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构造串讲

建筑构造串讲

《建筑构造》第一章建筑构造概述☆建筑的分类(一)按使用性质分1、工业建筑2、农业建筑3)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

1、住宅建筑(1)低层:1—3层(2)多层:4—6层(3)中高层:7—9层(4)高层:≥10层2、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总高度大于24m或10层及以上居住建筑为高层(不包括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为超高层建筑。

(三)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1)大量性建筑:建筑规模不大但建筑数量较多(2)大型性建筑:建筑规模大和耗资多的建筑(四)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1)土-木结构(2)砖木结构(3)砖混结构(4)钢筋混凝土结构(5)钢结构(五)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类(1)墙承重式(2)骨架承重式(框架结构式)(3)内骨架承重式(半框架结构式)(4)空间结构承重式☆民用建筑六大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

☆民用建筑的等级划分(一)按防火性能分类耐火等级标准是依据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的。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非燃烧体(石、砖、混凝土)◇难燃烧体◇燃烧体(木材)耐火极限:用小时(h)表示。

具体判定条件:◇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被破坏◇丧失隔火作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成四级。

(二)按耐久年限分为四级:一级 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 50~100年,适用于一般建筑三级 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四级 2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三)按建筑的重要性分类特等、甲等、乙等、丙等、丁等五个等级☆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外力的影响、自然界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

☆建筑设计要求1、满足使用功能要求2、有利于结构安全3、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4、经济合理5、注意美观☆工业建筑的分类(一)按工业用途分为:•1、主要生产车间•2、辅助生产车间•3、动力用厂房•4、仓贮建筑•5、运输用建筑•6、技术设备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7、全厂性建筑(二)按层数不同分为:1、单层2、多层3、层次混合(三)按生产状况分为:•1、冷加工车间(常温)•2、热加工车间•3、恒温恒湿车间•4、洁净车间•5、其他特种状况车间☆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类型(一)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1、混合结构•2、钢筋混凝土结构•3、钢结构(二)按施工方法分有装配式和现浇式两种。

(三)按主要承重结构的型式分•1、排架结构•2、刚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六部分)(一)屋盖结构:屋面板、屋架、天窗架、托架(二)吊车梁(三)柱(四)基础(五)支撑(包括屋盖支撑和柱间支撑等)(六)围护结构1、墙(外墙和山墙);2、墙梁;3、基础梁;4、抗风柱。

☆建筑工业化的内容(四化一改):设计标准化(前提)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改革墙体材料☆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模数:是指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分为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

数值100mm,符号M,即1M等100mm,它是模数协调中选用基本尺寸单位。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和分模数(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

导出模数的基数规定如下:1.扩大模数水平扩大模数基数为(6个):3M、6M、12M、15M、30M、60M,其相应尺寸分别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

竖向扩大模数基数为(2个):3M与6M,其相应尺寸为300mm和600mm。

2.分模数:分模数基数为(3个):1/10M、1/5M、1/2M,其相应尺寸为10、20、50mm。

1☆几种尺寸的解释1.标志尺寸: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定位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2.构造尺寸:设计尺寸,标志尺寸减去逢隙为构造尺寸。

3.实际尺寸:生产制作后的实有尺寸。

4.技术尺寸:最小尺寸,通常是指建筑构配件的截面或厚度。

第二章基础与地下室☆地耐力:每平方米所能承受的最大垂直压力,也称地基允许承载力。

☆对地基和基础的要求:1、基础应有足够的强度2、地基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基础应满足耐久性要求4、注意经济效果☆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人工地基:如淤泥、杂填土☆地基加固方法:1、压实法2、换土法3、打桩法☆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不包括垫层)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

埋深>4m为深基础,≤4m为浅基础。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⒈建筑物用途⒉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的影响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基础宜设在地下水位以上,以减少特殊的防水措施,有利于施工。

☆基础的类型和构造(一)按受力特点分:刚性基础(无筋扩展基础)和柔性基础(扩展基础)。

刚性基础受刚性角限制,柔性基础不受刚性角限制可以做得宽而薄。

刚性基础适用于承载力高的地基上建造的低、多层房屋。

柔性基础的两翼做成锥形:最薄处的厚度≥200mm;做成阶梯形:每阶高300-500 mm,钢筋直径≥10,间距≤200,砼≥C20。

基础下用C10砼做一层垫层,垫层厚度≥70 mm。

(二)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分类1、条形基础(带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可以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2、独立基础(单独基础)柱下独立基础墙下独立基础:独立基础的距离一般为3-4m。

3、满堂基础筏式基础和箱形基础统称为满堂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或地基土质很差,承载能力小,采用独立基础或井格基础的底面积占建筑物平面面积较大比例时,可采用筏式基础。

箱形基础: 当钢筋混凝土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可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注成箱形的整体做为房屋的基础,这种基础叫箱形基础,箱形基础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故常作为高层建筑的基础。

4、桩基础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的弱土层厚度在5M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或对软弱土层进行人工处理困难或采取其他措施又不经济时,可采用桩基础。

桩基础由承台和桩身组成。

承台的厚度≥300mm,宽度≥500mm,周边至边桩的净距≥0.5倍桩径且≥150mm,钢筋直径≥10,间距≤200,砼≥C20。

桩顶要嵌入承台≥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钢筋直径30-35倍。

桩基础分类:(1)按传力特点分:端承桩和摩擦桩;(2)按桩身使用材料分:砼桩、钢筋砼桩和钢桩;(3)按施工方法分:预制桩和灌注桩。

(三)按基础使用的材料分类1、砖基础:多用于地基土质好、地下水位较低、五层以下的砖木或砖混结构建筑。

大放脚的宽高比应≤ 1:1.5大放脚做法有两种:等高式(每两皮砖挑1/4砖)和间隔式(每两皮与每一皮砖挑1/4砖相间)2、毛石基础宽高比应≤ 1:1.25-1:1.53、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为45°阶梯形断面台阶的宽高比≤1:1-1:1.54、毛石混凝土基础需注意毛石尺寸不超过200mm,为了易于振捣密实,其掺入量不超过混凝土体积的25%。

☆地下室的类型与构造1、按使用功能分为: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2、按结构形式分为:砖墙结构地下室(用于上部荷载不大及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3、按顶板标高(即地下室埋入地下深度)可分为: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为地下室;半地下室是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的地下室。

☆地下室的组成(五部分):墙体、底板、顶板、门窗、楼梯。

☆地下室防潮当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且无滞水的可能时,地下室外墙和底板只受到土层中潮气的影响,需做防潮处理。

做法:先在外墙表面抹一层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再涂一道冷底子油和两道热沥青,然后在外侧回填低渗透性土壤,如粘土、灰土等,土层宽度不小于500mm。

防潮层的位置地下室的所有墙体都应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在地下室地坪附近另一道设在室外地坪以上150~200mm处,以防地潮沿地下墙身或勒脚处侵入室内另外,须在地下室外墙外面设垂直防潮层,使整个地下室防潮层连成整体。

☆地下室防水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坪时,地下室的外墙和底板都浸泡在水中,并对其产生侧压力和浮力,必须采取防水措施。

常用的防水处理措施有:1、卷材防水(柔性防水);(1)外防水是将防水层贴在地下室外墙的外表面,即迎水面,防水2效果好,但维修困难。

(2)内防水内防水是将防水层贴在地下室外墙的内表面,这样施工方便,容易维修,但对防水不利,常用于修缮工程。

防水层应高出最高地下水位500-1000mm。

2、混凝土自防水两类。

一般墙厚≥200mm,板厚≥150mm。

第三章墙体☆墙的作用:1、承重;2、维护;3、分隔。

墙的分类:(一)从主要作用分:1、承重墙2、围护墙3、隔墙(二)按建筑平面的处置分:1、外墙(1)山墙(2)檐墙2、内墙(三)从建筑平面方向分:1、横墙2、纵墙3、窗间墙(四)从材料和构造的方法上分类砖墙;石墙;钢筋混凝土墙;砌块墙;金属板材墙;玻璃幕墙等。

☆墙体的承重方案(一)横墙承重(二)纵墙承重(三)纵横墙混合承重(民用建筑中用的最多)(四)墙、梁、柱混合承重(适用于空间较大的建筑)普通粘土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53mm。

水泥砂浆适用于砌筑地面以下的砌体,混合砂浆适用于砌筑地面以上的砌体。

☆砖墙的砌筑方式(一)实砌墙实砌墙砌筑方式:全顺式、一顺一丁式、三顺一丁式、丁顺相间式及两平一侧式等。

砌体墙的砌筑要领:错缝搭接,避免通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二)空斗墙砌筑方式:无眠空斗、一眠一斗、一眠多斗等。

(三)复合墙☆隔墙:属于非承重的内墙,对室内空间起分隔作用。

通常把到顶的内墙叫隔墙;一般不到顶只有半截的内墙叫隔断。

隔墙根据采用的材料和不同做法,分为:1、块材墙2、骨架墙(又称为立筋式墙)3、板材墙☆墙体细部构造包括:防潮层、勒脚、散水、明沟、窗台、门窗过梁、圈梁、檐口、女儿墙和构造柱等☆墙身防潮层作用:在墙脚铺设防潮层,为了保护近地面的墙身、防止地下水汽向上浸蚀墙体而设置的隔水层。

防潮层的位置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设在垫层厚度中间位置,一般低于室内地坪60mm,高于室外地面100-150mm以上;当室内地面垫层为三合土或碎石灌浆等非刚性垫层时,防潮层的位置应与室内地坪平齐或高于室内地坪60mm,至踢脚线处;当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或内墙两侧的地面出现高差时,除了要分别设置两道水平防潮层外,还应对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靠土壤一侧的垂直墙面做防潮处理。

防潮层的构造类型1.防水砂浆防潮层2.油毡防潮层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垂直防潮层是在室内地坪高差处,在靠土壤一侧用防水砂浆抹平墙面后,涂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