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题温馨提示: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味,如生动有趣的故事,蕴藏丰富多彩的知识,点亮人们求知的火花。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不知会给你们留下多少记忆?现在就来体验一下吧。

本试卷共二道题,满分100分,检测时间60分钟。

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1.参考如图:并根据材料“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半坡原始人2.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A. 北京人B. 蓝田人C. 元谋人D. 山顶洞人3.参考如图:假如你在影片中看见中国原始人类戴上石珠饰品,可以推测可能最早会使用的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现代人类4.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①小麦②粟③水稻④玉米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根本原因是()A. 饮食习惯不同B. 生产工具不同C. 自然条件不同D. 劳动技术不同6.如图是出自“居民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的原始居民遗址中的文物。

请问它出自()A. 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D. 北京人遗址7.“务农桑,筑宫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

”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写的是传说中的()A. 炎帝B. 黄帝C. 蚩尤D. 禹8.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曾写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达了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

那么,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A. 黄帝和蚩尤B. 黄帝和炎帝C. 尧和舜D. 舜和禹9.为了统一思想,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A. 焚书坑儒B. 推恩令C. 文字狱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0.炎黄战蚩尤最经典的战役是()A. 涿鹿之战B. 阪泉之战C. 巨鹿之战D. 城濮之战11.相传,古代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流域洪水成灾,有位部落首领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时十多年,终于消除水患。

这位部落首领是()A. 黄帝B. 炎帝C. 舜D. 禹12.“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 舜→尧→禹B. 尧→舜→禹C. 禹→舜→尧D. 舜→禹→尧13.人们习惯上把尧舜禹时期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称为()A. 夺取制B. 禅让制C. 分封制D. 世袭制14.“仁政得天下,暴政致亡国”下列哪些人物是“暴政致亡国”的典型()①桀②启③纣④周厉王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15.“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传子,家天下”体现了我国哪一制度的出现()A. 禅让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宗法制16.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17.历史上商朝曾多次迁都,把都城迁到殷的是()A.盘庚B. 周厉王C. 周幽王D. 周平王18.“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19.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分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

周王实施分封制的目的是()A.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B. 诸侯服从周王调兵C. 达到人人平等的目标D.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2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学术繁荣局面被称为()A. 思想大一统B. 七雄并立C. 争霸战争D. 百家争鸣2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 B.C. D.22.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 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 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 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2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 四羊方尊B. 司母戊鼎C. 青铜立人像D. 青铜神树24.下列通过观察下图而解读出的商朝的历史信息中,错误的是()A. 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B. 商朝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 商朝的甲骨文确立了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D. 商朝为巩固统治制定酷刑25.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越王勾践2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 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B. 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C. 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D. 农业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27.王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下面三则资料做课件。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王老师的课件内容是()①桂陵之战②马陵之战③长平之战。

A. 西周兴亡B. 春秋争霸C. 战国称雄D. 商鞅变法2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A. 承认土地私有B. 建立县制C. 奖励军功D. 奖励耕织29.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采用科举制选官⑤焚书坑儒⑥修建都江堰.A. ②③⑤⑥B. ①②③C. ①②③⑤D. ②④⑤⑥30.《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绵延万余里。

”史记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A. 灵渠B. 阿房宫C. 万里长城D. 骊山陵墓31.强大的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刘邦项羽起义C. 统治集团的内讧D. 秦的暴政32.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 刘邦、项羽起义B. 义和团运动C. 太平天国运动D. 陈胜、吴广起义33.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政策是()A. 焚书坑儒B. 推恩令C. 盐铁专营D. 休养生息34.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实行“推恩令”C. 连年征战D. 开拓西域35.张骞第一次出使匈奴的目的是()A.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 了解西域情况C. 侦查匈奴情况D. 加强同西域的联系36.图文结合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为开通下图中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 汉高祖B. 张骞C. 班超D. 甘英37.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A. 长安→西亚→新疆→欧洲B. 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C. 长安→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D. 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38.我国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是()A.新疆B. 西藏C. 东北D. 台湾39.舞蹈《千手观音》获得春节联欢晩会节目评比一等奖和特别大奖。

跟“观音、众生平等功德无量”这些词汇相关的宗教是()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道教 D. 佛教40.《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其作者是()A. 司马迁B. 司马光C. 司马相如D. 班固41.曹操为统一北方曾与袁绍进行了一场战役,这就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长平之战42.东汉末年,群雄并立、军阀割据,彼此混战不休。

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起奠定作用的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4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 北方的战乱B. 南方的安定C. 统治者的要求D. 北方人到南方打工的需要44.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立志移风易俗,力排众异,迁都洛阳,鼓励使用汉语、与汉人联姻。

他是()A. 汉武帝B. 北魏孝文帝C. 隋文帝D. 唐太宗45.中央电视台的成语大赛,传承了中国五千多年的优秀文化,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A. 桂林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淝水之战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0分)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1.此人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的思想后来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2.由他主持在岷江上修建了综合性的水利枢纽,造福人民,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3.东汉时,宦官改进了造纸术,纸的使用开始普遍。

4.东汉时,名医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5.东汉时,名医写成《伤寒杂病论》。

6.著有《齐民要术》的北朝农学家是--7.著有《兰亭集序》,被称为“书圣”的是--8.我国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9.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代表了当时石窟技术的最高成就。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孔子(2)李冰(3)蔡伦(4)华佗(5)张仲景(6)贾思勰(7)王羲之(8)祖冲之(9)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