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词义的性质与构成教学课件
现代汉语词义的性质与构成教学课件
“婴儿”《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满一岁的小孩 儿”,《新华字典》解释为“刚生下来的孩儿”,二者 相比差了很多,但前者是作者的主观规定,后者用的是 模糊语言,但却更合乎语言实际情况。再如“书”词典 解释为“装订成册的著作”,然而,“书”同“著作” 的界限就分不清楚,婴幼儿读物可以叫“书”,未必能 叫“著作”,写一部著作叫“写书”,写出来后实际是 手稿,但手稿不叫“书”,“装订成册”仍不叫书,另 一方面,装订成册的书总要有一定的页数,三四页五六 页的未必叫“书”,但究竟多少页才算书也是模糊的, 小儿书很薄或成人用的页数少的叫“小册了”还可以, 叫“书”就很勉强,叫“著作”就不合适。这里面还包 括质量问题,但其间的界限就更不清楚了。
(三)词义的模糊性 词是通过词义来组织和表达思想内容的, 词义在多数情况下表达的内容是确切的,数词表达 的“一”,就不是零点九九,名词“桌子”表达的, 就不是椅子或凳子,代词“我”表达的就不是其他 人或你;动词“飞行”所表达的就不是步行或航 行„„但是,也不能否认,有一些词的词义所表达 的内容有模糊性的特点。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有些词的意义所概括 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即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并 不是说词义本身模模糊糊。也就是说,概念的中心 是明确的,只是它界限的边缘是不明确的。
一、词义的性质:
1.概括性 2.社会性
3.模糊性
4.民族性 5. 发展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所反映的任何一种客观事物或现象都是进行 了概括的,概括,就是把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 组合在一起,而舍弃许多个别具体的东西。例如“书” 这个词,它的语音是“shū ”,意义是“装订成册的 著作”,书有许许多多的特点,每种情况又各有许多 区别,它舍掉了线装、平装、精装的区别,厚本、薄 本的区别,中文、外文的区别,只剩下“装订成册的 著作”以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 再如“笔”有毛笔、钢笔、铅笔、特种铅笔、圆 珠笔、排笔、眉笔等,它们的形状、材料、制作方式、 书画效果等各不相同,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是“书写、 描绘的工具”。
词是一定的语音和一定的意义相结 合的统一体,词音是词的形式,意 义是词的内容。如“国法”的语音 是“guófǎ”,它的词义是“国家 的法纪”,语义和语音是相互依存 的,任何一个词都要有一个特定的 语音形式来表达它的含义,而不包 含任何意义内容的语音形式也就不 能构成语言的结构单位。
词是一种符号,它代表的是各种各样的事物 或现象,这些事物或现象,不管是客观存在 还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只要社会交际需要, 都可以用词来表示,词的声音是词的语音形 式,是可感知的物质外壳,词的意义是词的 内容,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 反映。如“鬼”在现实世界是没有,但是在 人们的生活、交际中却要用到这个词,这个 词也就一直存在着,人们可以根据客观存在 的事物和现象来假想出一种事物和现象。鬼: 词义是: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 历史上的赵高曾经指鹿为马,但直到今天, 鹿还是鹿,马还是马,之所以鹿没有变成马, 是因为赵高一个人故意混淆词义,不可能得 到全社会的承认。上古时候,汉族人把鸭子 叫做“鹜”,当时假使有人说成“鸭子”, 大家都不懂,然而,后来“鹜”终于变成了 “鸭子”,这也是因为得到了全社会的承认。 • 词义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人用词要受到社会 的制约。个人要准确地使用一个词,必须认 真理解它被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意义,不能生 造除自己以外谁也不懂的词。
有些词所表示的客观事物只有一个,而不是 一类,如地球、太阳、长江、北京。它们的词义 也是概括的,“地球”的词义就概括了地球的过 去和现在,概括了地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或 属性。即使人名也是如此,司马迁,它概括了司 马迁的不同时期,各阶段生活状况,成为一个 “完整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书”概括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书,但在 具体的交际过程中,“书”的所指又是具体的, 如“我要那本书”。可见词在使用时,其意义的 内涵和外延都可能与词典中的概括义有所不同, 词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这一点值得注意。
• 词义的概括性 • (1)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 象。 • (2)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 即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
(二)词义的社会性 词义不是由个别人任意规定的,是由使用同一种语 言的社会成员共同确定下来的,只有这样,词义才能为 社会成员所共同理解。 本来,词的声音和词的意义之间,名称和事物之间, 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书”的意义,现代汉语用 “shū”的声音表示,“山”的意义,现代汉语用 “shān”的声音表示,但英语、俄语却用了另外的语音 形式表示。可见语音和意义、名称和事物,它们之间的 联系带有一种偶然性。然而,既然使用汉语的社会成员 共同确认了用“shū”的声音表示“书”的意义,用 “shān”的声音表示“山”的意义,那么声音和意义、 名称和事物就结合在一起,成为说汉语的人共同使用的 词,这个词表达了共同了解的词义,这就是所谓的约定 俗成。
现代汉语词义的性质与构成
了解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一般地说, 一个词的意义包括两部分,概念义和 三、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色彩义,色彩义是依附在概念义之上 的。另外,释义也是本节学习的内容 之一。
词义是用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出的内容,是 客观事物或对象在人的脑中的概括的反映。 词义,就是词在语言中所表示的意义,包括 理性意义、情感意义、语体意义、语法意义。 词义,主要是指词的词汇意义
词义的模糊性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而客观世 界本身存在无数界限不清的现象是造成词义模糊 性的本质根源。大千世界存在着各种类型的连续 体或连续性系列,是不易界限清楚地划分开来的。 时间是个连续性系列,黎明、拂晓、清晨、早晨、 谁也说不准是几点到几点。人生有童年、幼年、 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晚年、童年是 几岁到几岁,晚年是多少岁到多少岁,谁也说不 清。大学教师三十出头了,仍称他为青年教师, 五十岁出头,有人说是中年、壮年,年富力强, 参加运动会时又属老年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