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请收集2014年至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并分析其演变特点。

15请收集2014年至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并分析其演变特点。

近年高考作文题型特点分析
作业内容:请收集2014年至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并分析其演变特点。

作业要求:要求列出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的考查能力点。

不少于500字。

【100分】
一、2014年至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

2014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通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令年预赛中出现了新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给违反交规父亲一封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
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了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然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6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漫画作文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天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的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哥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高考作文演变特点。

全国I卷作文题选择“材料+引导语+任务指令”的形式,从命题的价值取向上看,将人的存在与发展置放在国家、民族与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之上,要求考生思考个人与时代、
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关联,既有历史的回顾,也有现实的观照,又指向未来,其视野的宏阔与格局的广大延续了全国卷一贯的命题思路,有利于考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

纵观2014年至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具有以下演变特点:
1、从个人成长到家国情怀,“立德树人”价值取向凸显。

前一阶段的作文试题聚焦于规则意识、人生理想、教育发展、创业就业等个人成长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是引导考生对侧重于自身层面的日常生活进行重新关注和思考。

而以2017年为分界线,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文化自信、大国崛起、责任传承等侧重于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重在引导考生站在民族复兴和文化自信的高度审视自己应该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饱含情感的笔触讲好“中国故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从单一驱动到多元驱动,写作任务和驱动方式更加多样化。

纵观2015—2018年高考的作文命题,我们可以看出2015—2016 年任务驱动方式比较单一,而且大多集中于文体驱动、对象驱动这样相对比较直接的驱动方式。

写作任务本身也主要以考生自身日常生活的语文学习、人格成长等方面,任务情景设置也比较简单,体现的是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刚刚推出的不断摸索。

而从2017 年开始驱动方式更加多样化、成熟化,思维驱动、情感驱动这样深层抽象的驱动方式逐渐增多。

写作任务也逐步从个人层面的深入思考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宏大视野。

这种变化折射出命题方式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考生对这种任务驱动作文形式的熟悉和掌握,任务驱动方式和写作任务也一定会进行调整,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3、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更加凸显核心素养。

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通过对高考作文来考查和落实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也就成为高考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为例:作文题目中“中国关键词”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

长城、京剧、大熊猫、中国美食等明显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完成向外国青年传播中国文化这个写作任务的同时,也是考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体认和传承。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的写作要求引导考生可以正向关联、反向组合,也可以逆向勾连,考查的是思维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要求,体现更多的是思维品质的核心素养。

“京剧、美丽乡村、长城、广场舞”等关键词呈现的是涉及不同时代、不同方面的美丽中国的审美特质。

高考写作最终是以语言表述的形式呈现出来,考查的是考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所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写作所体现的是对语言、思辨、审美、文化等四个维度各个方面综合能力的考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