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甲医院地药剂科应知应会

三甲医院地药剂科应知应会

标准文档人民医院药剂科应知应会手册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对三甲综合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品规数的要什么?500-800床,西药应≤1000个品种,中成药≤200品种(医院自制制剂除外)。

2、《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处方书写规则是什么?医师开具处方的依据就是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处方书写规则:(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2)每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的中文名称书写,(5)患者年龄应填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6)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7)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8)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此外,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是使用药品代号。

书写药品名称、剂型、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时要准确规,药品的用法也必须使用规的中文、英文等字体书写,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的字句。

(9)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10)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11)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医务科、药剂科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3、处方的有效期是多少?处方开具当日有效。

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4、处方用量为多少?每处方最多开具5种药品;门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5、不合理处方包括哪些情况?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不规处方的围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容缺项,书写不规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医师签名、签章不规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未使用药品规名称开具处方的;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或不清楚的;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单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2)用药不适宜处方的围适应证不适宜的;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的;联合用药不适宜的;重复给药的;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3)超常处方的围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6、药师接到处方后应先核对哪些容?(1)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2)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3)剂量、用法的正确性;(4)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5)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6)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7)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7、药师审核处方要遵循何种操作规?“四查十对”。

查处方,对科别、、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8、发出药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药品发出前,复核、发药人应在处方上签字。

发出药品时应按药品说明书或处方医嘱,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相应的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9、药品召回的定义?药品召回指当发生、发现或高度怀疑药品质量问题、事件,或由于发生、发现、高度怀疑工作质量的问题、事件可能导致影响患者安全与诊疗质量时,药剂科应当立即报告主管院领导及医务科等相关部门,按照既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收回药品。

10、哪些情况实施药品召回?(1)调剂、发放错误。

(2)有证据证实,或高度怀疑药品被污染。

(3)制剂、分装不合格,或制剂、分装差错。

(4)在验收、保管、养护、发放、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药品。

(5)药品使用者投诉并得到证实的不合格药品。

(6)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告的质量不合格药品、假药、劣药、召回药品。

(7)临床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按有关规定应召回的。

(8)已过有效期的药品。

(9)生产商、供应商主动召回的药品。

11、药品召回分级?(1)一级召回:使用该药品可能引起严重健康危害的;(2)二级召回:使用该药品可能引起暂时的或者可逆的健康危害的;(3)三级召回:使用该药品一般不会引起健康危害,但由于其他原因需要召回的。

12、我院关于退药的规定和要什么?原则上药品一经发出,一律不准退药。

本院发出的药品,确因医方责任、药品质量或出现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等因素,患者可按相关规定办理退药。

13、患者申请退回的药品必须符合哪些条件?(1)属本院药房发出的药品,品名、剂规、规格、产地、批号等与本院药品一致;(2)药品是完整的最小包装,无破损、无污染,封口密闭完好;(3)药品发出7日以;(4)保留原始发票。

14、哪些情况一律不予退药?(1)无原始凭证的;(2)生物制品(3)包装和贮存有特殊要求的药品;①未密闭包装的外用药品、吸入剂;②有特殊储存条件要求的药品,如有储存温度要求的药品、冷藏药品;③中药饮片;④其它特殊要求药品。

(4)外包装污染或涂写字样的;(5)传染病患者保管使用的;(6)住院患者出院带药,一经发出,概不退换;(7)患者保管过期的;(8)通过临时采购程序为特定患者采购的药品。

(9)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15、退药手续?(1)由开方医师填写退药理由并签字;(2)科室负责人签字;(3)药房按退药品种、数量核对后退回处方及发票,注明“药已收回”并签字;(4)当天退药的门诊患者到门诊收费处办理退费,隔天退药的门诊患者到财务科办理退费手续。

医保患者退药现金部分到财务科办理退费,刷卡部分到微机中心(信息科)办理退费;住院患者找药事分管院长签字方可到住院部药房退药;16、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三级管理”和“五专”管理是什么?三级管理:药库做为库房,是一级管理,药房做为周转地为二级管理,病区、手术室存放少量基数药为三级管理。

“五专”管理:专人、专柜、专方、专账、专册。

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

17、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患者应建立的随诊制度包含哪些具体要求?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医师如发现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满3个月后无复诊或随诊纪录的,不得再次为患者开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18、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有哪些要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

医师应当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19、如何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首先由我院取得麻精药品处方权的医师方可开具麻醉、精神药品处方。

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使用。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①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疾病诊断证明;②患者户籍簿、或者其他相关有效明文件;③为患者代办人员明文件。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使用。

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处方为1日常用量。

20、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时限分别是多少?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期限为2年。

21、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2、国家对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规数的要求?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

2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为哪三级?分级用药指征有哪些?(1)抗菌药物分级: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①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②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2)分级用药指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