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新授学案

哲学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新授学案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新授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时间:2012年12月3日 28号教学案-------------------------------------------------------------------------------------------------------------------------- 【教学目标】了解意识的含义理解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案预习要求:利用课前时间,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本课重点知识,将难点和不易理解的内容用红笔标注并进行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在自主质疑部分。

小组长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重点难点】意识的本质【基础知识自主探究】(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阅读课本P35正文第一自然段,划出并标记出:物质的反应特性对人类意识的作用。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阅读课本P35正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并标记出:劳动和社会交往对人的意识的作用。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阅读课本P36正文第一自然段,划出并标记出:为什么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生理基础?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阅读课本P36正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并标记出: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2.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教师寄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培养人格,人格影响命运!---------------------------------------------------------------------------------- 3.总结: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阅读课本P37正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并标记出:(1)从意识的起源看:(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3)从意识的内容看:【知识梳理】【自主质疑】第二部分课堂导学案2012年12月3日 28号教学案探究要求:1、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2、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

【自主探究能力提升】1、课堂探究:P35上想一想: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2、课堂探究:P35下(1) 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3、课堂探究:P36上(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3)有了人脑就一定就会产生意识吗?4、课堂探究:P36下议一议:(1)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2)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神观念?(3)离开社会实践能形成意识?【当堂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对意识的本质认识正确的是()A.意识是人脑的产物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意识是本来就有的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3.下列现象属于意识的有()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②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东西③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④路线、方针、政策⑤神话传说⑥按照设计图施工的过程⑦教条主义⑧几何定理A. ①②④⑤⑦⑧B.①④⑤⑦⑧C. ①④⑤⑥⑦D.①③④⑤⑦⑧4.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功能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C.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思维的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5.在谈到作文的夸张时,鲁迅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论述。

语文老师在教我们作文时,也总要求发挥想象力。

其实,人的任何想象()A.都来自客观世界B.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C.都是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臆造D.都来源于人脑6.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C.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7.“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8.俗话说:“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B.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C.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二、非选择题9.辨析题: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第三部分课后拓展案2012年12月3日 28号教学案【拓展提升有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意识说法错误的是( )A.意识只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B.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2.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

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对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

”于是,小鱼脑海里形成了奶牛的形象。

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A.小鱼具有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大脑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C.意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D.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反映3.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博客、物流、自主创新、和谐社会等新名词不断涌现。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C.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意识B.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5.2009年7月30日中午,30岁的韩某因偏听封至迷信,认为他的母亲拿住了妻子的魂魄,杀害父亲后畏罪自杀。

封建迷信思想()①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②是唯心主义观上③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是对客观存在自歪曲反映A.①②B②④C.②③ D.③④6.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D.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用鞭指前面说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

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

回答7~9题。

7.人“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而动物物则不能。

这是因为()A.动物没有第一信号系统B.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C.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D动物的意识水平比人类差8.“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决定作用B.意识的能动作用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实践的重要性9.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止渴”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10.漫画中的两位商人面对同一情况,得出了不同的认识,其中所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C.面对不同的客观事物,产生的意识不同D.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功能王安石们白船瓜洲》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柳宗元《渔翁》中也有名句“烟消日出不见人,欺乃一声山水绿”。

同是一个“绿”宇,但前一个“绿”是动词,后一个“绿”是形容词。

回答12~13题。

11.这两个“绿”字( )A.是否在诗句中运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都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C.是诗人对客观对象的认识D.都是诗人的主观想象12.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这是诗人( )A.主观能动性的体现B.思维方法不同所导致C.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D审美情趣不同的表现13.“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A.物质是运动的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应有差别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二、非选择题2009年10月24日下午,某大学的15名大学生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其中3名英勇献身。

在打捞大学生遗体过程中,某打捞公司业务负责人现场收取了3.6万元打捞费用,并额外向学校索要300元购买烟和矿泉水。

面对同一落水事件,有的人挺身而出,而有的人趁机捞财。

有人认为,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错误的意识则只来源于人脑。

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第五课第一框学案参考答案【当堂练习】一、单选题1.B2.C3.B4.D5.A6.C7.B8.B二、非选择题9.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但有了人脑并不等于有了意识。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才有了意识。

因此,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课后拓展】一、选择题1A 2C 3B 4A 5B 6B 7C 8B 9A 10B 11C 12A 13B二、非选择题(1)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意识,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意识。

(2)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