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后感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这本书是由唐凯麟、刘铁芳两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的。
全书共分十章:“师德:时代的召唤教育的期待”、“教师职业:职业性与生命性的统一”、“敬业:师德修养的起点”、“师爱:师德修养的灵魂”、“为人师表:师德修养的基础”、“教育创新: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团结合作: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乐业: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理想与现实: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冲突与选择”、“走向卓越:师德修养与教师人生的幸福”。
全书以教师职业性与生命性的统一作为师德修养的出发点,以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为基本路径,以促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为基本目标,以敬业、悟业、乐业为基本线索,抓住当前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主要问题,最终落实在教师职业人生的幸福与卓越。
读完此书后,我进一步理解了自身的职业价值,并坚定了从细节入手教育学生的这种观点。
非常喜欢书中在“团结合作”一章中费孝通先生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我们可以充分地追求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各美其美)。
他人也有优势和长处,也值得我们欣赏,我们可以尊重他人的优点和优势(美人之美)。
我们既能充分肯定自己,发扬自己的个性,又能欣赏他人,尊重他人,在这样的和谐共处中就能“美美与共”,整个集体的力量就会产生“1+1>2”的效果。
书中说到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精神基础。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神圣使命。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是一个灵魂撞击另一个灵魂。
真正的教育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
书中还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低年级语文课《雪地上的小画家》。
讲到冬天下雪后,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用自己的足和爪子在雪地上画出美丽的图画。
教师问:“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呢?”有个孩子说:“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
怕冷,所以待在家里没出来。
”老师听了很不高兴,严厉的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之后,教室里一片寂静,没有人再站起来回答。
看到这个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
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明白了。
”这是每位教师在课堂中都会遇到的情景。
对此,不同的教师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反映出教师思想观念的差异。
在上述情景中,既然是初中内容,为何要让低年级的孩子回答对呢?为什么我们要把这种科学知识强灌输给孩子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观念的新,有了此观念后才可以谈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不成熟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
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这本书我暑假认真阅读了,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工作的重要与艰辛。
从敬业-悟业-乐业,我要做一个乐业的教师。
把教师这种职业看成自我的一种满足,在教师职业中发现幸福。
有一句话是:工作并快乐着。
只有保持这种宁静的心态,你才真正做到了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使你变得快乐,变得美丽,变得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