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供电系统》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承担单位【电气工程系】
制定人【陈淑珍】制定日期【】
审核【周宏】审核日期【】
批准【】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
二、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综合化程度较高,对高速铁道技术涉及的各个专业,如高速铁路线路规划和发展、高速铁路线路、高速铁路供电、高速铁路通信与信号、高速铁路动车组驾驶、高速铁路运输组织、让学生对高速铁道技术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整体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后续专业成做好准备,前导课程有《牵引变电所维护与检修》,为今后从事高速铁道技术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了解高速铁路技术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设计内容,主要以介绍高速铁路技术线路、供电、信号与通信、动车组结构、动车组驾驶运输组织个技术专业、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课堂学习、多媒体课件、参观实习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对高速铁力技术所涉及的各个技术专业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对铁路各专业之间组织协调的认识。
三、参考学时及学分
参考学时:48学时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高速铁道技术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并将专业知识用于实际中。
能力目标:
(1)掌握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
(2)熟悉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构造与组成;
(3)具备高铁动车组操作、动车组司机作业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的能力。
(2)树立高铁安全、节能、服务意识。
五、学习内容和设计
1、学习内容
表1 学习内容及要求
序号学习内容(项目、
任务、模块或章)
学习要求
学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
1 高速铁路的发展
状况及我国高速
铁路的建设规划
高速铁路的技术
经济特征、发展状
况、建设规划
知道高速铁路的
技术经济特征、
发展状况、建设
规划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2 高速铁路线路相
关内容
高速铁路线路平
面设计要求及高
速铁路轨道、路
基、桥梁、隧道
会设计平面及纵
断面,能认识高
铁轨道结构、桥
梁构造
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
力
8
3 高速铁路供电系
统
高速铁路变电设
备、高铁接触网及
供电设备的检测
与维护
会分析高铁的供
电系统的各种设
备的特点及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
力
10
4 高速铁路信号与
通信系统
高速铁路信号系
统
理解高速铁路信
号系统及行车指
挥系统
具有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8
5 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动车车
体及车组转向架
熟悉动车组车体
结构,连接及制
动系统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8
6 高速铁路动车组
驾驶
驾驶室设备、操作
及司机作业
熟悉动车组驾驶
室设备及司机操
作作业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7
高速铁路运输组
织
高速铁路运输组
织的流程,铁路车
站铁路的运输组
织相关概念
熟悉运输组织流
程、模式、车站
分布、车站类型
及铁路运营系统
功能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6
2、教学设计
表2 学习内容教学设计表
序号
项目(任务、
模块或章)
学习任务(节)课时(学时)考核权重
学习场地
要求
学习方法建
议
1
高速铁路的
发展状况及
我国高速铁
路的建设规
划
高速铁路的技
术经济特征、
发展状况、建
设规划
4 10% 教室理论
2 高速铁路线
路相关内容
高速铁路平断
面设计要求
4 4% 教室理论
高速铁路轨道
结构、路基、
桥梁、隧道特
点
4 12% 教室理论1
3 高速铁路供
电系统高速铁路供电
方式
2 6% 教室理论供电区所 2 6% 教室理论接触网结构 2 6% 教室理论
铁路供电设备检测与维护 2 6% 教室 理论 铁路供电设备的检修模式 2 4% 教室 理论 4
4
高速铁路信号与通信系统
铁路信号系统 2 4% 教室 理论 铁路行车指挥系统
2 6% 教室 理论 铁路通信系统 4 4% 教室 理论 55
高速铁路动车组
牵引动力分布 2 6% 教室 理论 车体结构及设施
2 6% 教室 理论 车组转向架及连接装置 4 8% 教室 理论 66
高速铁路动车组驾驶
驾驶室设备、操作及司机作业
4 4% 教室 理论 77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
铁路运输组织流程及模式 2 2% 教室 理论 高速铁路车站分布及类型 2 4% 教室 理论 铁路运行方案
2
2%
教室
理论
六、课程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选用建议
中国铁道出版社 李学伟编《高速铁路概论》 2、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供电专业校内教学资源库,电气化铁道供技术专业相关的网络资源 3、教学条件建议
多媒体设备及部分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师资条件建议
电气工程相关专业毕业,大学本科以上,具有2年以上的现场工作经验。
七、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采用过程性评价;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见表3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40%)与期末终结性考核(60%)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1、 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是以各个学习项目为载体作为考核评价单元,以每个项目中的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依据,主要从职业素质养成、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三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各个项目的平均分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满分100分,占总评成绩的40%。
(1)职业素质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表现。
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实验时的规范性等情况进行的评价,贯穿项目学习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劳动纪律意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和团队意识。
(2)理论考核:针对每个学习项目中各个任务涵盖的基本知识,以“应知应会”为标准进行考核,通过作业、口试、笔试等方式进行。
培养学生的知识积
累意识,督促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习惯,以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控制。
(3)实践考核:针对每个学习项目中各个任务要求掌握的实践技能,以“熟练规范操作”为标准进行考核,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答辩等方式进行。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表3 教学考核与评价描述
评分内容评价目标评分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分值
职业素质考核考核学生的自学
能力、表达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自信心、社会责
任心,职业习惯
和敬业精神
根据学生学习
过程的表现分
为四等:A.非
常好B.较好
C.一般
D.不好
教师评价、互评、
自评,包括:出
勤、态度、方法
能力、社会能力
15
理论考核考核学生对知
识、方法的掌握
和工作过程中出
现现象的理解与
解释能力,侧重
于学生理解能
力、分析能力等
智能因素的考核
根据学生对理
论知识掌握情
况的准确程度
和运用程度,
分为四等:A.
非常好B.较好
C.一般
D.不好
教师评价,包括:
作业、口试、笔
试
35
实践考核考核学生将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
力,侧重学生实
验操作等技能因
素的考核
根据学生电工
工具的使用情
况、实验操作
任务的完成情
况及“答辩环
节”表现情况,
分为四等:A.
非常好B.较好
C.一般
D.不好
教师评价、互评、
自评,包括:操
作、实验报告环
节
50
综合得分100
说明:各档次分数占相应评价分值的比例
A:90%-100%;B:75%-89%;C:60%-74%;D:60%以下。
2、期末综合性考核
期末综合性考核:是期末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学生独立完成理论与能力的综合测试。
期末考核以选择题、判断题、设计题、分析题、计算题为主,注重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
在考试试题设计上,题量适中,特点鲜明,要适当增加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问题,并结合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中有关本课程的内容,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同时要结合企业的考核标准,以体现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学生闭卷作答,按期末考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评价,此项考核结果作为期末成绩,满分100,占总评成绩的60%。
八、其它说明
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
九、编制依据
该课程是依据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调研报告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