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两首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重点
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
准备
1、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
2、预习课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会读会背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学
小
组
目
标
教
学
法
流
程
三
学
小
组
目
标
教
学
法
流
程
情
境
导
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古诗,说说了解的诗人。
实验小学电子教案
——(三)年级(语文)学科(上)册
学科:语文班级:三(10)授课人:陈俊时间:2014年12月1日
课题
21、古诗两首
课型精读
教学
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美景,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2、我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插图理解古诗的内容
互
学
合
作
探
究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提出自学要求)
2、交流诗意。(学了之后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诗?还有哪些不懂?)
交
流
点
拨
1.检查交流。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苏轼关于西湖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评
学
评
价
拓
展
1、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
2、小组评价。
练
测
反
馈
背诵第一首古诗。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会读会背第二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朗读
3.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
4.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
你欣赏哪句诗?为什么?
5.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6.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
2.导入、揭题。
预
学
目
标
任
务
1、会读会背《望天门山》。
2、我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插图理解古诗的内容,我欣赏的句子是?
互
学
合
作
探
究
1、出示停顿,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听录音朗读
三
学
小
组
目
标
教
学
法
流
程
三
学
小
组
目
标
教
学
法
流
程
情
境
导
入
1、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杭一带最有名的就数西湖了,说说你心中的西湖。
2、师:作者眼中的西湖又是如何呢?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杭州西湖的美。看课件,欣赏西湖十景,出示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预
学
目
标
任
务
1、我会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3.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4.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7.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参考
资料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的《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幾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5.你欣赏那句诗?为什么?
评
学
评
价
拓
展
1.背诵古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交流苏轼资料。
练
测
反
馈
背诵第二首古诗。
板
书
设
计
碧水:开、回
1、望天门山青山:中断、出
孤帆:日边来
2、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 (好)
西子湖 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色空濛(奇)
西湖:
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汉时称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泥沙堰塞。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为一个湖。古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教
学
反
思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3.同桌互读互查。
4、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圈出不理解之处。
5、小组内讨论古诗的意思,诗人表达的情感。
交
流
点
拨
小组代表汇报:
1.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看图欣赏天门山景色
2.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