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建设费比重偏大, 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我国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已由1991年的42.18%下降到了2003年的30.06%,但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仍然偏高。

经济建设费用过多,对竞争性领域过度介入,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侵蚀了政府的财力,使得用于社会急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不足。

(2)社会福利和保障支出明显不足1999 年我国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占财政支出的1.36% ; 2000 年为1.34% ; 2002 年为1.69%。

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高达30%- 50%。

同时,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过于狭窄, 在城乡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社会保障支出偏低, 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市场化改革进程。

(3)科教事业投入仍不能满足“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1998- 2003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 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5%左右的水平。

我国1999 年政府财政投入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NP 的比重仅为0.66%低于发达国家3% 左右的水平, 甚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4)国防费所占比重下降1999 年我国国防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8.2% , 到了2002 年, 2003年均降为7.7% , 明显低于美国、印度和泰国。

从绝对数来看, 我国国防经费只占美国的5% , 日本的30%。

国防费偏低, 阻碍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5)行政管理费所占比重由降转升近年来, 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过快,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 1994~2002 年均超过14% , 2003年更高达19%, 远高于市场经济国家。

行政管理费增长过快表明公共劳务提供的成本过高, 这不仅给整体财政支出的膨胀带来了压力, 也必然会影响公共事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优化财政支出方法
二.解决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办法
社会保障是事关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全局问题,需要纳入国家财政政策规划统筹考虑。

为此,必须针对当前的问题,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养老保障、失业救济及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是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与国家财政都有密切关系。

特别要看到,未来中长期随着老龄人口和失业群体的扩大,社会保障的资金需求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无疑将对财政收支运行和分配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为此,财政必须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现行支出分配结构,尽快使财政资金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同时相应削减行政经费和一般事业经费支出,从而真正把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财政预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投入属于社会性开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家财政要继续把支持教育作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

目前财政性教育投入约占我国教育投入总量的80%左右,显然,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是增加教育投入总量的关键。

再一个重要思路是,需要改变国家财政统包教育经费的传统做法,动员全社会力量走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路子。

实践证明,以政府办学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多种形式办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发展模式。

首先要研究建立规范的教育成本补偿机制。

对于9年义务教育,国家应该着力抓好,财政经费也应首先向这方面倾斜。

对于非义务教育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国家无疑也要给予支持,但应根据国外经验,采取向学生合理收费的做法,这是改变国家对学生包揽过多的局面和拓宽教育经费来源的重大改革举措。

创新支出管理方法,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行政运行成本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当前行政运行成本偏高尽管有计算口径变化、工资增长推动、信息化设备扩大等因素,但制度和管理缺失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因此,深化支出改革,创新管理方法,必将成为降低行政成本的重要途径,而且这对于推进
节约型政府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1.加强对重点控制支出的管理。

在各地不断完善管理创新方式的基础上,一方面应加快重点控制支出如人员、车辆、会议、电话、网络、接待、出国等项目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将一些地区积累的经验大力推广。

——完善编制与经费双向控制机制,控制人员支出不合理增长。

进一步明确机构编制是各级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财力状况是制约编制增加的主要因素。

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人事部门才能核定人员和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银行才能开设账户并发放工资。

而机构编制部门在审核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时应充分征求财政部门的意见。

——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的货币化改革。

对暂时不具备货币化改革条件的地区,应对车辆配备和购置实行统一管理,要严格车辆的编制管理,按照规定标准配车,防止单位自行购车和超标准配车;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统一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降低公务用车的使用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益。

——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

简化会议形式,压缩会期和人员,全面推进定点办会,鼓励实行无住宿会议,推广财政部门派员驻会制度。

与此同时,对会议费的支出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

规范公务接待行为,明确接待范围和标准,严格公务接待审批程度,推广定点接待制度和接待公示制度。

加大对接待费管理和控制,防止超范围、超标准接待。

——在电话费管理方面,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移动通讯工具货币化改革;对办公电话费,推行电话卡制度,定额包干,超支不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