 能采用偷东西的方式。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 阶 段 6 :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 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赞成
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最重 要,没有什么比人类的生 命更有价值。
A.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B.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C.良心定向阶段
D.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2.如果某学生将“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等准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那么该学生
处于道德发展的( )。
A. 前习俗阶段
B. 习俗阶段
C. 后习俗阶段
D. 超习俗阶段
(二)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补充一下
1
道德发展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各个
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
2
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 习俗水平,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巩固练习
1。小明认为“偷东西是不对的,因为偷东西会被警察抓”,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小明的道德判断处于( )。
(三)创造性的培养
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 开设创造性的课程,进行思维训练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5)分合法 (6)联想技术
(三)创造性的培养
(4)头脑风暴训练(奥斯本)
a 畅所欲言不打断
(1)空间排列 (2)包含信息 (3)刺激模式
邓克尔的蜡烛实验
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情境 定势与 酝酿效应 知识经验 原型启发 情绪与动机 功能固着
巩固练习
1.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其他人的文章就很容易发现,
这是由于( )
A.注意分散
B.粗心
C
个性
(三)创造性的培养
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 开设创造性的课程,进行思维训练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5)分合法 (6)联想技术
(三)创造性的培养
(1)发散思维训练
① 材料扩散 尽可能多的说出曲别针的用途。又叫用途扩散。 ②结构扩散 尽可能多的说出包含“△、A”结构的东西 ③形态扩散 尽可能多的说出“红色”的可以做什么 ④方法扩散 尽可能多的说出“吹、拍”的方法可以完成的事情
反对
他可能入狱,妻子也许在 他出狱前死了,偷药对他 没有好处。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习俗水平(9——16岁) 阶 段 3 :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
处在该阶段的儿童,倾向于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赞成
做一个好丈夫就要照顾好 自己的妻子,不然妻子死 了,别人会骂他见死不救, 没有良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变通性
B新颖性
C独创性
D.流畅性
2.教师让学生列举筷子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好了很多答案,但是都在餐饮范
围内,这表明该生发散性思维( )。
C.知觉整体性
D.定势
2.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 )
A.问题表征
B.迁移
C.原型启发
D.定势
3.小明同学一开始反复探索问题毫无结果,问题搁置后回过头来很快便找到解决方法。这种
现象称为( )。
A.酝酿效应
B.顿悟现象
C.期望效应
D.暗示效应
(二)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
1.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道德认知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的特点。 (2)道德行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的特点。 (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变化。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2)品德发展由动荡(初中)向成熟(高中)过渡——初二
三、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ü 创造性的含义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 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2.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 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短时、大量) (2)变通性(种、类) (3)独创性(奇)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2.【多选题】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语言 D.道德行为
二、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A.方法:对偶故事法 • B.他律→自律(10岁)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阶段名称
2
中心环节
执行计划
算法式 启发式
手段目的分析法 逆向反推法 爬山法 类比思维
评价结果
4
(二)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拓展延伸 1.发现问题(首要环节、最具困难和挑战性) 2.理解问题 (中心环节) 3.提出假设 (关键阶段) 4.检验假设
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情境 定势与 酝酿效应 知识经验 原型启发 情绪与动机 功能固着
2020年教师招聘全国班 ——教育心理学 主讲:刘新
粉笔教师教育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 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 • 二、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 三、态度与品德形成与培养
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1.态度的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 向性。 2.态度的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