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初一上下册、初三上册)

初三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初一上下册、初三上册)

初三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简答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简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4.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域以外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30分。

在以下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流动的空气 B.弹琴的机器人 C.不断长高的钟乳石 D.馒头发霉长出的毛2.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嵩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嵩素是从植物黄花嵩中提取的,下列关于黄花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细胞结构 B.能进行呼吸作用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属于裸子植物3.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如右图)。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影响爬山虎生长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温度4.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 B.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C.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 D.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5. 近年来,多肉植物成为很受欢迎的观赏植物。

生石花也属于“肉肉”的一种,它原产非洲南部及西南地区,见于岩床缝隙、石砾之中,被喻为“有生命的石头”。

非雨季生长开花,犹如给荒漠盖上了巨大的花毯。

但当干旱的夏季来临时,荒漠上又恢复了“石头”的世界。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改变 D.生物与环境无关系6. 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结构中的A.细胞质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壁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青蛙捕食稻田害虫有助于水稻丰收,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当有人走近时,青蛙不再鸣叫,这反映了青蛙不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C.“蛙鸣求偶”是世代相传的一种现象,这反映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D.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然后产卵、发育成蛙,这反映了生物的繁殖特征8. 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9. 切蒜、洋葱时我们常会“流泪”,原因是蒜、洋葱组织细胞里含有对眼睛有刺激作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10. 右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非常薄的膜B.a可以表示“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B中的“能量转换器”一定包括线粒体D.细胞进行分裂时,C先由一个分成两个11. 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器官的是A.一个西瓜 B.一粒西瓜籽 C.一块西瓜表皮 D.一朵西瓜花12. 下列关于组织在器官中分布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幼根尖的成熟区属于输导组织 B.叶片的上下表面分布的是上皮组织C.人体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是结缔组织 D.人大脑内分布着的主要是神经组织13. 泰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某同学游览了山上的“五大夫松”和“卧龙槐”后,进行了如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卧龙槐是异花传粉,可通过昆虫传粉 B.卧龙槐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C.卧龙槐种子不裸露,五大夫松种子裸露D.五大夫松茎坚硬,叶针形,果实可食用14. 右图中的圆圈表示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B.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C. 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D. 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15. 在移栽绿化树时,园林工人们给有些较大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A.树皮 B.韧皮部 C.木质部 D.形成层16. 分析下表,实验者是为了验证下列哪一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A .温度B .水分C .空气D .肥料17. 科学家发明一类无色透明、低粘性蜡等物质,移栽植物时,将其喷到叶面,能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这主要是因为薄膜可A. 增强光合作用B. 增强蒸腾作用C. 减弱蒸腾作用D. 减弱呼吸作用18. 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用斧背狠“打”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枣子。

关于贾思邈的做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加速水分的向上运输,提高产量B .加速无机盐的向上运输,提高产量C .增加有机物的向上运输,提高产量D .减少有机物的向下运输,提高产量19. 下列现象中,与呼吸作用无关的是20.在发生水灾的时候,农作物被洪水淹没。

当洪水退去后,农民要进行“洗苗”,洗去农作物上的泥沙.这主要是为了A .保证气孔的畅通B .清除洪水带来的污染物C .保证植物足够的水分D .防止作物受重压倒伏21. 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00g ,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0g 。

导致重量减少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运输作用D .蒸腾作用22. 冬季,菜农为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在大棚内放置了三个煤球炉。

李爷爷的做法是:在晴朗的白天,让三个煤球炉同时烧着,晚上烧两个;而张爷爷的做法是:在晴朗的白天,烧两个煤球炉,晚上烧三个。

你赞同哪位爷爷的做法及理由合理的是A .李爷爷,因为白天烧煤球炉能释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温度,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B .李爷爷,因为晚上烧煤球炉能释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温度,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C .张爷爷,因为白天烧两个煤球炉能提高大棚的温度,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D .张爷爷,因为晚上烧三个煤球炉能提高大棚的温度,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23.下列都属于腔肠动物的一组是A .水母、珊瑚虫B .血吸虫、猪肉绦虫C .水螅、蛔虫D .沙蚕、水蛭合理密植 地窖保存 低温保险 定期松土A B C D24.下列动物中,身体呈两侧对称的是A .水螅B .涡虫C .蚯蚓D .蛔虫25.蛔虫、鼠妇、水蛭分别属于A .线形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B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C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D .线形动物、哺乳动物、软体动物26.如何区分一只圆柱形动物是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主要依据是A .身体是否分节B .身体是否细长C .是否生活在土壤中D .是否具有肛门27.“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描述了和尚在月光下轻轻推开寺门的美妙情景。

该和尚在推门的过程中,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分别是A .收缩→舒张,收缩→舒张B .收缩→舒张,舒张→收缩C .舒张→收缩,收缩→舒张D .舒张→收缩,舒张→收缩28.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孵出的蟑螂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食含不同营养的食物,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

这个实验的对照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9.如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器官,下列不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A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B .兔的牙齿、门齿、臼齿C .大豆的种子、种皮、胚乳D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0.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刘军同学通过实验记录了以下实验数据,并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了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实验数据表一(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数据表二(25℃)A .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B .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C .该植物种子在40℃以上的条件下不能萌发D .该植物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初三生物试题第Ⅱ卷 (简答题 4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40分31. (11分)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形态各异,结构千差万别,但从生活环境看可区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请据图回答。

(1)水生动物一般要依靠___________进行呼吸,如图中的_____________,而陆生动物为更好的与空气中氧气进行气体交换,一般用__________进行呼吸,而家鸽的呼吸方式更特别,还需要依靠___________辅助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

(2)陆生动物为适应陆地干旱的环境,蝗虫有___________,蜥蜴有___________________,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3)青蛙在发育过程中,其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而且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它的发育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蝙蝠生殖发育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蛏、蝗虫分为一类,将银鲳鱼、青蛙、蝙蝠、家鸽、蜥蜴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银鲳鱼、青蛙、蜥蜴分为一类,将蝙蝠、家鸽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的主要区别是看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蛏 银鲳鱼 青蛙 蝗虫 蝙蝠 家鸽 蜥蜴32. (7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欧洲航海者的日记显示,在15世纪以前,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随处可见。

后来欧洲殖民者到达了毛里求斯岛,他们疯狂的捕猎肉味细嫩鲜美的渡渡鸟,加上殖民者带来的猪、狗、鼠等动物,严重危害了渡渡鸟的生存,致使渡渡鸟1690年前后消灭绝了。

渡渡鸟灭绝之后,毛里求斯岛上的卡尔利亚树也面临灭绝的危险。

这种树的果皮坚厚,种子很难萌发。

渡渡鸟最喜欢吃卡尔利亚树的果实。

果实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后,果实变薄了,果实中的种子得以萌发。

资料二: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人们把红薯撒在海滩上使猕猴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红薯。

一只2岁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它猴子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

资料三:为了让一只刚出生不久便失去“母亲”的小猪存活下来,让另一只正在哺乳的母猪喂养,之前往往在该小猪身上抹上该母猪的尿,否则这头母猪不会喂养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