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诊疗方案

外科诊疗方案

石淋(尿石症)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

其程度与结石的部位、大小及移动情况等有关。

绞痛发作时疼痛剧烈,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疼痛为阵发性,并沿输尿管向下放射到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

检查时肾区有叩击痛或压痛。

结石较大或固定不动时,可无疼痛,但常伴有肾积水和感染。

绞痛发作后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较少,或有排石现象。

(2)膀胱结石: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

(3)尿道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苦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排尿时疼痛明显,并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后尿道结石可伴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1)影像学检查:B超;KUB;IVP;CT;RP;MRU及ECT。

(2)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尿液分析;血液分析和结石分析。

(3)结石成分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症候诊断1.湿热蕴结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气血瘀滞证:发病急骤,腰腹部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3.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尿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

2.气血瘀滞证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

3.肾气不足证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可酌加黄芪、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丹参、穿山甲等。

我科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我科实践,以利尿通淋之排石汤为基础加减:方剂有排石汤1号和2号。

尿路排石汤I号:金钱草30、海金沙30、车前草15、冬葵子15、滑石15、石苇15、茅根15、瞿麦10、扁蓄10、乳没各10、元胡10、白芍15、甘草10。

尿路排石汤II号:金钱草30、海金沙30、车前草15、冬葵子15、滑石15、石苇15、茅根15、瞿麦10、扁蓄10、乳没各10、元胡10、白芍15、甘草10、大小蓟10、茜草10、血余炭10。

若湿热重则加用黄芩、黄柏、苡仁等;若气虚则加用补气健脾药如:黄芪、白术等;若血热血瘀,则加用清热凉血药如丹皮、赤芍、大黄等;若气滞则加用行气药:木香、青皮、枳壳等;(二)总攻疗法:尿石总攻方案。

时间具体实施方案8:308:45 9:00 9:30 9:3510:00 饮水500ml或5%GS500ml静滴双氢克尿塞75mg,口服或速尿10mg,肌注排石汤I号*或排石汤II号**200ml,口服饮水500ml或5%GS500ml静滴阿托品1mg或654-2 10mg,肌注电针或磁疗:肾俞(-)、膀胱俞(+);适用于输尿管上中段结石;肾俞(-)、水道(+);适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

留针25min,可调波,初弱刺激,后强刺激起床活动、跳跃总攻疗法以6-7次为上个疗程,隔天1次,总攻疗法治疗后结石下移或排而未净者,休息2周可继续进行下一具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

(三)电针和穴位贴敷治疗:以行气止痛,泻法为主。

常用穴位:肾俞、膀胱俞、气海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昆仑、太冲。

(四)磁热疗法:行气止痛。

常用穴位:肾俞、膀胱俞、气海俞等。

(五)其他疗法肾结石1.肾绞痛的治疗:阿托品、654-2、杜冷丁、吗啡、异丙嗪等解痉止痛或消炎痛片、消炎痛栓。

合并感染者:原则上根主题:据尿培养+药药敏结果进行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2.排石治疗:适应证:适用于结石<0.6cm,光滑,无尿路梗阻,无感染,纯尿酸结石及胱氨酸结石,可先使用保守治疗。

1.排石治疗(见上)2.ESWL:结石直径少于2cm,泌尿系无梗阻均可采用。

3.手术(微创或传统开放)治疗:适应症:①结石过大或鹿角形结石,表面粗糙,估计其他方法难以治疗的。

②合并有尿路感染、畸形、梗阻者。

③继发肾功不全者或结石梗阻引起无尿者。

④长期反复的泌尿感染者。

双侧结石的处理原则:①双则肾结石,总肾功能好,则先处理梗阻重的一侧,总肾功能不良,则先处理肾功能好的一则。

②一侧肾结石,另侧输尿管结石,先处理输尿管结石。

手术方式:①微创手术方式:MPNL。

②传统开放手术方式:Ⅰ.肾盂切开取石术Ⅱ.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Ⅲ.肾窦肾实质切开取石术Ⅳ.肾部分切除术Ⅴ.肾切除术输尿管结石的治疗:1.排石治疗(见上)。

2.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适应症:多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且结石远端无梗阻。

禁忌症:结石远端尿路梗阻、妊娠、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病、安置心脏起搏器者、血肌酐≥265umol/L,急性尿路感染、育龄妇女输尿管下段结石。

ESWL术后处理:①抗炎止血药物治疗三天。

复查KUB,无梗阻,结石己碎者可出院排石,如需再次行ESWL,要间隔一周以上。

②中医中药帮助排石。

3.手术(微创或传统开放)治疗:①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适应症:输尿管中、下结石,阴性结石,ESWL治疗所致的“石街”。

禁忌症:下尿路梗阻、输尿管细小、狭窄或严重扭曲等。

②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术(PCNL)适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和ESWL治疗所致的“石街”。

③腹腔镜输尿管取石(LUL)作为一种微创的方法可选择性地应用于治疗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位置成分停留的时间等。

对于上段输尿结石,倾向于选择WSWL和PCNL;中段输尿管结石,倾向于ESWL或URL;下段输尿管结石,倾向于URL和ESWL。

④开放手术:当上述均难以奏效时,仍须选择开放手术治疗,手术须在结石取出后,于输尿管内置内支架管,于2-4周后拔出。

下列情况可考虑开放手术:Ⅰ.结石较大,估计难以自行排出又并发感染和肾功能损害等;Ⅱ.结石伴梗阻性病变,需要手术同时解决;Ⅲ.梗阻严重的结石在ESWL碎石后需要多次输尿管镜取石,病程拖延数周甚至数月,输尿管和肾脏损伤的机会增加,这时施行开放手术较为明智;Ⅳ.结石在输尿管的某处停留时间过长,刺激输尿管粘膜上皮过度增生,形成息肉,需开放手一并切除息肉作病理检查。

术后处理:①抗菌素治疗五天至一周,疑有感染者延长使用时间。

②术后内置支架管,一般于2周后拔出,如有成形手术,则需延长置管时间(1—3月)。

③若小结石残留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膀胱结石的治疗:1.治疗原则:取出结石和纠正形成结石的原因。

2.经尿道腔内碎石(气压弹道碎石、钬激光碎石等)3.ESWL4.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

尿道结石的治疗:1.后尿道结石处理:将结石推回膀胱按膀胱结石处理。

2.前尿道结石处理:腔内碎石(气压弹道碎石、钬激光碎石等)三、疗效评估1.治愈:尿路结石全部排出或取出。

2.显效:尿路结石大部分排出或取出。

3.有效:尿路结石部分排出或取出。

4.无效:尿路结石未能排出或取出。

四、难点分析:1.无法确定每一位患者具体病因,因为石淋的病因非常复杂,且为多因素致病,故石淋的治疗大部分为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只有少数病人能够找到致病因素。

2.无法完全避免结石复发,结石复发率高达50%以上,原因在于结石病因不明,不能根据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预防结石复发的通法为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

癃闭(前列腺增生症)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本病多见于5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患者。

逐渐出现进行性尿频,以夜间明显,并伴排尿困难,尿线变细。

部分患者由于长期不能排尽,导致膀胱残余尿增多而出现假性尿失禁。

在发病过程中,常因受寒、劳累、憋尿、便秘等而发生急性尿潴留。

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损伤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的一系列症状。

有些患者可出现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疝气或脱肛等。

(2)直肠指检前列腺常有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而富有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1.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主要表现为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排尿后症状及相关合并症。

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

主要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及夜尿增多。

2.初步评估:病史询问:下尿路症状特点、手术史、既往史、I-PSS及QOL 等。

体格检查:外生殖器检查、直肠指诊、尿常规、血清PSA、经直肠B超、尿流率检查。

3.跟据初始评估结果需要的进一步检查:排尿日记、血肌酐、KUB+IVU、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检查及尿道膀胱镜,不推荐检查项目:CT、MRI。

(二)、症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小便频数黄赤,尿道灼热或涩痛,排尿不畅,甚或点滴不通,小腹胀满;或大便干燥,口苦口粘;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2.脾肾气虚证:尿频,滴沥不畅,尿线细,甚或夜间遗尿或尿闭不通;神疲乏力,纳谷不香,面色无华,便溏脱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3.气滞血瘀证:小便不畅,尿线变细或点滴而下,或尿道涩痛,闭塞不通,或小腹胀满隐痛,偶有血尿;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涩。

4.肾阴亏虚证:小便频数不爽,尿少热赤,或闭塞不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少或黄,脉细数。

5.肾阳不足证: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尿线变细,余沥不尽,尿程缩短,或点滴不爽,甚则尿闭不通;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畏寒肢冷;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外治法:多为急则治其标之法,必要时可行导尿术。

1.脐疗法:取独头蒜1个、生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如泥敷脐部;或以葱白适量捣烂如泥加少许麝香和匀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或以食盐250g炒热,布包熨脐腹部,冷后再炒再熨。

2.灌肠法:大黄15g,泽兰、白芷各10g,肉桂6g.煎汤150ml,每日保留灌肠1次。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消癃通闭。

推荐方药:八正散加减。

2.脾肾气虚证治法:补脾益气,温肾利尿。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菟丝子、肉苁蓉、补骨脂、车前子等。

3.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窍利尿。

推荐方药:沉香散加减。

伴血尿者,酌加大蓟、小蓟、参三七;瘀甚者,可加穿山甲、蜣螂虫。

4.肾阴亏虚证治法:滋补肾阴,通窍利尿。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加丹参、琥珀、王不留行、地龙等。

5.肾阳不足证治法:温补肾阳,通窍利尿。

推荐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三)电针和穴位贴敷疗法常用穴位:关元、中极、神阙、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