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两首》课件
想一想:体会断、开、回动 词的意境!
断、开这两个动词描绘 出江水的声势浩大。
回字写出了江水回旋湍 流而激荡,气势不可阻挡。
1、2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 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 儿突然转了个弯。
3、4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 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 悠驶来。
试一试:
把整首诗连起来 讲一讲它的诗意!
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 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 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 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 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 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 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 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 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 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 “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 的“一片孤帆”。
???
同学 们,你 们知道 这是哪 里吗?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知诗人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画家、诗 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三、解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上饮酒 游览,适逢天气晴转雨,诗人便 饱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有敬亭山。
说说连连
随风潜入夜
接天莲叶无穷碧 等闲识得东风面 欲穷千里目
万紫千红总是春
更上一层楼 润物细无声 映日荷花别样红
画一画:根据“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 意境,画一幅画在下面。
duàn
1 有一种题型,叫做判( 断 )题。
chǔ fān
2 太阳出来了,雾散了,远处的山也看得非常清(楚)了。 3 以前的木船总要挂( 帆),因为这样可以借助风力, 更快行进。
查字典,理解下面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 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亦: 也
奇: 奇妙
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
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1、苏轼为何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美 丽动人呢?
2、诵读诗句,体会情感,感受 意境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 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 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大胆 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 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学法“引 路”
知诗人 解诗题 读诗词
1.作者笔下的天门山有什么特 点?
2.谁能够说说这首诗里描写了 多少种事物?
1.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 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 梁山,在江南的叫东凉山两山隔 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山。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 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查一查:
1、望---2、开---3、至---4、此---5、回---6、孤---7、帆----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如果,想要 西子:西施。 淡妆:淡雅的装束 浓抹:浓艳的打扮。 相宜:适宜。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 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西施的图片
西施
明诗意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 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妙。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
断开
楚江
孤帆
duàn kāi
chǔ jiāng
gū fān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这首诗时,一 定要感情地读出“磅 礴,雄壮,充满阳刚 之气。”
初步感知这首诗给 你的印象:
这首诗描写了雄伟 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 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 其境的感觉。
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抄写生字并组词
断( 断开 )
果断
楚( 清楚 )
楚江
孤( 孤单 )
孤独
帆( 帆船 )
风帆
读句子,看拼音写汉字
1、望----看,往远处看。 2、开----断开。 3、至----到。 4、此----这里。 5、回----回旋。 6、孤----单独。 7、帆----船。
1、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 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 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 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 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 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理诗句
背诗篇
悟诗情
明诗意
西湖风光欣赏
苏堤春晓
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
返回
形容云雾迷茫的样子。
返回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 诗?或者是苏轼写的诗?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适宜 欲:如果,想要 相宜:
补写古诗
天门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 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
这首诗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写的,诗的题目是
雄伟 ,楚江的
《望天门山》全诗写了天门山的 壮阔 表现了诗人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感情。
读一读
独坐敬亭山
李白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众鸟高飞尽,
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liàn)滟(yàn)晴方好, ónɡ)抹总相宜(yí)。
认识生字
liàn
潋
nóng
yàn
滟
yì
yí
浓
亦
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方:(B)
A 正直 B 正当;恰好 C 一种形状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闪动, 十分耀眼,美丽极了。
水 光 潋 滟
山色空蒙雨亦(yì )奇
亦:也 奇:奇特
山 色 空 蒙
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茫,别 有一番奇妙的景色。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你能背出李白的其他诗吗?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不及汪伦送我情。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701~762年),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人,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 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 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 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 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 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 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 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