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教学大纲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总学时数:18 学分:1理论学时:18 实践学时:0编制单位(或执笔者):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教研室字东玉编制时间:2014年9 月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中文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研究性课程,涉及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研究范围等多方面的问题。

民族文化传播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跨学科研究性课程,就课程本身的性质而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以专题性课堂教学为主,主要任务是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尤其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兴趣。

二、总体教学目标《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是一门重要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民族文化的基本概念,熟悉民族文化传播的基本理念,了解民族文化传播的介质,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基本手段和方法,通过理论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能够对民族文化传播,尤其是云南民族文化传播一定了解,掌握一定的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概论、摄影与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等基础知识和能力。

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五、教学内容及其目的、要求、任务绪论民族文化传播概述2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实质上是一种传递文化信息的符号互动过程,因此,文化对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与传播是相互作用和交叠的。

本次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概念做一个梳理,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播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传播形式。

(二)教学内容1、人类文化传播理论(1)文化及其基本理论①文化构成要素②文化交流及其特点③文化交流与信息④文化交流与语言⑤文化交流与语言符号⑥文化交流与群体、组织(2)文化传播理论及其功能① 文化传播理论的不同观点② 传播的功能2、民族文化传播原理(1)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2)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3、民族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1)沟通功能(2)社会化功能(3)整合功能(4)文明进化的功能(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2)理解传播与文化的信息交往(3)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原理,理解传播与文化信息的交往难点: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四)教学建议(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谈谈你对民族文化传播的理解。

2、你认为民族文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传播?3、现代媒介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有哪些?第一章原始传播——远古话语(2 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民族文化传播是一个漫长久远的过程,因此,本章的目的是追朔人类发展的源头,从石器、贮贝器、青铜器入手,了解他们与民族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云南古道的认识,进一步探究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播。

(二)教学内容1、走出尘埃的诉说(1)来自远古的文化遗存(2)青铜器与社会文明2、高原古道通东西(1)古道与传播(2)古道与商业(3)古道的民族性特征(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云南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的历史及意义(2)理解青铜器、贮贝器等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3)掌握古道与民族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2、重点、难点重点:青铜器的发展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难点:古道对于地方民族性的体现(四)教学建议(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查阅资料,了解《牛虎铜案》的来源和历史价值。

2、谈谈贮贝器的作用和意义。

3、谈谈云南茶马古道对云南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第二章口头传播——言语的力量(2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语言的产生也就意味着人类口头传播的开始,接着,口头传播几乎贯穿于整个人类传播的历程,口头传播的力量不容忽视,因此,本次课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口头传播的具体内容,掌握口头传播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歌谣(1)同战争有关的歌谣(2)同性爱有关的歌谣(3)同原始宗教有关的歌谣(4)同风俗有关的歌谣2、传说3、谚语4、咒语(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口头传播在传播中的意义(2)理解口头传播的具体内容(3)掌握口头传播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2、重点、难点重点:口头传播包括哪些具体内容难点:口头传播怎样推动民族文化传播(四)教学建议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际的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说说你所知道的或者听说的流传于你家乡的传说谚语歌谣。

2、你认为这些传说谚语歌谣中包涵了哪些民族文化。

3、谈谈你对口头传播推动民族文化传播的看法(结合实际案例)。

第三章习俗传习(2 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民族文化的传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的传承,最重要的也许是家庭,一个人对于文化的接受,最早是从家庭开始的,而且是以一种生活习俗的方式进行的。

因此,本章的目的是了解生活习俗的传习,在这些习俗中怎样体现民族文化的传播。

(二)教学内容1、出生与仪式2、命名3、婚嫁4、丧葬礼仪5、宗教教育(1)图腾崇拜(2)祭司教育(3)学校教育(4)教育与民族文化心理(5)教育与文化交流(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生活习俗传习的重要性(2)理解生活习俗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3)掌握几种重要的生活习俗2、重点、难点重点:对几种重要的习俗传习的理解和记忆难点:习俗对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四)教学建议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际的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与同学交流你家乡的一些特殊的民族习俗。

2、谈谈本名族婚嫁习俗中的民族文化。

第四章民族文化传播介质(4 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信息的传播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播媒介,人类历史的发展就其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看,既是人类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也是媒介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

因此,本章节的目的就在于认识民族文化传播的多种介质,通过对民族文化传播介质的了解,更好的掌握民族文化传播。

(二)教学内容1、云南民族文化存储器(1)贝叶文化(2)毕摩文化(3)东巴文化(4)文化传习(5)典礼与仪式2、云南民族文化原传介质(1)体态传播(2)声讯传播(3)石介质传播(4)民间艺术介质传播(5)民族节日传播(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民族文化传播介质包涵的类型(2)理解云南民族文化存储器与原传介质所包涵的主要内容(3)掌握民族文化传播介质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云南民族文化存储器与原传介质所包涵的主要内容难点:掌握民族文化传播介质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四)教学建议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际的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传播媒介的发展2、搜集有关东巴文化的知识3、结合一个具体的流行音乐,谈谈民间艺术对一些流行音乐的影响4、描述一个具体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第五章音乐图像与民族文化传播(4 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在人类学的研究中,非常强调个案的意义。

民族文化传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本章选取了其中机具代表性的音乐这种传播形式做具体的分析,目的在于将一个大的民族的文化传播的概念细小化,让同学们能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1、音乐图像的象征文化内涵(1)巫与舞(2)云南独有民族的歌与舞(3)巫术、宗教舞乐(4)原始歌舞的审美分析(5)原始月舞的现代遗存2、云南洞泾音乐的文化意义(1)洞泾音乐进云南(2)纳西古乐与洞泾音乐(3)神韵——纳西古乐的灵魂(4)图像与纳西古乐(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音乐图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理解音乐图像的象征文化内涵(3)掌握云南洞泾音乐的文化意义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音乐图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和文化意义难点:云南洞泾音乐的文化意义(四)教学建议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际的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说说你说知道的音乐图像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意义。

2、谈谈民族音乐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

3、试分析云南彝族踏歌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第六章民族文化传播艺术作品欣赏(2 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民族文化传播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民族文化传播已经不仅仅是原始意义上的传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变化发展,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观看《云南印象》,体验这种民族文化传播的形式及其意义。

(二)教学内容观看杨丽萍的《云南印象》歌舞剧(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云南印象》的基本内容(2)理解《云南印象》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3)掌握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传播方法2、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云南印象》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难点:体会《云南映象》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四)教学建议观看欣赏为主(5(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交流心得体会2、写一篇观后感六、考核方式考查:论文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实验、考勤、作业及平时测验:50%,期末考试:50%。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林耀华著•庄孔韶,林宗成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庄孔韶著•《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和文化变迁》[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0 .3、安学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云南巍山彝族打歌为例[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4费孝通著.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郭建斌、韩有峰主编.鄂伦春族一一黑龙江黑河市新生村调查[M].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6 [美]韦尔伯施拉姆着.金燕宁等译.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21.7、《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云南大学出版社,郝朴宁、李丽芳、杨南欧、郝乐编,2007年第1 版八、教学大纲编制说明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审批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