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浪漫主义文论
二、分类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从时间上可划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 个时段,从地点上可相应地划分为耶拿浪漫主义、海德堡 浪漫主义以及柏林/施瓦本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主导思想 和精神一以贯之,即摈弃一切现行的、遵守规范的文学, 力图建立新的文学范式,正如F. 施勒格尔所言:“一切古 典艺术种类在其严格戒律方面都是可笑的” ;其突出特点 在于强化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推崇艺术家的创造力,提倡 形式自由。
②诗人应是具有“消极能力”的人,目的是创造 “纯美”的诗。
早期的浪漫主义(耶拿浪漫主义)
• 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标志是:1、片断式写作;2、“演进 的总汇诗”;3、读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完成者。 • 所谓“片断”是F. 史勒格尔在这一时期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造 性的重要概念和美学原则之一。片断(Fragment)意指未完成 ,其主旨在于反对完整的体系,也就是通过片断这一形式的开 放性来取代规则、体系的封闭性,以期激活精神。所谓“总汇 诗”的概念,即融合各种文学体裁于一体,意在拓展表现形式 ,强调诗应该同时具有哲学、神话、讽喻和宗教的意味,也就 是文学应不拘一格,向外容纳不同学科,向内跨越体裁分类, 构成新的有机整体。而强调读者在文学作品生成和接受中的能 动作用,则为20世纪盛行一时的接受美学拉开了登台亮相的序 幕。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由于这类开风气之先的主张而打上了强 烈的理论色彩。
奥古斯特.威.史勒格尔
• a.美的艺术无目的 • b.文艺批评是生动、自由的纯心灵的 活动 • 奥古斯特的文艺批评观点一方面突出 了耶拿派浪漫主义理论的主观唯心主 义和神秘主义色彩,但另一方面却也 在否定审美客体的制约作用及批评客 观性的同时。赋予了文艺批评以主动 性和个性特征的色彩,揭示了文艺批 评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的幻想世界,施勒格尔兄弟的目光投向整个西方世界乃 至远溯到东方的波斯);那么,海德堡中期浪漫主
义则把这种漫无边际的目光缩小到故乡本土,集 中到德意志民族历史上以氏族为核心的东西,集 中到民族史和民族性上。这种对民族传统的强调 ,构成了早期和中期浪漫主义的主要区别。
后期浪漫主义(施瓦本浪漫主义)
呈现出倾心于神秘主义和怪异事物的倾向,这方面 的突出代表是E.T.A.霍夫曼。中期浪漫主义所表现出 的爱国情怀到了后期浪漫主义时期在政治上已打上了 保守和复辟的烙印,其另外一个突出特征便是推崇天 主教和哥特小说,因而获得了玄色浪漫主义的别称。 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和荒诞不经的神奇故事不仅构 成了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德国浪 漫主义有别于欧洲其他国家浪漫主义的标识。这一时 期浪漫文学最受欢迎的代表人物是爱沁多夫。他的代 表作《一个无用人的生涯》,这部小说的特色在于将 童话般的因素和现实中的因素水乳交融,体现了浪漫 主义所推崇的亲近自然、自由自在地生活这一理想。
德国浪漫主义的时代背景
• 首先,德国有优秀的民间文学传统。在中 世纪,这种文学作为非正统的文学,充满 了浪漫主义精神。 • 其次,路德宗教革命之后,新教在德国十 分盛行,新教否定教会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强调个人的虔诚信仰,要求通过虔诚的 信仰,使心灵直接和上帝打交道。过样的 宗教背景使德国民族形成沉思内向、注重 个人精神生活的心态。
尽管华兹华斯把宗法制度下的 田园生活看做理想世界,并以此来 否定资本主义现实的观念是违反历 史发展进程的;但是他强调用普通 人的语言,表现普通人的真情,这 种艺术主张无疑是进步的,值得肯 定的。
诗人兼批评家; 十岁丧父,生活使他变得孤独而好遐想; 同情法国革命,为热月党人辩护; 明显受到康德哲学和耶拿派诗学的影响; 为了反对古典主义的桎梏,他与华兹华 斯共同发表《抒情歌谣集》,其作品比 华兹华斯更富于浪漫气息。他的《文学 生涯》是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
• 德国浪漫主义 • 英国浪漫主义 • 法国浪漫主义
• 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ism)是开始于18世纪 西欧的艺术、文学及文化运动,发生于1790年工 业革命开始的前后。浪漫主义注重以强烈的情感 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及惊 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所表 现出的敬畏。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 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 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浪漫主义重视民间艺术、 自然以及传统,主张一个根基于自然的知识论, 以自然的环境来解释人类的活动,包括了语言、 传统、习俗。
一、理论来源 德国浪漫主义在理论上来源于本国的康德美学 第一,康德认为美是超功利的,和实际利害无 关,审美的快感是以种“自由的愉快”。 第二,康德认为“美的艺术就是天才的艺术”, 天才的艺术想像力是艺术家独具的才能; 第三,康德对崇高的论述,强调了崇高是人的 崇高,这为浪漫主义对人的歌颂提供了依据。
• 德国浪漫主义在理论上更直接地受到了把康 德二元论哲学发展为唯心论哲学的费希特、 谢林思想的影响。 • 费希特主张“自我”是自由的,“自我高于一 切”,主张“理智的直觉”,导致浪漫派推崇 无所约束的个性。 • 谢林“自然哲学”的目标,就是要从自然追 溯到精神,把自然还原为精神,在他看来, 自然是看得见的精神,而精神是看不见的自 然。这又成为浪漫派崇尚自然、表现人与自 然之间亲密关系的理论基础。
•弗利德里希·史勒格尔
主要著作有《文学史讲演》、《论北方文学》以及发表在 《雅典女神》上的《断片》, 他的浪漫主义文论思想主要有以下要点: a.浪漫主义的诗是无限的、自由的,不受任何规律约束 b.“艺术乃是上帝在世间的可睹现象”,诗人对人世现实“ 不关心” 可以看出,弗利德里希把诗歌看作是宗教的不同形式,写 诗是为了歌颂上帝。他主张诗的自由,反对古典主义人为 的教条,其目的是把诗引向基督教神学。他继承了托马斯· 阿奎那的诗“摹仿自然就是摹仿上帝”的经院哲学诗学,把 诗由教条主义引向神秘主义,把艺术理想和宗教信仰结合 在一起。
③诗的目的是抒发感情,歌颂自然和人性,诗是神谕的东西;
诗人应“是一个天生具有更强烈感受力、更多热情”的人,“对于人性有着 更多的知识”,“比任何人还要喜爱自己的内心的精神生活”。
④诗的想象以及想象与幻想的区别。
想象在创造诗的意象时,有赋予的能力、抽出的能力和修改的能力,并且这 三者是联合在一起的。想象力是沉思和表现我们内在的永恒天性的能力,是创作 的基本动力。 幻想则是感受和表现外在世界轮廓、特性的能力,只是“激发和诱导我们天 性的暂时部分”,作用短暂且不稳定。
“湖畔派”诗人中最孚众望和最具有代 表性的一个; 从小失去父母,生活孤独,把精神寄托 在大自然之中。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所鼓舞, 又为雅各宾派的专政所震骇,主张维护 英国的宗法制度; 他与柯勒律治共同出版的《抒情歌谣集》 (1798)是英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他为《抒情歌谣集》第二版写的序言被 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和纲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车马店主家庭, 对当时英国的现状极为不满,曾加 入激进民主团; 济慈对于诗歌创作的看法和理论散 见于他的《书信集》中; 1821年2月,因患肺结核在意大利 逝世,年仅26岁。
①诗只表现感受,不表现思想;
坚持划清感受和思索的界限。他强调感受生活重要的原因在 于认为美真合一,美才是真,美比真更有价值。
柯勒律治把诗人归于天才。天才的独特能力在于: 第一,天才能把人见惯的事物表达出新意; 第二,天才有音乐感; 第三,天才要有激情; 第四,天才需要思想的深度和活跃。
柯勒律治的诗论在浪漫主义反 对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虽然具有唯心主义倾向,但是 他对诗的本质、想象和天才诸问题 的看法都有较大的合理性,对西方 文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改变世界的方法:浪漫化。法国大革命对于德国知识界 产生了较之于欧洲其他国家更为强烈的影响,德国浪漫 主义者对于这次流血革命的出发点和进程及其为改变世 界所导致出的结果深感失望,在他们眼里这场革命无非 是巩固和加强了市侩社会及其统治,使原来的 “Citoyen”(政治上放眼世界的公民)变成了目光短浅 、贪图安逸的Bourgeois(有产者),后者只对个人生活 、对“金钱”和“事物”感兴趣。这种失望直接导致浪 漫主义者不再关注“外部世界”,代之以注重内容丰富 的、充满文学体验的“内心世界”;改变世界不再寄希 望于大规模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民众集体行为,而是寄希 望于一种新的文学,这种文学应当把人与生具有的自主 性和整体性交还给人。
海涅《论浪漫派》中的文艺思想
• 海涅《论浪漫派》 • 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是: • a.中世纪的基督教浪漫主 义已没有继承的必要 • b.无视德国现实而一味缅 怀中世纪的耶拿派浪漫主义 没有出路 • c.在对歌德与席勒的评论中 探讨德国文学的发展道路
①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② 18世纪60年代后,产业革命; ③ 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把宗法制度下的自然生活同 产业革命后的工业城市相对照, 表示对资本主义的反感。
• 浪漫主义的背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德国古典哲学(康德)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浪漫一词的意义变化
• “浪漫的”一词最早是新古典主义者作为否定性词 汇使用的。因为对新古典主义者而言,“浪漫的” 是指用罗曼斯语言(即从通俗拉丁发展来的法语、意 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写出的中古冒险传奇。这种 传奇文学大都是些情节离奇、富于幻想的英雄 美人故事。 • 受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影响,青年歌德和 席勒等作家把感伤主义同反封建的热情结合起 来,形成了文学上的“狂飙突进”运动。“浪 漫的”作为一个被肯定的概念,就是歌德和席 勒总结这一新出现的文学思潮提出来的。
使诗内部对立的东西统一于某种永恒思想的根本动力是诗人的想象。“良知 是诗才的躯体,幻想是它的衣衫,运动是它的生命,而想象则是它的灵魂”。 想象的具体表现为对现实的理想化、客观的主观化和概念的形象化。 诗人有一种来自心灵的内在的力量:一是指强烈的情感,二是指明确活泼的 思想概念。
③“诗是诗的天才的特产”。
①诗的题材应是田园生活;
诗歌的主要对象应是“平凡生活的变故和际遇”,接近“美丽而永恒的大自 然生活”或“朴素的乡村生活”。这样才能保持其感情的直率和纯洁,保持其与 大自然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