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审题教案(教师版)

高考作文审题教案(教师版)

一、揭示目标:
二、学一学 :(我非常聪明)
审题立意: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参照高考的评分标准
1、切合题意(一类文)(50-41)
切合题意,就是“十分符合题意”、“非常符合题意”,它要求无论是作文的内容,还是作文的中心都必须与作文题目十分吻合,不能够有半点的偏差与模糊,而且立意还必须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或高度,体现出考生较高的思维能力;它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是积极向上的,能给人以丰富深刻而有益的启示,体现出作者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审材常见病症:
1. 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
2. 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
3. 抓一鳞而弃全鱼
4. 抓现象而弃本质
材料作文的审题忌一步到位,还没有读懂材料,头脑中冒出一个念头就写,往往偏离题意。
3、你认为审题原则是什么?
(1).整体性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据说,在东南沿海一带,渔民在捕到螃蟹后,将螃蟹放进一个上小肚大的竹篓里面,第一只螃蟹放进去时,渔夫就用重物将口封住,当第二只、第三只放进去后,渔夫就不再盖重物了,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如此下去,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故事要叙述,有什么观点要阐发,有什么情感要抒写,请围绕上面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永不满足 再接再厉 追求是无止境的 永远积极进取
2、以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材料二: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06年全国卷]
2、符合题意(二类文)(40-31)
3、基本符合题意(三类文)(30-21)
4、脱离材料立意(说明:没有从材料进行切入写作,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合理得出,判为四类文)(20-0)
三、议一议:(我潜力无穷)
1、我们写作时审题了吗?
2、我们审题时有哪些误区?
审题时只是简单地把材料读一遍,写感受;或是任意地找一个词或一句话,写故事。
4、审题立意有哪些方法?
例题评析:
材料一: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例作片段展示: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对一个身体有先天残疾的人不能采取宽容的态度,枭也想有悦耳动听的歌声,一如残疾的朋友也想和正常人一样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人们为什么这么苛刻,非要去歧视别人,打击别人呢?枭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并且想通过迁徙躲避这种歧视,而别人为什么不能看到这一点,非得将歧视进行到底呢?学会宽容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进修的功课,只有宽容,社会才能和谐,时代才能进步与发展。
审题要点
1、找对象(找出材料涉及的的对象)
2、分主次(分清对象的主次)
3、抓关键(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比如议论句等)
4、辨是非(揣摩材料的情感 倾向,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
5、查原因(分析事件的结果和可能的原因;辨析人事物等方面的关系)
四、 讲一讲:(我特别自信)
通过做下面的一道题,归纳做题方法和步骤。
3、人或物的角度(多角度立意)
(材料中涉及几个人或物,就至少有多少个立意角度)
找角度一般可以这样界定:
(1)要明确材料出现了几个对象(人或物),主要对象是什么,次要对象是什么。
(2)看每个对象有什么言行或者表现,并简单对其作个判断,这些言行或者表现“对与不对或好与不好”,是“表扬与批评或弘扬与摒弃”。
剖析:
1、抓关键词(句)法
【实战演练】: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多向性原则
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
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力求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课题: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6日执教者:李彩霞
学习目标:
1、依据课程标准,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了解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原则。
3、掌握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法。
课 型:
“六·四·二”模式”












教学过程
活动形式
以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这一话题为例为例,来说明什么才算是“贴合题意”:
在围绕这个话题写作时,要达到“切合题意”题意的要求,除了必须达到“符合题意”的要求之外,还应该达到:①在写作过程中将“美好的心灵”十分具体突出地凸现出来,从而使“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题意明确而鲜明。②在用美好的心灵观照世界的过程中,要能够写出考生自己的良好价值取向,在情操、道德、意志等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3)根据对错、好坏、褒贬的情感审美,提出一个为什么,然后回答,并开始总结。
材料三:薛谭跟秦青学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全部技艺学到手,就以为自己学的很好了,便告别老师回家。秦青也没有阻拦他,而是在城外的大路旁给薛谭饯行。秦青轻轻打着拍子,高唱了一支动人心弦的歌。他高亢的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叶,美妙的音响留住了天上的行云。这时,薛谭才醒悟过来,赶忙向老师道歉,要求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