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网络经济的垄断与竞争
第五章 网络经济的垄断与竞争
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直接规制政策、中小企业政策等)
传统经济:四种基本市场类型及特征
市场结构特点
市场类型
企业数量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很多 较多 较少 一个 进入条件 容易 较容易 有阻碍 很困难 产品类型 标准化 差异化 标准化或差 异化 完全差异化
一、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集中度
附:
产业组织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简称IO理论):分析产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一 产业组织及其理论体系
一、产业组织的概念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注意:其中的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高度相互替 代性产品的企业的集合,或是以在同一商品市场上从 事生产经营活动为标准划分的狭义的产业;其中的组 织是专指产业“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百分比,n表示厂商的数量,则HHI指标定义是:
HHI =(100 S1)² + (100 S2)² +(100 S3)² +--+(100 Sn)² 赫芬达尔指数是产业市场集中度测量的综合性指标。
Internet Economics
二 市场行为及其内容
(一)市场行为的概念
企业的市场行为:指企业在根据市场供求条件并充分 考虑与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为获得更大的利润和 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决策行动。 (二)市场行为的内容 • 1、定价行为 • 2、非价格行为 • 3、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二、企业的定价行为 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直接目标 价格竞争和价格协调是企业最基本的价格行为
胜出者 胜出者
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
创新竞争 创新竞争
边际报酬递增 边际报酬递增 边际成本递减 边际成本递减
赢家通吃 赢家通吃 垄断 垄断
需求与供 需求与供 给变化 给变化
网络经济垄断形成的过程
Internet Economics
5.2.4 网络经济下垄断的新特点
1.垄断的形成基础--技术性 当企业建立起规模和技术的双重壁垒时,以技 术垄断形态为主导的垄断地位也就确立起来。 2.垄断地位的不确定性 由技术创新带来的垄断地位是不稳定的、暂时的, 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加快创新步伐。 3.垄断与竞争的并存性
5.1.1 网络经济垄断形成的原因 ---供给与需求的共同作用:
技术垄断 产品标准化 边际收益递增 供方规模经济 技术推动 锁定效应 需求自我增长 需方规模经济
网络产业垄断局面
(赢者通吃、形成正反馈、表现为垄断。) 网络经济垄断形成的原因
5.2.3 网络经济垄断形成的过程
网络经济垄断形成的过程,该过程是从创新竞争到 赢家通吃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1、涵义
市场集中度:指某一产业市场中卖方或买方的数
量及其相对规模(即市场占有率)的分布结构。 卖方集中度、买方集中度
1市场结构的常用度量指标
市场集中是 指市场中卖 方的规模及 其分布,相 应的衡量指 数即市场集 中度。
市 场 集 中 度 的 衡 量 指 标
绝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
赫芬达尔指数
1市场结构的常用度量指标
1市场结构的常用度量指标
绝对集中度——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
类型 前四位企业市场 占有率(CR4) A B 75%以上 75%以上 前八位企业市场 占有率 (CR8) — — 该产业的企业 总数 20 家以内 20~40 家
极高寡 占型
高集中寡占型
中(上)集中 寡占型 中(下)集中 寡占型 低集中寡占型 原子型
1市场结构的常用度量指标
赫芬达尔指数
赫芬达尔指数是反映市场集中度的综合指数,记为HHI 。 n 公式:HHI = (n ( Xi / X ) 2 为市场中厂商的总数。 ) i 1
赫芬达尔指数(HHI)能够提供更多了关于厂商力量大小 分布的信息。如果Si表示厂商I在整个市场销售量所占的
5.1 网络经济下的垄断
5.1.1 对微软垄断案的分析
1.微软垄断案的始末
(1)随着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因特 网服务领域成为一个新兴的十分有潜力的市场。远远落后 于网景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微软不仅在所有的操作系 统中加入了微软的Internet浏览功能,还将其IE网络浏览 器软件免费捆绑提供给电脑制造商,微软公司的浏览器市 场份额由零猛涨到36%,网景公司的市场份额则从80%下降 到62%。
垄断案引起学术界的讨论,有人支持对微软的处罚 ,但大部分学者,包括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则提出反对意 见。 曼昆:认为垄断与竞争水火不容,主张反微软垄断。 保罗·克鲁格曼:是“反对反对微软”的。他认为,微 软的垄断只不过是一种稍纵即逝的资产而已。 格林斯潘:认为:“也许该受到质疑的不是垄断经济, 而是反托拉斯本身”,“政府不应干涉通过以高性能价格 比维持垄断优势的企业”。
传统经济中垄断形成的原因: 1资源的独占性、 2 产品的专利权、 3 政府的收入来源—特许、 4 自然垄断性。
1
传统经济中垄断的影响及其效率分析
传统经济下,企业处于垄断地位,降低了市场效率, 损害了竞争的公平性和消费者的利益。 具体而言,垄断行为对资源配臵的劣化作用表现在以 下方面。第一,福利损失。第二,垄断价格和消费者 剩余的减少。 在传统经济下,垄断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可以从图中 得到说明。
例子
微软
(网络经济的垄断与竞争关系)小结:
1技术成为决定厂商市场地位的主要手段 2创新竞争主要集中在对技术标准和技术范式的控制方面 3大企业在掌握技术标准和建立技术范式上占有较大优势 垄断企业不能长期垄断市场,在新的动态竞争环境中,大企 业的高市场份额往往是不稳定的,技术标准的改变和技术范式 的转换,必然导致企业市场地位发生变化。这使在位厂商常常 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并使其市场垄断行为大为收敛。
(2)美国司法部提出指控,认为微软公司企图垄断网 络浏览器市场,通过“蓄意和有目的的”手段压制竞争。 (3) 微软的可能3种垄断行为: 1 通过反竞争行为维持其在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势力 2企图利用相关市场的垄断势力占领浏览器等其他产品 市场 3 将浏览器等产品与操作系统捆绑销售。
2.微软垄断案提出的问题:
第五章 网络经济的垄断与竞争
本章目录
5.1 网络经济下的垄断 5.2 网络经济下的政府垄断规制 5.3 网络经济竞争的新变化---合作竞争理论 5.4 网络经济的 市场结构度量分析
Internet Economics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自古典经济学以来的一个传统命题, 也是现代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们始终争论不休的话题。自亚当· 斯密以来的古典经济学家直至现代经济学家,绝大多数都自觉 不自觉地赞美竞争,同时明显的或隐含的贬低垄断。
SCP体系
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
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
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
最终经济效果。
产业组织政策: 为了促进资源在某一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合
P
垄断价格下的福利损失
PM A
PC
B
E
AC=MC
D
QM
QC
Q
• ABPcPm这个区域表示消费者剩余向生产者剩余转移的部分,被称为“图洛 克四边形”(Tullock Quadrangle)。 • 三角形AEB表示社会总剩余由于垄断而出现福利净损失(Deadweight Loss, DWL),又被称为“哈伯格三角形”。
5.2.1 网络经济中竞争的新特点
网络经济竞争的的新特点:
1门槛降低导致竞争更为激烈 ----潜在进入者的时刻威胁,技术不断进步使潜在进入者进 入容易。 2竞争使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
速度至上: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达维多定律、格罗夫定律 。
3竞争使产品差异化走向标准化。 4 竞争方式更趋向于合作式竞争. (什么是合作式竞争?)
场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经营绩效。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伯尔、明斯,1932年,《现代股份公司和私有财 产》,对经济力集中的研究
勒纳,1934年,对垄断指标的研究
克拉克、梅森,对“有效竞争”及其度量标准的
研究
克拉克,1940年,《以有效竞争为目标》: 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 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65%~75%
50%~65% 35%~50% 30%~35% —
85%以上
75%~85% 45%~75% 40%~45% —
20~100 家
企业数较多 企业数很多 企业数很多 企业数极多
不存在集中现象
1市场结构的常用度量指标
相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规模分布的指标 。 纵轴:企业所占份额的累 s 100%
二、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
以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任务是分 析同一产业 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之间关系 变化的规律及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主要是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等三大部分
按顺序构成的体系。三者间存在密切的逻辑联系。
市场供求环境形成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制约企业的市
理配臵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用以引导和干 预市场结构和企业的市场行为的政策。
基本环境
需求 供给
市场结构
集中度 产品差别 进入壁垒
市场行为
价格策略 广告与销售 研究与开发
市场绩效
资源配臵效率 技术进步 资源利用与技 术组织效率
成本(费用)
合并
政府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