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无菌术_PPT课件

本科无菌术_PPT课件


7.消毒处理分类
高水平消毒,要求杀灭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和部 分细菌芽胞.所用药物为高效消毒剂,此类药 物在长时间和高沫度作用下可达灭菌。高水平 消毒用其较低浓度或进行较短时间处理即可;
中水平消毒,杀灭细菌繁殖体 (包括结核杆 菌,、真菌和大多数病毒,所用药物应对结核 杆菌有效;
低水平消毒,杀灭大多数细菌繁殖体,但不能 杀灭结核杆菌以及某些真菌和病毒。可用低效 消毒剂处理。
具体措施有消毒、灭菌、抗菌、防腐、 杀菌、抑菌、清洁等。
在无菌技术中,除污染是一项关键措施, 但有时对上述名词的理解比较混乱,从 而造成差错,为此需要有一明确定义。
(1)消毒与灭菌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杀灭或清除传 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 化的处理。
灭菌 (sterilization)则指将传播媒介 上的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清除,使达 到无菌的处理。灭菌是最彻底的消毒处 理。
3低度危险器材,指仅接触健康无破损皮肤, 要求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处理,某些情况下用 清洁剂与水清洗即可 。
以上分级只适用于一般病人。对于传染病病人 用过的器材,至少需要进行消毒后才可再次使 用。对需进行严格保护性隔离的病人,所用器 材均应先经灭菌处理。
4药物预防问题
服用或注射抗菌药物是预防手术感染的 方法之一。药物预防并不能完全防止感 染的发生,尤其对于抗药菌株更难为力。 而且,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的本身即可引 发耐药菌株的形成。
所以对手术感染的预防应以无菌技术为 主,药物预防为辅。
5除污染处理
除污染是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污染微 生物的总称。
(2)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多数病 毒,如石炭酸与乙醇等;
(3)低效消毒剂,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不能杀 灭结核杆菌、细菌芽胞以及某些真菌和病毒,如洗 必泰与新洁尔灭 (季铵盐类)等。
高效液体消毒剂一般均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与腐蚀性, 低效消毒剂杀菌作用虽差,但刺激性与腐蚀性往往 较低。各类药物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加以选用。
建立管理和监督体系,以确保各项技术正确实 施。
3.手术组人员的选择
手术组人员是指进入无菌区的外科医师、麻醉 师、手术室护士等,其中分为“洗手者”与 “非洗手者”两部分。
为防止微生物的传播,对手术组人数应严加限 制,非必要者不应参加。
在健康方面亦应有所要求,如患有疖肿、湿疹 与其它皮肤感染者,不宜参加手术组。有呼吸 道感染者,特别是麻醉师,不宜加入手术组。 感染有化脓链球菌如链球菌扁桃体炎的医师, 绝不可作为术者。
无菌术 (Asepsis,Aseptic technique)
– 是指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经所采取的一系列 预防措施。
一、发展史
19世纪中期,无菌技术先驱奥地利维也纳产科 医院Semmelweiss提出用漂白粉洗手与更换干净 衣服等预防产褥热的发生,从而将住院产妇中 的产褥热死亡率从1847年的18.7%降为1848年的 1.3%。
(2)抗菌与防腐
抗菌(antisepsis)是指对活组织表面, 例如皮肤或粘摸的消毒。
防腐(Preservation)为杀灭、清除或抑 制食品等无生命有机物中的微生物,以 防止其腐败的处理。
(3)杀茵与抑茵
杀菌(bacteriocidal action)是指使细 菌彻底死亡的处理,
抑菌(bacteriostasis)是指使微生物暂 时失去生长繁殖能力的处理,待作用因 子消除,生长繁殖能力仍可恢复。被抑 制的病原菌侵入敏感机体内,仍可引起 发病,而被杀灭的细菌进入机体不会再 引起发病。
8.消毒与灭茵处理原则
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使用合格的器材与药品; 保证处理的剂量,包括作用强度 (或药物浓度)与作
用时间,两者必须兼顾; 为防止影响效果诸因素(温度、湿度、有机物、酸碱
度、化学拮抗物质、污染程度、微生物种类与穿透 条件等)的变化导致消毒与灭菌失败,应在剂量上留 有一定安全量; 加强监测,建立相应制度,坚持执行,所用方法应 可准确表达真实效果; 防止再污染,加强工作人员的无菌观念和提供必要 的工作条件。
(4)清洁处理
清洁处理(cleaning)指不用消毒剂仅用 清水或洗涤剂进行处理以去除物体表面 所沾附的灰尘、油脂和其它有机物等污 垢。清洁过程中部分微生物可随污垢清 除。
6.消毒剂分类(1)高源自消毒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又称灭菌剂 (sterilant)。因其可杀灭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咆,故 又称为杀芽胞剂(sporicide)。例如过氧乙酸、次氯 酸钠、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二、基本概念与原则
1.无菌概念
在一般手术情况下,未进行术前洗手与穿着无菌手 术衣前,不靠拢手术台,进入无菌区;
术前洗手后,不离开手术间,不触摸非无菌物品, 手不高举或垂放于腰际以下;
经灭菌的器材,不便接触污染物品; 未经证实灭菌合格的物品,不得假设无菌; 无菌器材放置时间超过安全使用期限,或暴露于非
三、医疗器材处理
手术中使用的器材,绝大多数直接 接触病人伤口和无菌组织,由其引起的 感染时有发生,所以对器材的除污染处 理是无菌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1.危险程度
1高度危险器材,指需穿透皮肤或粘膜进入无 菌组织的器材,必须进行灭菌;
2中度危险器材,指接触健康无破损粘膜的器 材,要求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
无菌区者,应视为被污染; 无菌物品一旦怀疑被污染,即不再用,绝不应存在
侥幸心理; 不在手术室抖动布单,不面对无菌区说笑、喊叫、
咳嗽、打喷嚏等等。
2.监督管理
根据本医院与手术室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 度;
对所有手术室人员和从事消毒、灭菌和清洁工 作者,均应进行无菌技术训练,培训后上岗;
无菌技术的实施应贯穿于围手术期全过程,即 术前、术中与术后;
1867 年 , Lister 阐 述 了 外科临床的无 菌原则。
并提出用石炭 酸溶液消毒器 械,敷料,术 者的手和室内 空气等。以减 少手术感染。
20世纪50年代后,技术的发展,各种高 效灭菌及消毒法层出不穷,一次性医疗 器材的大量生产,抑尘技术和层流技术 的建立推广,防污材料改进,使无菌技 术不断完善,形成一套先进系统和有效 的措施,大大减少了术中感染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