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内容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内容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公开课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孙梅婷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体会间接描写的写作手法和过渡句的作用。

2.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在文章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体会间接描写的写作手法和过渡句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

教学准备:教学时间:2014年9月30日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上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了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生说师画问号。

(出示三个问题)二、教学过程(一)为什么励志学画(1-3)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他立了什么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指导朗读(读出决心)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呐喊,齐读。

3.徐悲鸿为什么要下定决心激励自己学画呢?快速浏览课文的1-3小节,找到依据读一读。

①出示第二小节。

这个外国学生给你感觉怎么样?(很不礼貌)②你从哪里看出他对徐悲鸿十分不友好,不礼貌?(冲着)③理解冲(面对面),带着动作(指着说)自己练读,指名读。

(你冲着说话的样子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齐读。

4.采访:你听了这样的话,心里有什么感觉?(很生气)你恨不得怎么样?(踢他一下,打他一下……)是啊,徐悲鸿的内心一定和你们一样气愤,但是他没有像你们这样做,因为他是这样想的:(出示)齐读“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徐悲鸿这样想是有原因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出示图片),中国的确是非常贫穷和落后的,中国人地位很低,被人瞧不起,被外国人称为是“东亚病夫”,在一些地方,甚至还能看到“华人与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狗不得入内”这样的标牌,把中国人看得和狗一样低贱。

了解了这样的现实,你想说些什么?5.(引读)是啊,徐悲鸿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年轻的徐悲鸿这样告诉自己“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外国人实在是欺人太甚啦,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二)怎样励志学画(4-6)1.现在我们知道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了吧?(擦第一个问号)2.充满志气的徐悲鸿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齐读。

(板书:更加努力)①从此变红,从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被激怒开始)连接上文,是承上(出示承上)。

②更加奋发努力后面会写什么内容?(怎样奋发努力)所以更加奋发努力这一句又引起下文,叫启下。

(出示启下)③像这样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的句子我们称它叫过渡句(出示过渡句),它像一根串珍珠的线把上下文的内容串联起来。

画下来,写上过渡句。

3.(引读)下定决心的徐悲鸿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徐悲鸿比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作不知疲倦的骏马)比喻句一般两者之间会有相似之处,这里徐悲鸿和骏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4.徐悲鸿是怎样像骏马一样不知疲倦,日夜奔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6小节,用“”划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的句子,将自己的感受简单地写在旁边。

交流:(随着学生回答的顺序随即出示相关句子)(1)“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①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努力)从哪看出来的?(每逢,就)②你每逢节假日,会做什么呢?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面:又一个周末到了,同学们都去看电影了,但徐悲鸿。

圣诞节又到了,同学们约他出去玩,但徐悲鸿。

③就是说他只要有时间,就(进馆去临摹)。

齐读(2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你感受到什么?(画得时间长)。

对比:他画呀,画呀,一画就是一整天。

他画呀画呀,一画就是一整天。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体会不同。

齐读,读出时间长。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上述两点说到后师总结一下)徐悲鸿一有空就去临摹,而且一画就是一整天,像这样静下心来画画就是潜心临摹(变红,板书潜心临摹),他这么努力就是为了“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3)“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①你读出了什么?(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变红,板书:生活清苦)②你从哪里看出他生活清苦呢?(只,一间,只,一杯,两片变红)③采访,你一顿饭都吃些什么?让你只吃这些受得了吗?是啊,你一顿都受不了,徐悲鸿可是顿顿都只吃这些啊,齐读这段话。

④徐悲鸿生活这么清苦怎么就能体现出他更加奋发努力了呢?是啊,徐悲鸿生活越清苦,就越能衬托出他越努力,这样的写法叫做间接描写(生写在书上)⑤徐悲鸿情愿饿着肚子也要更加努力地学画就是为了:出示,齐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5.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出示4-6段,更加奋发努力,潜心临摹、生活清苦标红),仔细观察这三小节,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结构上的联系?生说后师总结:写徐悲鸿潜心临摹和生活清苦都是为了说明他更加奋发努力学画,这样的写法叫总分(先总后分,板书总,分)使得文章看起来就更清楚了。

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样的方法,使文章看起来更加清楚。

6.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我们感受到了吗?(擦第二个问号)(三)励志学画的结果(7-8)1、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么样呢?生说,出示第七小节内容。

2、徐悲鸿不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而且作品也引起了轰动(优异、轰动变红)孙老师也有幸找到了一些作品来和大家一起欣赏。

播放图片,师讲解:徐悲鸿的画,你看,无论是人物、雄狮还是晨鸡,都给人一种生机和活力。

尤其是他画的马,清新、有力、刚毅。

无论是奔马、立马、走马、饮马还是群马,都展现出充沛的生命力,成为了现代画的象征和标志。

看着他的作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3、现在你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什么意思了吗?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4、是啊,徐悲鸿的努力终于有了应有的回报,通过努力,他不仅学会了画画,更重要的是他终于“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5、除了他的画引起了轰动可以感受到他的成功之外,你还能从哪里也能感受到他的成功呢?出示第8小节。

(1)外国留学生态度的变化怎么就能体现出徐悲鸿的成功呢?根据生说师总结:这里用外国学生态度的变化来衬托出徐悲鸿学画的成功,这种方法叫?(间接描写)(2)原来外国学生的态度在第几小节?(第2小节)第2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都写到了外国学生的态度,这种写法叫做“前后照应”,(生记在书上)(3)(出示这两段内容)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这两段话,对比一下外国学生的态度有哪些变化?(3)指名之前做外国学生的那个学生,采访,你当初是那么地瞧不起我,那么不礼貌冲着我说,现在呢(鞠躬),原来你那么盛气凌人地说“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现在你会怎么说?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4)徐悲鸿的作品让他意识到了中国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获得成功,徐悲鸿终于“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徐悲鸿的志向完成了吗?(擦最后一个问号)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四)总结1、通过自己的努力,徐悲鸿终于让外国人见识到了真正的中国人。

你觉得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呢?2、是啊,从徐悲鸿身上我们知道,不怕任何困难的,真正的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业设计:(1)完成补充习题课后练习第3题,4-6小节课文语段的练习,正好和本堂课上课内容有关。

板书设计:7 徐悲鸿励志学画潜心临摹更加努力生活清苦总分教学反思:《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陈老师提议我上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有些打鼓,因为之前我在我们学校就已经听过三位老师上这篇课文:徐明成老师,徐鹏坤老师和吴桂仙老师。

当时我感觉前辈已经上得很好了,让我再来上能上好吗?这时,陈老师鼓励我说:“不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要有压力,上出自己的风格来就可以了”。

这才让我安下了心,开始准备起来。

在前期准备的时候,我参考了前面三位老师的经验。

其中,徐明成老师将整堂课围绕“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句话,在关键的地方反复出现,使得课堂有了主线,这一点我运用到了自己的设计之中。

吴桂仙老师关于总分结构的内容我也吸收了进来。

对于过渡句我不打算单独坽出来,而是把它放在文中去理解。

在第一次磨课的时候,第二段外国学生的话那里学生的感觉调动的很好,但是后面部分思路有些不是很清楚,于是第二次在徐明成老师的班上又磨了一次,徐老师帮我又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并且帮我添加了间接描写这一个点,把生活清苦和潜心描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梳理得更加通顺了。

第三次磨课的时候我又加入了一些新的想法,之前引起轰动一段我只是一带而过,现在我又加入了一些画作的欣赏和教师的介绍,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徐悲鸿画画的成功。

第二,我加入了前后照应这个内容,使得最后两段在上课的时候感觉更有抓手,条理更加清楚了。

正式上课的时候,虽然我上过3遍,但是学生的一些回答还是有些是超出预期的。

比如说我问学生你听了外国学生的话恨不得怎么样?曾鸣涧说:“让他们做西亚病夫”,张起源说:“发明飞机导弹把他们炸得稀巴烂。

”这样的回答顿时让我语塞。

我感觉到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样的回答是有欠妥当的,但是一时却又不知该怎么评价。

陈老师说得很好,这里可以抓住机会进行德育,这种以仇恨来化解怨恨的行为并不是恰当的行为,可以引导学生“我们和徐悲鸿比起来,差别就出来了,他是这样的吗?”从而自然地引导徐悲鸿是怎么做的。

另外在上课的时候,对于学生不恰当的大声喊叫也要提醒,尤其是读外国学生的那段话的时候,我们班学生只是通过大声喊出来读出不礼貌和冲着,其实这段话也可以有一种讽刺和不屑的语气,不是单纯靠喊来表达的。

第三个课堂上的意外是最后交流完“真正的中国人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之后,我还要画蛇添足去问可以向徐悲鸿身上学到什么?这两个问题是重复了。

最后我还直白地总结要向他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显得过于生硬和所教,这部分都应该删除。

这堂课上下来,看似激情澎湃,仔细想来其实也有一些困惑。

王校长和我交流的时候感觉我这堂课上得有一些像是在上品德课,语文文字的训练还不够。

比如说,体会外国学生说的话我是抓住“很不礼貌”、“冲着”来读的,其实也可以抓住语言文字本身的表达来体会,这句话中抓住关联词“别以为……就”,“就是……也”,通过教师的点评让学生感受到关联词表情达意的魅力。

另外,在理解总分结构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当堂练一练,写一写,能够学以致用,这样印象深一些。

相关主题