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论
• • • • 诗的本质: 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诗的本质:“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诗的目的: 普遍和有效的真理” 诗的目的:“普遍和有效的真理” 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我记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诗是一切文章 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的确是这样。诗的目 的是在真理,不是个别和局部的真理,而是 普遍的和有效的真理;这种真理不是以外在 的证据做依靠,而是凭借热情深入人心;
英国
背景:产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共同影响 源流:德国耶拿派浪漫主义的影响,但 不是将文学引向心灵与上帝,而是将 产业革命前后的自然生活与工业城市 对比,表示对资本主义的反感;
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诗是强烈
情感的自然流露
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
诗的本质介乎思想与事物之间,是主客体的 统一;想象是浪漫主义创作的根本动力;诗 是诗的天才的特产;
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
• 积极浪漫主义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派 的理想;消极浪漫主义情况则比较复 杂,在英国多代表小资产阶级个人主 义和颓废情绪,而在法国和德国,尤 其是后者,则是作为封建残余力量的 代言人。
浪漫主义文论在各国的不同发展 情况(德国) 情况(德国)
思想源头: 1、康德: A、美的超功利性(审美活动的独立性); B、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否定古典主义教 条); C、人的崇高(浪漫主义歌颂人)
浪漫主义文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这 一时期的欧洲文艺主导思潮一般被称 为“浪漫主义”,就封建制度全面崩 溃、资本主义逐渐全面确立和巩固、 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这 一历史状况来讲,整个浪漫主义是作 为法国大革命的反作用而产生的。
浪漫主义文论的主要特征
• 就文论主张而言,可以简约为个人主义、想 象和情感,具体来说有四点: 1主观性(让自己的情感奔放不羁地充分倾泻, 一直作为一种强调和突出自我的方式) 2 “回到中世纪”的口号的提出 3继承卢梭“回到自然”的口号 4浪漫主义不限于文艺方面,同样反映在哲学、 政治、甚至宗教的泛神论倾向上
2、 费希特:自我的独立性与创造性; 谢林:从自然追溯精神,将自然还 原为精神(浪漫派崇尚自然,表现人 与自然的关系); 3、国家分裂、资产阶级软弱、民间浪漫 文学传统
影响的两重性: • 强调天才、崇高、主观能动性,提高尊严敢于对自由的追求、 使艺术能驰骋想象; • 对主观作用夸大——走向神秘主义 表现: • 耶拿派:史勒格尔兄弟 • 浪漫主义的诗不受任何规律束缚;诗人与永恒、神合一;美的 艺术“无目的”;文艺批评是纯心灵活动; • 海涅《论浪漫派》 • 无需继承中世纪基督教浪漫主义;耶拿派浪漫主义无视德国现 实、没有出路;认为德国文学应继承和发扬并结合席勒、歌德 的优点
第八章 奔放
浪漫主义文论
知识要点
一 浪漫主义文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浪漫主义文论的主要特征 三 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 四 浪漫主义文论在欧洲各国的不同发展 情况 五 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
•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 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 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 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 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 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 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 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 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的传奇 一词。
4 诗人的禀赋
• 六种能力:观察描绘能力、感受能力、沉思 或很强的理解能力和开阔灵魂、想象和幻想、 虚构、判断。 • 其中,想象力被华兹华斯认为是诗人的根本 品质。 • 想象力的作用:1、影响和改变意象,使之 产生新的意义; • 2、想象力具有富裕、抽出、修改的能力; • 3、想象力能造形和创造。
夏多勃里昂:“基督教诗意”说:
• 《基督教的真谛》——基督教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基督教充满诗意人性;神秘才美。
史达尔夫人对南方文学、北方文学的划分:
• 《论文学》:南北文学划分取决于不同地理、气候 条件形成的不同人性;浪漫主义文学是唯一可以充 实完美的文学;对布瓦洛新古典主义的批评;
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克伦威尔〉序言》——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书: A、诗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创世纪》); 古代(荷马史诗);近代(莎士比亚); B、基督教的产生与美丑对照原则:美丑对照(角色 安排、人物性格内部的美与丑、不同情境、情节、 外在形象与内心品质); C、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与真实:艺术的真实不是绝对 的现实;要表现基督教人道主义(基督教新教精神 与人道主义精神的结合)以获得艺术真实; D、文学的自由主义原则:不要模仿任何人,推倒 “三一律”。
思考题
• 如何理解华兹华斯的“诗是强烈情感 的自然流露”? • 中国古代文论中并不乏强调文学是情 感表现的传统,试比较其与西方表现 说的异同。
延伸阅读
•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
1 诗的本质
• 华兹华斯对于诗歌本质的认识归纳如 下: • (1)、诗起源或产生于情感; • (2)、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为诗的 题材是因为它最符合诗歌的本质,最 适于表现人们的热情和情感; • (3)、诗直接给人愉快并凭借热情深 入人心使人恢复自然本性;
• (4)、诗人必须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必须具备比一般人更丰富的感情,诗 人必须更了解人的本性,善于激发人 的思想感情。即“从自己的心灵中唤 起热情”的能力。 • (5)、与哲学、科学比较而言,诗的 特点在表现情感,直接给人愉快。
2 诗的题材
• 选择日常生活特别是田园生活 • 华兹华斯实现了题材上的两大突破:1、 打破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把描写的 主要对象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 向山乡湖畔。 • 2、将审美对象由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内 心,使人的灵魂与精神世界成为艺术 描写的中心。
3 诗的语言
• 采用人们真正实用的日常语言 • 诗歌语言的散文化
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 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
• 《〈抒情歌谣集〉序言》的要旨:这 些诗的主要目的,是在选择日常生活 里的事件和情节,自始至终竭力采用 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加以叙述或描写, 同时在这些事件和情境上加上一种想 象力的色彩,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 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
1诗的本质和目的
济慈的“消极能力说”:
诗只表现感受不表现思想;诗人为创造 “纯美的诗”应具有“消极能力”;
庇卡克与雪莱的对峙:《诗的四个时代》——《诗辨》
– 庇卡克:诗的发展以铁器时代(歌人时代-中世纪)、黄金 时代(荷马时代-文艺复兴)、白银时代(维吉尔时代-新 古典主义)、黄铜时代(农诺斯时代-浪漫主义)为序,循 环往复。浪漫主义时代呈现堕落趋势,不能造就理智之才。
雪莱:诗是想象的表现、时代的精神、自身有革命的 需要(不容陈腐)、批评古典主义,肯定诗的作用。
– 庇卡克:今日之诗人,是文明社会中的半野蛮人、虚抛岁 月的廊子、夺取他人光阴 的强盗。
雪莱:诗人是未来的预言者、文明社会的创立者;诗 人创造美的艺术,最能体会真:1789年大革命之后,资产阶级与贵族阶 级都有“情”可抒,不抒不快。 •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