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稳定性分析内容摘要目前,边坡失稳的防治仍然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首先简要阐述了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技术研究的意义,介绍了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的一些常用方法,并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边坡工程处治对策。
边坡稳定分析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观点变化是随着人类理论方面的突破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变化的。
总的来说,边坡稳定性分析是一个逐步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半定量分析发展的过程,并且可视化程度越来越高。
文章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确定分析等角度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关键词:边坡;边坡稳定性;边坡失稳;稳定性分析;处治对策1边坡稳定性分析目录内容摘要 (1)1绪论 (4)1.1 边坡稳定性概念 (4)1.1.1 边坡体自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4)1.1.2 边坡的形状和尺寸 (5)1.1.3 边坡的工作条件 (5)1.1.4 边坡的加固措施 (5)1.2 边坡的稳定性表示方法 (5)1.3 边坡破坏 (6)2 边坡的分类 (6)3 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7)3.1 潜在影响因素 (7)3.1.1 地形因素 (7)3.1.2 地质材料因素 (7)3.1.3 地质构造因素 (8)3.2 诱发影响因素 (8)3.2.1 环境因素 (8)3.2.2 人为因素 (9)4 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10)4.1 定性分析方法 (10)4.1.1 工程地质类比法 (10)4.1.2 地质分析法(历史成因分析法) (10)4.1.3 图解法 (10)4.1.4 边坡的分析数据库和专家系统 (11)4.2 定量分析方法 (11)4.2.1 极限平衡法 (11)2边坡稳定性分析4.2.2 数值分析方法 (11)4.3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13)4.3.1 系统可靠性分析法 (13)4.3.2 灰色系统法 (13)4.3.3 模糊分级评判法 (13)4.3.4 神经网络法 (13)7 结语 (15)参考文献 (16)3边坡稳定性分析41 绪 论1.1 边坡稳定性概念边坡一般是指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或岩体,由于坡表面倾斜,在坡体本身重力及其他外力作用下,整个坡体有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的趋势,同时,由于坡体土(岩)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人为的工程措施,它会产生阻止坡体下滑的抵抗力。
一般来说,如果边坡土(岩)体内部某一个面上的滑动力超过了土(岩)体抵抗滑动的能力,边坡将产生滑动,即失去稳定;如果滑动力小于抵抗力,则认为边坡是稳定的。
在工程设计中,判断边坡稳定性的大小习惯上采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来衡量。
1955年,毕肖普(A.W.Bishop )明确了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ττf Fs =式中:f τ——沿整个滑裂面上的平均抗剪强度;τ——沿整个滑裂面上的平均剪应力;Fs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按照上述边坡稳定性概念,显然,Fs >1,土坡稳定;Fs<1,土坡失稳,Fs =1,土坡处于临界状态。
毕肖普的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物理意义明确,概念清楚,表达简洁,应用范围广泛,在边坡工程处治中也广泛应用。
其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寻求滑裂面,如何寻求滑裂面上的平均抗剪强度f τ和平均剪应力τ。
边坡的稳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简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1.1 边坡体自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体材料一般为土体、岩体、岩土及其他材料混合堆积或混合填筑体(如工业废渣、废料等),其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如抗剪强度(内摩擦角,凝聚力c )、容重(包括天然容重和饱和容重等)。
边坡稳定性分析1.1.2 边坡的形状和尺寸这里指边坡的断面形状、边坡坡度、边坡总高度等。
一般来说,边坡越陡,边坡越容易失稳,坡度越缓,边坡越稳定;高度越大,边坡越容易失稳,高度越小,边坡越稳定。
1.1.3 边坡的工作条件边坡的工件条件主要是指边坡的外部荷载,包括边坡和边坡顶上的荷载、边坡后传递的荷载,如公路路堤边坡顶上的汽车荷载、人行荷载等,储灰场后方堆灰传递的荷载,水坝后方水压力等。
边坡体后方的水流及边坡体中水位变化情况是影响边坡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它除自身对边坡产生作用外,还影响边坡体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
1.1.4 边坡的加固措施边坡的加固是采取人工措施将边坡的滑动传送或转移到另一部分稳定体中,使整个边坡达到一种新的稳定平衡状态,加固措施的种类不同,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和作用也不相同,但都应保证边坡的稳定。
研究边坡稳定性的目的,在于预测边坡失稳的破坏时间、规模,以及危害程度,事先采取防治措施,减轻地质灾害,使人工边坡的设计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1.2 边坡的稳定性表示方法边坡的稳定性通常以滑动面上的抗滑力与滑动力的比值,即抗滑稳定性系数来表示。
这一比值越大,边坡越稳定;反之,边坡越不稳定。
评价边坡稳定性的常用方法有下列4类(1)、定性分析法。
通过对边坡的尺寸和坡形、边坡的地质结构、所处的地质环境、形成的地质历史、变形破坏形迹,以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各种因素的研究,判断边坡演变阶段和稳定状况。
(2)、极限平衡分析法。
把可能滑动的岩、土体假定为刚体,通过分析可能滑动面,并把滑动面上的应力简化为均匀分布,进而计算出边坡的稳定性系数。
(3)、数值分析法。
利用有限单元分析法,先计算出边坡位移场和应力场,然后利用岩、土体强度准则,计算出各单元与可能滑动面的稳定性系数。
(4)、工程地质类比法。
将所研究边坡或拟设计的人工边坡与已经研究过的或已有经验的边坡进行类比,以评价其稳定性,并提出合理的5边坡稳定性分析坡高和坡角。
1.3 边坡破坏边坡破坏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是崩塌和滑坡。
陡坡前缘部分岩、土体突然与母体分离,翻滚跳动崩坠崖底或塌落而下的过程和现象,称为崩塌。
边坡部分岩、土体沿着先前存在的地质界面,或新形成的剪切破坏面向下滑动的过程和现象,称为滑坡。
在边坡破坏中,滑破是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类。
所有的边坡失稳,均涉及到边坡岩、土体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的破坏。
因此,影响剪切应力和岩、土体抗剪强度的因素,都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例如,构成边坡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变化;边坡中断层、层面、不整合面等不连续面的产状与坡面倾向、倾角之间的关系;边坡尺寸和形态的改变;坡脚遭受水的侵蚀或人工开挖;边坡上天然或人工加载;边坡岩、土体中地下水位的升降,以及地震和爆破引起的瞬时振动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边坡的稳定性。
2 边坡的分类在实际工程中,为满足不同工程用途的需要,边坡设计形态多种多样,边坡的分类通常有以下几种:(1) 按照边坡的成因可分为天然边坡和人工边坡,天然边坡是自然形成的山坡和江河湖海的岸坡。
(2) 按照构成边坡坡体的岩土性质可分为粘性土类边坡、碎石类边坡、黄土类边坡和岩石类边坡。
(3) 按照边坡的稳定性程度可分为稳定性边坡、基本稳定边坡、欠稳定边坡和不稳定边坡,这种分类方法一般根据边坡的稳定性系数的大小进行划分,但无严格的规定。
(4) 按照边坡的高度分类,边坡高度大于15m称为高边坡,小于15m称为一般边坡。
(5) 根据边坡的断面形式可分为直立式边坡、倾斜式边坡和台阶形边坡(6)根据使用年限分为临时性边坡和永久性边坡,临时性边坡是指工作年限不超过两年的边坡;永久性边坡是指工作年限超过两年的边坡。
除了上述分类方法外,边坡还可以根据支护结构形式进行分类。
6边坡稳定性分析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或因地质条件的特殊复杂性难以预计,边坡中一部分坡体相对于另一部份坡体产生相对位移以至丧失原有稳定性,从而形成滑坡。
牵引式滑坡主要是由于边坡开挖卸载,坡体内部应力释放,原有平衡状态被打破,在坡顶后缘一定位置处产生拉裂缝,随着边坡开挖深度的增加,裂缝逐渐向后发展,滑动面位置相应由浅部向深部发展。
推移式滑坡主要是由于整个路堤(或堤坝、土堤等)向下滑动,推动坡体变形或破坏,坡顶出现明显的下沉,并出现拉裂缝,形成台阶;坡脚附近的地面有较大的侧向位移并向上隆起。
而整体式滑坡则是由于坡体开挖或填筑,破坏了整个古滑坡体的平衡状态,致使整个古滑坡体复活,在整个坡面上均出现大小不同的拉裂缝,坡脚产生明显的向上隆起。
边坡的安全等级的划分是根据边坡破坏后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边坡的类型及坡高等因素确定的,它是边坡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具体情况加以区别对待的重要标准。
3 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当边坡成型后,多会受到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的影响,导致边坡稳定性减低,造成崩塌破坏。
边坡失稳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潜在影响因素和诱发影响因素两类。
3.1 潜在影响因素3.1.1 地形因素现今地形的呈现多是由自然或人为因素所造成,在地形的表现上包括坡高、坡宽、坡度及坡向等。
而这些因子将决定边坡建成后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程度。
坡度对边坡的影响最直接,坡度过大不利于植物生长且边坡组成成分如土壤及岩石就容易失去力学平衡,造成边坡失稳,最后可能引发严重土壤侵蚀或山崩等边坡破坏,因此一般坡度愈大,边坡稳定度愈低。
3.1.2 地质材料因素边坡主要由单一或多种地质材料所组成,材料特性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边坡7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稳定性,地质材料的组成成分包括矿物的种类、组织、胶结状况、成岩时间等,其外在的表现则为岩性、土壤种类、力学强度及抗风化能力。
边坡岩体,长期暴露在地表,受到水文、气象变化的影响,逐渐产生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出现各种不良现象。
当边坡岩体遭受风化作用后,边坡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3.1.3 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构造因素主要是指边坡地段的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层和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等。
通常在区域构造复杂、褶皱强烈、断层众多、岩体裂隙发育、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往往岩体破碎、沟谷深切,较大规模的崩塌、滑坡极易发生。
地质构造是影响边坡稳定性最主要的因子之一。
当岩体中存在不连续结构面如层面、节理、劈理、片理、剪裂带及断层等,会使岩体成为不连续或破碎的岩石,降低岩体强度或提高受风化的影响,而此不连续结构面的存在也容易发展成破坏滑动面,提高边坡的不稳定性。
一般而言,不同的坡型其稳定性由好到坏为斜交坡、逆向坡与顺向坡。
因此地质构造的方向性、分布密度、分布大小及性质的不同,将对边坡稳定产生相当的影响。
3.2 诱发影响因素3.2.1 环境因素由于环境因素涵盖范围较广,下面主要针对降雨、地下水、风化与侵蚀作用及地震等对边坡稳定性造成的影响,逐一加以介绍。
(1)降雨水是造成边坡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降雨后易使地表材料软化降低强度,并增加孔隙水压,降低边坡稳定。
有学者指出对自然边坡最不利的环境因素是持续性的暴雨,易造成坡面侵蚀与坍塌。
同时雨水通过渗透作用会促使地下水位升高,导致边坡失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