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智慧小区建设技术要点试行

重庆智慧小区建设技术要点试行

重庆市智慧小区建设技术要点(试行)(征求意见稿)1 总则1.1 智慧小区建设意义建设“智慧小区”既是让广大市民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智能、方便、快捷,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也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提升我市信息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推进重庆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

1.2 智慧小区的含义智慧小区是指利用传感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相关终端,把小区内各类公共信息应用系统和业主家居应用系统等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主体、向任何对象传播任何信息,实现智慧处理。

智慧小区通常由智慧小区网络系统、智慧小区政务系统、智慧小区安防系统、智慧小区服务系统、智慧家居系统等构成。

智慧小区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通过开放接口便捷的增加各种完成独立功能的子系统。

1.3 智慧小区与智慧城市的联系数字城市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将原有信息数字化,通过统一或分散的平台进行管理。

而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通信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感测、传送、整合和分析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构建城市化的指挥环境,进而构建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

如图1所示,智慧城市是一个具有城市数据中心、海量数据云计算能力和基础网络的统一平台。

智慧小区是智慧城市中的基础项目,它与智慧城市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通过网络连通,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方便了居民生活,满足居民需求,提供居民生活品质。

图1 智慧小区与智慧城市拓扑关系图1.4 智慧小区与智能小区的区别智慧小区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及高速数据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小区重点是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主体、向任何对象、传播任何信息的应用系统。

而智能小区侧重在城市内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统一管理、特征相似的住宅楼群构成的住宅小区实施的建筑智能化,对信息的获取和整合及应用的功能相对要差很多。

1.5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的智慧小区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2 智慧小区总体功能要求3 智慧小区网络建设要求3.1智慧小区局域网建设1.优先选用光纤到户(FTTH)技术,每户入户带宽不低于20Mbps。

按GPON(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标准)建设,不少于2芯光纤入户,并满足本地电信运营商FTTH 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标准。

2.接入网络入户部分建设应统一规划线路,避免出现小区网络布线建设重复混乱,数据管理困难的局面。

3.小区网络必须基于TCP/IP协议,必须支持IPv6协议,兼容IPv4协议。

4.小区局域网必须和运营商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3.2智慧小区无线网络无线网络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小区公共区域,应配置无线局域网络系统;2.无线网络采用WiFi、3G、Zigbee及蓝牙等技术;3.4G网络应用后,应优先使用4G网络提供无线网络服务。

4.建议提供基于无线系统的应急系统。

应急系统优先采用4G专用网络。

同时应急系统网络应能与别的通信网络无缝连接。

3.3 小区网络出口1.智慧小区基础网络必须与其它网络实现互连互通。

建议优先考虑与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运营商网络的互通及融合。

2.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运营商的宽带接入网络接入家庭,用户家庭接入网络与小区局域网络相互独立使用。

3.4网络传输协议智慧小区网络支持TCP/IP协议。

智慧家居系统设备通信协议建议采用IPv6,家庭智慧网关必须支持IPv6/IPv4协议转换。

3.5 家庭智慧网关系统1.家庭智慧网关应作为智慧小区核心接入设备,具备智慧家居系统控制枢纽及路由功能。

2.每户家庭的所有网络数据局通过家庭智慧网关与运营商网络及智慧小区局域网络交换。

家庭智慧网关连接互联网或智慧小区网络与智慧家居中的各种网络设备和网络终端。

3.家庭智慧网关必须支持多种总线接口,如电力载波、无线技术、RS-485、以太网、LonWorks或其它现场总线;支持Zigbee、WiFi和IrDA等无线通信方式。

4.家庭智慧网关支持PPPOE、动态IP,静态IP,PPTP和L2TP等多种宽带接入方式。

5.已经使用的智能小区改造成智慧小区时,建议采用家居智慧网关实现。

6.家庭智慧网关必须提供备用电源。

4 智慧小区数据处理要求4.1智慧小区数据管理智慧小区数据库管理系统应提供以下4方面的数据管理技术:1.数据安全性管理,防止因不合法使用数据而造成数据的泄露和破坏,保证数据的安全和机密。

2.数据的完整性控制,系统必须通过设置一些完整性规则,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3.并发控制,使多用户同时存取或修改数据库时,防止相互干扰而给用户提供不正确的数据,并是数据库收到破坏。

4.数据恢复,当数据库被破坏或数据部可靠时,系统有能力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最近某一时刻的正确状态。

4.2智慧小区数据传送1.智慧小区使用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各子系统(智慧小区安防系统、智慧小区服务系统、智慧家居系统、门禁对讲系统等)通过数据接口与数据管理系统互连。

整个小区各系统使用统一的数据封装协议传送数据。

2.数据管理系统不同权限为不同的用户和子系统的提供数据服务。

3.数据管理系统应能与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能将海量数据送至智慧城市云计算平台进行处理。

4.3智慧网关数据访问1.家庭智慧网关应作为整个家庭各种信息数据的汇集和分发节点,将各种控制信息、多媒体信息、传感器信息、监控视频等不同的数据汇集后通过统一的数据封装协议送至智慧小区局域网数据服务器。

2.用户可以通过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访问家庭智慧网关,获取智慧家居的相关数据和发送控制信息。

4.4数据储存1.智慧小区数据管理系统可采用硬盘存储、网络存储等多种数据存储技术存储数据;2.智慧小区数据管理系统应提供可靠的数据备份服务。

5 信息安全要求5.1信息安全1.应首先保证用户私密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与可靠,避免小区用户在发送重要信息的时候被第三方截取,泄露隐私与密码,采用信息加密技术,使通信双方允许客户/服务器应用以一种不能被偷听的方式通信。

2.为方便与城市其他智慧设施相通联,建议与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等)共同搭建信息安全系统。

3.采用WiFi无线网络实现小区公共区域无线覆盖时,必须保证用户的接入身份认证和使用网络的信息安全。

5.2用户权限认证1.对于小区用户与小区管理人员分配不同权限,防止越权行为的不正当操作队智慧小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故智慧小区客户端应具备用户名密码认证技术,通过注册用户名与密码设置,对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身份判别并分配相应的权限;2.基于特殊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考虑,智慧小区对高一级别权限的管理人员除使用权限分配以外,添加更高级别身份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技术等。

5.3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建设智慧小区网络与智慧城市数据网络、互联网相连接,应通过构筑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认证、反病毒等多种方式并用的方法构建智慧小区网络信息安全防御系统,使智慧小区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监视网络的安全情况,并按需要及时调整安全访问策略或规则。

6 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要求6.1 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要求1.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应整合智慧小区各类服务应用系统及服务信息资源,提升智慧小区系统的综合服务效能。

统一服务平台上应包含智慧小区门户网站,智慧公共安全系统,安居信息发布系统等应用系统。

2.公共服务平台及各功能子系统应提供移动终端访问服务及软件,支持Linux、WP、IOS及Android等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访问。

3.为方便智慧小区服务平台的搭架,建议平台开发使用.NET、Java、C++等软件,WEB服务平台建议使用、JavaScript、Dreamweaver等软件;4.公共服务平台应提供开放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接口),提高平台的兼容性、功能的可扩展性。

6.2 服务平台设计1.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智慧小区统一服务平台应操作方便,采用中文图形界面,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系统具有处理声音及图像的能力,要适应不同层次住户及物业公司人员素质;3.为提高与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系统软件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便于多层次升级和支持新硬件产品;4.智慧小区门户网站将采用J2EE技术开发的WEB应用系统。

同时开发书签式的后台Web管理界面,方便信息录入、审核、发布及其它管理功能。

5.智慧小区门户网站应通过网络提供服务接口,实现与智慧城市其他提供WEB应用的系统(如智能交通、政务网等)实现信息互通,实现服务资源共享。

7 智慧小区施工方案及验收标准智慧小区系统施工和验收应遵循已有的相关标准执行(见表2及附录1),同时遵循以下基本准则:1.实用性和经济性智慧小区系统平台要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能性。

平台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

2.先进性和成熟性智慧小区系统平台设计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

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能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

3.开放性和标准性为了满足小区平台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小区平台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必须追求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

4.可靠性和易维护性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以最简便的方法、最低的投入,实现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5.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智慧小区系统平台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8 其它本技术要点没有涉及到的要求参照《重庆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及其它相关的标准执行。

附录1 智慧小区建设参考的标准规范本《技术要点》编写所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如下:[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2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GB/T 20299.1~4-2006[ 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5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 6 ]《入侵探测器》系列标准GB 10408.1,GB 10408.2,GB 10408.3,GB 10408.4,GB 10408.5,GB 10408.6,GB/T 10408.8,GB 10408.9[ 7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 8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 368-2001[ 9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GA/T 678-2007[ 1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1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 1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3 ]《重庆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技术要点》[ 14 ]《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GB16915.1-2003[ 15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GB2099.1-1996[ 16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 17 ]《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 18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9 ]《楼宇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计数》GA/T 72-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