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概述一、护理学的定义: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学已经由简单的医学辅助学科逐渐发展成为健康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概念1、人(human being):是护理实践的核心2、环境(environment)3、健康 (Health)4、护理(nursing)第二节人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统一整体: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方的功能变化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方面功能的变化;人体各方面功能的正常运转,又能有力地促进人体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从而使人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
“人”是护理学最关心的主体,对人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护理学研究领域、工作内容和范畴。
1﹒人是一个整体人和一般动物一样是一个生物机体,具有受自然的生物规律所控制的器官、系统等。
但他(她)又不同于一般动物,而是一个有意识、思维、情感、富有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人。
因此,人是一个包含了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调都会对整体造成影响。
2﹒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是开放性整体)人作为一个生物机体,其内部各个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不停地进行着各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又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进行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
人生活在社会中,随时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
因此,在护理中,护士不仅要着眼于局部病变,而且更多地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
3.人是护理的服务对象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因为护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个体调整其内环境,去适应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以获得并维持身心的平衡(即健康状态)。
在进行护理时若想维持机体的平衡,不能只关心机体各系统或器官功能的协调平衡,同时还应注意环境中的其他人、家庭、社区甚至更大的群体对机体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整体功能更好地发挥和运转。
二、人的基本需要人有其基本的需要生长发育是生物机体的必然过程,从出生到衰老以至死亡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的需要。
从维持生存出发,首先必须满足生理的需要,如吃饭、饮水、呼吸、排泄、休息与活动等,其次,人作为一个高级生物体,还需要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等心理与精神的需要。
2、人的基本需要:是指个体为了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与发展,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
(当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机体的失衡进而导致疾病。
因此,护理的功能是帮助服务对象满足和维持他们的需要。
(二)基本需要的类型1、生理方面的需要:维持人的生理功能(氧气、水分、食物)2、社会方面的需要:个人与其他人或集体互动(与人沟通)3、情感方面的需要:情感或感觉(喜、怒、哀、乐)4、认知方面的需要:认知和思考(不断学习,想探究事物的真相)5、精神方面的需要:精神信仰、依托和支持(祈祷、佩带吉祥物、宗教信仰)(三)基本需要的特点1、人类具有大致相同的基本需要(古代---现代;西方---东方)2、每种需要的重要性因人而异:受个人的期望、社会文化、基本的健康状况及个人的身心发展程度的影响。
3、各种需要彼此间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例如,生理需要的满足可以促进认知方面需要及社会方面需要的满足;精神方面需求的满足又可以促进生理功能更加旺盛。
(五)有关人的基本需要理论1、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照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成五个层次。
并用“金字塔”形状来加以描述,形成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1)基本内容:1)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是人类求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称为最低层次的需要。
包括:食物、空气、水、温度、湿度、排泄、休息、避免疼痛。
在一切需求未得到满足之前,生理需要应首先予以考虑。
2)安全需要(safety needs):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生理上的安全:指个体需要处于一种生理上的安全状态,以防身体上的伤害或生活受到威胁。
(例如:行动不便者以拐杖扶行;视力不佳者配戴眼镜以矫正视力)**心理上的安全感:指个体需要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觉,避免恐惧、害怕、焦虑等的发生。
(例如:人们更喜欢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希望工作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爱与归属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包括爱、被爱和归属感。
4)自尊的需要(self-esteem needs):**自尊: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人**他尊:得到他人的认同和重视5)自我实现的需要(needs for self0actualization):指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己在工作及生活上的愿望,并能从中得到满足。
它是人类最高层次的基本需要。
(2)一般规律1)这些需要是人类普遍存在的2)一般情况下,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只有它得到满足,人们得以生存后才考虑其他的需要。
3)有些需要需立即和持续予以满足(如空气);有些需要可以暂缓(如食物和睡眠),但它们最终是需要得到满足的。
4)通常是在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之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才出现,并逐渐明显。
5)各层次需要间可以互相影响,如有些高层次的需要并非生存所必需,但它可促进生理功能更加旺盛。
6)随着需要层次的向上移动,各种需要的意义是因人而异的。
(受个人愿望、社会文化因素、身心发展及环境的影响)。
7)层次越高的需要,满足的方式越有差异。
(如:对空气和水分的满足方式人人相同,而满足自我需要的方式却人各有异。
(3)对护理的意义1)识别服务对象未满足的需要2)领悟和理解病人的言行3)预测病人尚未表达的需要4)全面收集病人的资料,避免遗漏5)将病人的护理问题合理排序三、人的成长与发展护理服务的对象是各年龄组的人,因此,护士必须对人生命全过程的成长与发展有所了解,以便有效地判断是否出现了异常,从而为我们日常工作的主观观察和判断提供标准和依据。
(一)成长与发展的定义1、成长(growth):指个体在生理方面的量性增长。
常用的可测量性生长指标有:身高、体重、年龄。
2、发展 (development) :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与环境间的互动而产生的身心变化过程。
(发展中包含有成长方面的内容)五个特点:1)顺序性2)可预测性3)持续进行4)是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象征5)整体性(生理+心理社会)(二)成长与发展的特征(基本原则)1、按持续性、有顺序、有规律和可预测的方式进行(顺序性)2、每个人经过相同的发展过程(阶段性)3、每个发展阶段各具特征,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发展任务,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速度通过各发展阶段(差异性、不均衡性)(四)影响成长和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1)家庭(两个方面的作用):满足家庭成员一些基本需要;是个人主要生活环境。
(2)学校:是提供正规教育和社会化的场所。
三个方面的作用:1)传授知识,帮助个体在认知方面的成长(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
2)帮助个体建立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3)社会(宗教、文化、学习及生活经验等)第四节健康健康与疾病是医学科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及质量的一种反映。
护理是为个人、家庭和各种社会团体提供保健服务的专业,其主要宗旨是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恢复、维持和促进健康,从而使每个人都尽可能地保持在最佳的健康状态。
同时,护理人员在向人们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时,应为服务对象创造一个使个人的价值、风俗和信仰都能受到尊重和体现的环境。
护理的对象,不仅仅是生病、住院的病人,同时也包括健康人。
护理工作的范围也不仅限于医院,同时也包括家庭及社区。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和理论,以便于为服务对象提供因人而异的身心整体护理。
一、健康的概念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与个人的年龄、教育程度、生理状况、自我照顾能力、社会背景、风俗文化、价值观及科技发展等因素有关。
在古代,医学与宗教不分,疾病被视为鬼神作祟或犯罪不贞的结果;随着近代文明的进步,细菌被发现,为疾病找到了生物因素致病的证据,医学才逐渐与宗教分离。
健康被认为是人与自然间以及人体内阴阳五行的平衡,如果阴阳平衡失调,人便会生病,这一理论现仍存在于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影响着许多中国人的健康观念。
在西方,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胆汁、血液、痰、黑胆汁,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认为健康是上述四种液体的平衡状态,当人体体液不足、过多或混合不匀时,机体就会生病或出现痛苦状态。
这种观点仍影响后来对人们健康的认识。
当今最具权威也最常被引用的健康的定义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 tion,WHO)1948年所制定且在宪章中提出的:“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此定义将健康的领域拓展到生理、心理及社会三个层面,标志着理想的健康状况不仅仅是免于疾病的困扰,而且要有充沛的精神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
(二)健康的模式1、健康—疾病连续统一相模式(1)定义:健康-疾病连续相是指健康与疾病为一种连续的过程,处于一条连线上,其活动范围可以从濒临死亡至最佳的健康状态。
2、最佳健康模式此模式由邓恩(H.L.Dunn)于1961年提出,他认为:健康仅仅是“一种没有病的相对稳定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和环境协调一致,表现出相对的恒定现象”。
而人应设法达到最佳健康水平。
(即:在其所处的环境中,使人各方面的功能得以最佳发挥,并发展其最大的潜能。
)每个人由于生理状态、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的不同,健康标准并非绝对一致,但每个人都可根据自身条件努力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若能发挥其最大功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他就是健康。
例如教师与飞行员的健康标准不同,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状态下尽可能地坚持正常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人们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其健康自然要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概括起来,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三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1、生物因素WHO最近发表一份报告表明,艾滋病、结核、淋巴鼠疫和黄热病等新出现的和卷土重来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正在上升。
而且病毒、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即使是一些很简单的感染,有时也很难找到有效的治愈方法。
(2)生物遗传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极为重要。
1)首先,人类的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产生与亲代的相似性;2)其次,人类的染色体还带有各种各样的显性或隐性基因,可造成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如糖尿病和血友病;3)再者,某些疾病有较大的家族遗传倾向,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4)最后,遗传因素有时可以增加某些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如糖尿病、心脏病、精神病和癌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